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公園

[拼音]:shuili gongcheng jiancha guance

[英文]:inspection and observation of water project

對水利工程在施工和運用期間工作情況和狀態變化的表面觀察和原型觀測。前者主要指經常性的,有時也包括臨時性的檢查,可憑直觀從外表觀察工程情況和發現工程缺陷;後者是在有代表性的工程部位,埋設觀測裝置,定期用儀器進行觀測,可以得到工程內外有代表性部位狀態變化的物理資料。二者互相補充,為分析判斷工程的工作和安全情況提供較為全面的資料。

水利工程檢查觀測的目的是:

(1)掌握工程狀態變化和工作情況,為施工控制、完善設計和安全有效地運用提供科學依據;

(2)及時發現不正常現象,分析原因,以便進行適當的養護修理或採取必要的工程對策;

(3)取得實際資料,驗證設計及科技成果。

水利工程檢查觀測專案一般有:水工建築物檢查、水工建築物觀測、大壩安全監測、庫區浸沒觀測、冰情觀測、滑坡崩岸觀測和河道觀測等。

水利工程觀測工作,包括四個環節。

(1)觀測設計:在工程設計階段或運用中需要增加觀測專案時,根據建築物特點和需要進行觀測專案的確定、觀測儀器裝置的選型和測點的佈置;

(2)觀測儀器裝置的埋設:按埋設要求妥善處理,並及時取得始測和考證資料;

(3)現場觀測:按規定的時間、操作方法和精度要求進行觀測;

(4)觀測資料的整理分析和整編:包括現場檢查核對;對測值進行計算、整理;結合檢查成果和工程設計、施工、執行等資料整編刊印和存檔。

水利工程觀測,早在1891年德國就曾利用普通測量方法觀測埃施巴赫壩的垂直變形。20世紀20~50年代,隨著大型壩工建設的需要,努力探索原型觀測手段,先後開展了觀測工作。1959年法國馬爾帕塞壩潰決、1963年義大利瓦依昂水庫大滑坡和1976年美國蒂頓壩失事,引起對觀測的廣泛重視,觀測技術迅速發展。至80年代,美國、日本、義大利、挪威等許多國家在一些工程上已實現觀測自動化。

20世紀50年代中國首先在官廳水庫、豐滿水電站以及南灣、大夥房、佛子嶺、三河閘、上猶江等工程開展檢查觀測工作。50年代中期研製成大應變計、差動電阻式儀器和振弦式土壓計,後曾廣泛投入運用,並參照國內外經驗制定觀測規範,觀測工作迅速發展。70年代研製成多種測壓管水位遙測儀器和測斜儀;開展了鐳射觀測;垂線座標儀和引張線裝置在大型混凝土壩上廣泛應用。進入80年代,又應用了SD65高倍率照準儀等新型觀測裝置和遙測自動裝置、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在葛洲壩水利樞紐等工程上設定了自動檢測系統;現除繼續充實提高儀器裝置的種類和效能外,正積極發展觀測和資料處理自動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