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規劃

[拼音]:shouyi waike shoushu

[英文]:veterinary operative surgery

應用手術操作和醫療器械來診治家畜疾病、矯正畜體畸形的獸醫學技術。內容包括保定、無菌技術、麻醉、外科基本技術、繃帶、動物體各個部位和器官的有關手術方法和區域性解剖等。此外,外科手術如去勢、受精卵移植等也用於提高畜產品質量和繁殖優良品種等。

手術型別

根據手術的目的不同,可分為:診斷手術,如胸、腹腔穿刺以抽取胸腔液或腹腔液;肝臟穿刺,以採取活體組織,供化驗用;治療手術,如疝修補、腫瘤切除等;經濟手術,如公畜去勢,牛膽囊培植牛黃等;整形手術,如眼瞼內翻和外翻整形,面板移植等;試驗手術,如器官移植、胃腸造瘻等。

無菌處理

在手術前和施術過程中,一切器械、物品、衣服、病畜患部和術者的手等都必須進行無菌處理。無菌技術因處理物件而異:敷料、止血紗布、隔離巾和手術衣等均用高壓蒸汽滅菌。橡膠製品用化學藥品浸泡。器械可用化學藥品浸泡或高壓蒸汽滅菌。術者的手、臂,先用肥皂洗刷,再用化學藥品消毒,最後戴上滅菌手套。患畜術部除毛後用肥皂水清洗,擦乾後用碘酊消毒,並再用酒精脫碘。房屋常用過氧乙酸、福爾馬林蒸氣等消毒。

手術的基本過程

可概括為組織分割、止血和縫合3個部分。

組織分割

目的在於開啟手術通路,顯露發病器官和組織,以便手術施行。所用的方法和器械隨機體組織的性質而有不同。面板、肌肉等軟組織可用各型外科刀、外科剪作銳性分割;皮下組織、筋膜和有些肌肉也可用刀柄、止血鉗或手指作鈍性分離,其優點是可預防神經和血管的意外損傷,避免組織的過度開張,減少機能破壞。骨、軟骨等硬組織可用骨鑽、骨鋸、骨鑿和骨剪等分割。組織分割尚可應用特殊的技術和器械,如用鐳射刀或高頻電刀等,可比用刀切割的出血少。超低溫冷凍方法也有良好效果。

止血

目的在於阻斷流血,保證術部良好的顯露,便於手術操作。止血方法可分預防性止血和手術過程中止血。前者是在手術前注射提高血液凝固的藥品,藉以提高機體抗出血能力,減少手術中出血。在四肢、尾部等部位手術時,通常在術部近端裝置驅血帶或止血帶。手術過程中止血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壓迫止血,如止血鉗鉗壓止血、結紮止血、電凝止血、燒烙止血、區域性化學或生物學止血(明膠海綿、活組織填塞)等。

縫合

目的是將切開、切斷或因外傷而分離的組織、器官進行對合,或重建其通道(如腸管),以創造癒合條件和促使功能恢復。常用的縫合材料有各型縫針、持針器、各種縫合材料等。縫合材料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可吸收材料,如腸線(由綿羊小腸製成),縫合到組織後可被吸收;另一類是不能由組織吸收的縫合材料,如絲線、棉線、金屬絲、合成纖維縫合線等。縫合的方法有多種(見圖)。也有用縫合機械進行某些組織的縫合,或用粘合劑進行切口粘合的。

50年代中期,在低倍雙筒顯微鏡下進行耳、眼的手術基礎上逐漸形成的顯微外科,現已發展到應用於身體的其他部位,獸醫上主要用於家畜神經、血管和其他組織的縫合。

術前準備和術後護理

除緊急手術(如腸扭轉、大出血等)需要立刻進行手術外,其他手術都可選擇日期,先對動物進行臨床檢查和化驗室檢查,瞭解動物的健康狀態,採取相應措施為手術創造良好條件。如貧血的動物要先輸血,血漿蛋白低的要補充高蛋白飼料,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紊亂的要糾正其紊亂等。術前(特別是胃腸道手術)24小時給動物應用抗生素,以防細菌感染術部。術前還應給動物注射破傷風類毒素或抗毒素,以預防破傷風感染。術後護理的內容包括:飼養方法的制定,病畜全身狀態的監護和治療,定期應用抗生素等。對腹部手術後的動物一般不宜用懸吊裝置,以免腹部受到過大的壓力,引起傷口崩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