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井工藝

[拼音]:xunhang daodan

[英文]:cruise missile

由氣動升力、噴氣發動機推力和重力決定飛行軌跡、形似飛機的無人駕駛武器,早期又稱飛航式導彈。最早的巡航導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研製的 V-1導彈。戰後巡航導彈在 V-1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從50年代以來,蘇聯發展了“冥河”、“沙道克”等10多種艦載和機載巡航導彈。美國研製了“馬斯” B、“鬥牛士”、“鯊蛇”等巡航導彈。早期的巡航導彈大多比較笨重,精度低,易遭攔截,在效能上不如彈道導彈。60年代初,美國只有一種空地巡航導彈服役,其他型號均被淘汰。到了70年代,高效率的小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小型化核彈頭、中制導和末制導技術的進展,使巡航導彈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一批高效能的空射、潛射和陸射巡航導彈相繼問世。對低空或超低空突防能力、高精度和進攻性武器多樣性的需要,使巡航導彈成為一種有效的作戰武器,獲得較快的發展。

巡航導彈按發射位置和目標位置的不同分為地地、艦(潛)地、空地、艦艦和岸艦巡航導彈,按用途分為戰略巡航導彈和戰術巡航導彈。

巡航導彈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彈體、助推發動機、主發動機、制導系統和戰鬥部。彈體包括殼體和彈翼,通常由鋁合金或複合材料製成。 彈翼常用平面彈翼,有固定式和摺疊式兩種。摺疊式彈翼在發射前成摺疊狀態,發射後展開。動力裝置是助推發動機和主發動機。助推發動機常用火箭發動機。空射巡航導彈不裝助推發動機。主發動機通常用渦輪風扇發動機或渦輪噴氣發動機,有的用衝壓發動機或火箭發動機。現代巡航導彈往往採用複合制導系統以提高命中精度。前期由慣性制導系統制導,後期用中制導或末制導修正。有的用慣性制導加地形匹配中制導系統,有的則用慣性制導加主動雷達末制導系統。戰鬥部放置在導彈的前段或中段,用核裝藥或普通裝藥。

現代巡航導彈的特點是:

(1)起飛重量小:約為50年代同樣射程巡航導彈的1/10,導彈尺寸小,雷達反射面也小,不易被敵方探測。

(2)命中精度高:射程3000公里的亞聲速巡航導彈的飛行時間接近3個小時,慣性陀螺漂移誤差大,嚴重影響命中精度。採用地形匹配中制導或自主式末尋的制導可以修正偏差,能使導彈精確命中目標。

(3)飛行高度低:可作超低空飛行。

1967年埃及用蘇聯製造的“冥河”巡航導彈擊沉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在1982年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阿根廷用法國製造的“飛魚”機載巡航導彈擊沉英國“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這些事實促使許多國家重視巡航導彈的發展。中國、義大利、英國等也都研製或裝備了巡航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