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化栽培

[拼音]:yuanlin zhiwu guihua

[英文]:planning of urban landscape plants

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的組成部分。即根據所在地區的生態條件、現狀和發展需要,對能滿足當地綠化綜合功能要求的植物種類所作的選擇和栽植配置安排。中國的風景名勝區規劃一般列入城市規劃範疇,因而園林植物規劃也包含風景名勝區的植物規劃。

原則

園林植物規劃一般遵循下列原則:

(1)基調樹種、骨幹樹種與一般樹種和其他植物的全面合理安排。基調樹種是整個城市和風景區植物的基礎和代表,每一城市和風景區應有經過審慎選擇的基調樹種1~4種。在每一城市、風景區中,又應根據園林、綠地的不同型別,分別選定骨幹樹種,如街道廣場要求主幹通直,樹大蔭濃,抗煙塵、機械損傷和病蟲害,大苗移栽易成活的樹種;工礦區還要求能吸收或抵抗有毒氣體的樹種;居住區還要求能隔離噪聲、生長迅速、耐粗放管理的樹種;花園和公園(以及居住區)中要求有觀賞價值的庭蔭樹、孤植樹、花灌木和藤本植物等。而在基調樹種、骨幹樹種之外,則宜種類繁多,以求重點突出,又豐富多采。基調樹種與骨幹樹種以喬木為主;一般樹種則包括喬木、亞喬木、灌木和木本地被植物等;此外,還可配置草坪植物、露地花卉和水生花卉等。

(2)按不同的生態條件和自然植被的物種生長規律,合理安排植物種類。一般宜以喬、灌木與草本植物相結合,常綠樹與落葉樹相搭配,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相配合,並在不同植被區確定不同的比例。

(3)以鄉土植物為主,適當選用經過長期栽培的外來植物。鄉土植物可以體現民族特點和地方風格,適應本地風土條件,且易於就近獲得種苗,以利加快園林建設速度。同時要求所選的植物對病蟲害有較強的抵抗能力,或能吸收有害氣體,易於繁殖、移栽,栽培管理簡便。

(4)慢長樹與速生樹相配合,並注意發展珍貴、長壽樹種。同時在實現園林綜合功能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適當選用一些經濟植物。

制訂規劃的步驟和內容

規劃制訂前的準備工作包括通過調查,瞭解本地氣候、土壤和植被等的特點,掌握若干自然環境因素的極限資料,弄清原有植物種類(包括品種)的全面情況和應用植物材料方面的有利與不利條件等。規劃一般可按年限分為幾個階段,也可按性質分為普遍綠化階段、重點園林化階段和園林化階段等。規劃中除開列植物的種類、明確重要性次序外,還要規定各種植物的數量以及各類植物之間的比例關係。一個完整的園林植物規劃,還應包括育苗規劃、施工規劃和養護規劃等。城市園林植物規劃一經確定後,須以立法形式確定下來,一般不得輕易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