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治理

[拼音]:die

[英文]:right-eyed flounder

硬骨魚綱鰈形目(Pleuronectiformes)鰈科 (Pleu-ronectidae) 魚類的統稱。經濟價值較大的魚類。

形態

體長橢圓形,卵圓形或菱形,側扁,尾柄短而高。前鰓蓋骨邊緣遊離。成魚兩眼均位於頭部右側(偶有位於左側的反常個體)。口一般前位,中大或小,稍傾斜。上下頜有牙,呈錐狀、門牙狀或絨毛狀。有眼一側被櫛鱗或圓鱗,或退化呈骨板狀;體褐色或灰褐色,有的散有斑點或斑紋。無眼一側被圓鱗、櫛鱗,或光滑無鱗。

分佈和種類

鰈廣泛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溫帶、亞熱帶的近海,極少數種類棲於北極地區,有些種類可遊入港灣和江河。全世界現有 43屬110種左右。產於中國的約有14屬26種。常見種類有高眼鰈(Cleist-henes herzensteini)(見圖)、石鰈(Plati-chthуs bicoloratus)、黃蓋鰈(Limanda gokohamae)等。其他尚有棲息在大西洋北部水域的海鰈 (Pleuronectesplatessa)、馬舌鰈 (Reinhardtius hippoglossoides)等,以及棲息在太平洋北部水域的狹鱗庸鰈(Hippoglossus stenolepis),箭齒鰈(Atherestes evermanni)等品種,也是很重要的經濟魚類。

生物學特性

鰈科魚類一般生活於泥沙底質的淺海底層,有些棲於較深水層。如產於北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的瓦鰈,在深達1628米處也曾有發現。夜間攝食,白天一般活動不多。冬季遠離沿岸,在較深的海域越冬;待翌年春、夏季又遊向沿岸進行生殖和索餌活動。仔魚初期兩眼在體兩側,營漂浮生活。在發育過程中發生變態,左側眼漸移往右側,一俟變態完畢,即轉營底棲生活。鰈科魚類主要攝食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環節動物、腔腸動物及其他無脊椎動物;在所攝食的魚類中有虎魚類、幼鯡、胡瓜魚、鯷、玉筋魚、鱈等。

鰈一般在 2~8月叢集遊向近海進行生殖。雄魚4~5齡,雌魚6~7齡成熟。有的種類性成熟期遲。分佈於日本海、黃海、渤海的高眼鰈,每年春、夏季臨近時叢集自越冬場遊向近海,並於4~7月水溫10~18℃時產卵。懷卵量在體長300~350毫米時為28.9萬粒,在體長350~400毫米時為71.4萬粒。卵呈球形,浮性,卵徑約0.85~1.08毫米;卵膜薄而透明。無油球。受精卵在水溫11.3~14.8℃時約83~113小時孵出仔魚,在水溫16.4~19.0℃時約57~66小時孵出;剛孵出的仔魚全長2.47毫米。庸鰈從10月到翌年3月上旬、 水溫3~9℃時,在近海100~300米深處產卵,懷卵量為130~350萬粒。 卵大(卵徑2.94~3.85毫米),膜薄,無色,無油球,在水溫6℃時要16天才能孵出。剛孵出的仔魚全長6.5~8.5毫米,長到70毫米左右時完成變態並漸沉入海底生活。

生產

鰈科魚類中黃蓋鰈、馬舌鰈、鯨鰈、箭齒鰈、擬鯨鰈、高眼鰈等屬,均為較重要的經濟魚類。海鰈是北大西洋重要的底棲經濟魚類之一,中國以高眼鰈、木葉鰈、黃蓋鰈、石鰈等為常見的捕撈種類。用地拉網,延繩釣、手釣、刺網、張網等進行捕撈。主要供鮮銷或加工成醃製品,部分製成罐頭。海鰈、鯨鰈、小口油鰈等均為海水養殖的試驗物件。

參考文章

優質經濟魚類--烏蘇裡擬鰈水產/漁業鮃鰈魚工廠化健康養殖技術水產/漁業鰈魚(Turbot)水產/漁業西鶼東鰈造句素材鰈形目的特徵是什麼?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