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目標截面積

[拼音]:Lingnan tingyuan

[英文]:court garden in Guangdong

指中國廣東省中部、東部的清代古典園林。嶺南庭園具有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風格,並受地理環境、自然氣候和鄉土文化的影響,又具有地方特色。嶺南庭園歷史悠久,現存遺蹟“九曜石”,為五代時南漢國(917~971)宮苑“藥洲”的一組巨石。

現存庭園

清代中葉以後的庭園較多,格局各異,以下幾處具有代表性。

清暉園

在廣東省順德縣,建於清道光年間(1821~1830),是順應自然佈局的代表作。園內橋、廊、院、路,都結合地形安排(圖 1)。由入口經筆生花館前小院,沿路直行,穿過月洞,轉至主庭。路線雖然平直,但穿行幾個不同格調的小院,並不使人感到單調。主庭為方塘水庭,臨塘築廊,佈置雖較平直,但建築群的組合,運用了建築物之間的大小高低錯落和虛實隱露多變的手法,取得了良好的景觀效果。

餘蔭山房

在廣東省番禺縣,它建於清代同治五年(1866),是運用幾何圖形組織景物空間的典型。全園分東西兩庭,有橋廊連線。東庭為方塘水庭,所有建築和組景都同方塘平行,呈方形構圖。西庭為八角形水庭,八角形水廳居於八角形水塘的中央,庭內橋、廊、小路,都採取同八角形周邊成平行或垂直的方向。園內兩庭並列,縱貫軸線,構成整齊的幾何形佈局,這在中國古代宅園中比較罕見(圖2)。

可園

在廣東省東莞縣,建於清代咸豐六年(1856)。可園是“連房廣廈”式庭園的典型,即以樓房群體組成庭園空間。全園分為三個組群:第一組為高敞對稱的廳堂組群;第二組是曲折玲瓏的“綠綺樓”;第三組是軒昂挺秀的四層樓堂──“可樓”。全園樓群佈局有聚有散,有起有伏,迴廊逶迤,輪廓多變,從不同透視角度創造庭園的環境和意境,這種格局在中國古代宅園中堪稱獨樹一幟(見彩圖)。

西塘

在廣東省澄海縣,建於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格局疏朗清虛。西塘主要以樹叢水石作為劃分庭園空間的手段。園內建築僅有一廳堂、一亭、一船樓,都掩映在竹林薜荔、山石盤溪之中。

群星草堂

在廣東佛山。園內只有一廳、一舫、一亭。建築物之間配置山石、樹叢、斜橋、水鬆、修竹等組景,著意表現庭園的古雅清幽。

築山技法

築山是嶺南庭園風格上最具特色的技法。有關築山事例,早在1665年德國人紐浩夫就曾介紹過他在廣州見到的40英尺高的築山。根據他的描述和所繪圖紙,可以推斷出當時築山技法類似今天流行於廣州一帶的“包鑲”築山法,即以鋼骨為架,用一般的石頭為坯成形,然後把有天然紋理的英石包鑲在外層。築山的造型變化較多,有幾種程式化的造型,在築山匠人中有固定的專門名稱,粵語稱為“喝景”。例如“夜遊赤壁”型,指的是一種連綿而平遠的壁形石景,現廣州泮溪酒家的壁山就是這種石景。另外,常見的峰型石景,有主峰峻峭挺拔的“風雲際會”型、“鐵柱流沙”型,有主峰較平順的“獅”型,還有主峰稍突出而劈峰分立的“美女”型等。這些築山師法造化,但又有所發揮,再現自然山石景色,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園林建築

嶺南庭園中的園亭,體型簡練,很少有複雜的輪廓組合,屋面構造簡單,簷口和山牆多用硬麵硬簷,翼角出翹的曲線柔和而簡練,介於北方園亭翼角的凝重和江南園亭翼角的飄逸之間。可園中的“可樓”和“綠綺樓”,清暉園內園亭的翼角造型都是富有特色的佳例。嶺南庭園中園亭的另一特色是裝修典雅而且華麗,門窗格扇、花罩漏窗都精雕細刻,顯得極其絢麗,再鑲上套色玻璃做成紋樣圖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猶如一幅幅剔透玲瓏的織錦。此外,門窗還往往作為條幅掛屏或者斗方組合處理,格線窗心多用書法、山水、花鳥、人物構圖,富於民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