給水加熱器

[拼音]:shuishang feiji

[英文]:seaplane

能在水面上起飛、降落和停泊的飛機,簡稱水機。水機分為船身式和浮筒式兩種(見圖),前者具有按水面滑行要求設計的特殊形狀的機身,稱為船身;後者一般是把陸上飛機的起落架換成浮筒。船身式水機又分為單船身式和雙船身式兩種,雙船身式水機較為少見。水機在軍事上用於海上偵察、反潛和救援活動,不需要跑道,使用靈活,機動性好;在民用方面因不受跑道限制,適合向大型發展。水機的缺點是:不能適應高速和超音速飛行,機身結構重量較大,抗浪效能要求高,維修不便和製造成本較高。水機在海上的應用越來越多地被艦載直升機所代替。現代水機主要用於海上反潛、體育運動和邊遠地區救援活動。

簡史

1910年3月28日,法國人H.法布林設計的浮筒式水機首次試飛,這是最早的水機。飛機採用三個浮筒,結構笨重,操縱困難。1912年美國人G.寇蒂斯製成第一架船身式水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相繼發展了大型多發動機船身式水機,用於海上遠端偵察和反潛作戰。30年代,水機得到較大的發展,遠端和洲際飛行為水機所壟斷,用水機開闢了橫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定期客運航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水機多用於偵察和海上救援任務,作用已遠不如陸上飛機。戰後各國又開始研製渦輪噴氣式和渦輪螺旋槳式水機。在50年代後期蘇聯研製成噴氣式水上轟炸機 Бе-10,美國研製出“海上霸王”號P-6M。60年代日本研製的反潛水機PS-1號,裝有4臺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由於採用了附面層吹除襟翼和噴濺抑制槽的技術,飛機具有較高的抗浪能力。

原理和結構特點

水機在水面停泊和慢速滑行時完全靠水的浮力支援,航向操縱則靠水舵。多發動機水機還可利用不對稱的動力來改變航向。在起飛滑跑時,水機的重力由船身(或浮筒)底部的水動升力和機翼的升力共同平衡。起飛過程實質上是水動升力逐漸減小、氣動升力逐漸增大的過程。當水機重力全部由氣動升力平衡時,飛機即離開水面飛起。

水機採用上單翼佈局,發動機甚至裝在機翼上面,使其遠離水面,以防止在高速滑行中激起的水花(噴濺)沖壞襟翼和螺旋槳或海水進入發動機。單船身(或單浮筒)式水機的重心高於浮心,為保持橫側穩定,在機翼外側下方還裝有小型支撐浮筒。船身和浮筒的底部為V形,縱向有一個或兩個臺階,稱為斷階,用以減小起飛離水時的水動阻力。V形底面可減小滑行時船身的遇浪衝擊及降落時船身對水的衝擊作用。水機需要經常上岸維修和停放,為了便於上、下水,水機還裝有類似陸上飛機起落架的上、下水裝置。它在上岸前安裝在水機上,下水後即拆卸掉。水上飛機的船身和浮筒結構要求密封,機上所有部分和裝置都應經過嚴格的防腐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