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水利

[拼音]:daziji

[英文]:typewriter

用以代替手工書寫、複寫或印刷製版的機械。打字機有硬打、軟打兩種打字方式。硬打是將字母或字頭直接擊打輥筒,屬機械打字方式;軟打是以點陣,通過噴墨、針式、熱敏轉印、鐳射等方法打出字跡,屬電子打字方式。

1714年英國人H.米爾取得打字機專利。以後相繼發明了多種不同型別的打字機,但都沒有具備實際使用價值,未能正式生產。1867年,美國人C.L.肖爾斯等人試製成功第一臺雷明登打字機,1874年正式進入市場。自此,打字機很快得到推廣,英國、德國、瑞士、瑞典、義大利等國也紛紛相繼製造打字機,形成了一個新興的打字機制造工業。

中國於20世紀初試製成舒式和俞式兩種中文打字機,70年代開始生產拼音文字打字機。

打字機按文字種類分為整字文字及拼音文字打字機兩種;按操作結構效能分為機械式手動打字機、電動式打字機、電子控制打字機三種;按字母大小寫轉換方式,可分為機頭升降轉換型打字機及字排座下墜轉換型打字機兩種。

中文打字機通常為整字文字打字機,由機身、機架、字盤、拖板、橫格器、直格器、色帶、輥筒架、輥筒等部件組成(見圖)。字盤可容納常用漢字2400多個,另有備用字3600多個。打字時,機身上的字錘通過聯動機構從字盤上抽取字母,然後敲擊固定在輥筒上的色帶或蠟紙上,後自動復位,落到原來的字格孔內。

機械式拼音文字打字機,通常由機身、機頭(皮輥)、鍵盤、色帶和打字裝置(有字排式、菊花式、球形式等)等組成。打字時,按動字母撳鈕,通過各種不同幾何尺寸的鉤子,起動字排,打擊到皮輥上,再由鋼絲彈簧的拉力使字盤迴復到原來的位置。

由於通訊系統和計算機的需要,打字機又向自動控制和高速列印方向發展,出現了用編碼電訊號形式的“共同語言”。80年代以來,打字機進一步向智慧化方向發展,出現帶液晶顯示的打字機、有儲存裝置的打字機、針打打字機、與通訊裝置連用的電傳打字機,以及與電子計算機連用的輸入、輸出打字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