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栽培

[拼音]:manli

[英文]:eel

硬骨魚綱鰻鱺目(Anguilliformes) 鰻鱺科 (An-guillidae)鰻鱺屬(Anguilla)魚類的通稱。上等食用魚類和優良養殖種類。

形態

體延長,前部圓柱形,後部側扁。頭中大,鈍錐狀,平扁。吻圓鈍。眼較小,埋於皮下。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具短管,後鼻孔裂縫狀。口大,前位。上下頜牙細尖,排列成帶狀。犁骨具牙帶。脣發達。舌端遊離。鰓孔直裂,位於胸鰭前下方。鱗細小,埋於皮下,呈席紋狀排列。具側線。背鰭起點位於肛門前上方。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續,均較發達。肛門位於體的前半部。

分佈和種類

廣泛分佈於歐洲及地中海沿岸、北美東岸、非洲東岸、印度洋北部沿岸至中國、日本和澳大利亞東岸。赤道附近的熱帶海區為鰻鱺的分佈中心,北起北緯72°、南至南緯50°附近都有分佈。

全世界的鰻鱺約 20餘種。常見種有日本鰻鱺 (Anguilla japonica)、歐洲鰻鱺(A. anguilla)、美洲鰻鱺(A.rostrata)、花鰻鱺(A.marmorata)、澳洲鰻鱺(A. australis)、蘇拉威西鰻鱺(A.celebesensis)和疏斑鰻鱺(A.elphinstonei)。

生物學特性

日本鰻鱺為溫帶降河性洄游魚類。平時棲息於內陸各種水域和河口的石縫、土穴及泥中,其洞穴往往有兩個前後相通的出口。性畏光,白天潛藏,夜出捕食。生活力很強,在適宜的溫度下只要面板保持溼潤、離水10多小時也能生存。主要攝食小魚、蝦、蟹、異足類、橈足類、新糠蝦、田螺、蜆、水蚯蚓和水生昆蟲等,也食蝸牛、蠕蟲,蛙類。攝食強度以春、夏兩季最高,秋季較低。

雄鰻常在河口成長,雌鰻上溯進入江河的幹流中成長。生長肥育期一般為3~5年,長的可達20年。性腺在淡水中大多停留在早期發育階段。體長270~440毫米個體的,性腺難辨雌雄;體長450毫米以上個體的性腺仍未很好發育,卵巢為分支鋸齒狀,透明無色;體長700毫米、體重600克以上個體的卵巢才呈肉紅色,卵粒邊緣出現部分卵黃沉積。每年秋末冬初,雌鰻大批向河口移動,並隨同在河口生活的雄鰻遊向外海產卵場。在洄游中性腺才逐漸成熟。從降海開始便停止進食,消化器官逐漸萎縮,肝臟變小,體脂減少,體內營養物質漸為性腺發育和生殖洄游所消耗。鰻鱺為一次產卵。體長360~920毫米的雌鰻懷卵量700萬~1200萬粒。產卵後親魚死亡,但人工催產的親鰻魚產卵後在海水或淡水中仍能正常攝食和生存。卵浮性,卵徑約1毫米。初孵仔魚體長約3毫米,全身透明。稍後,仔魚變為柳葉狀,又稱柳葉鰻或葉狀幼體。開始發情時雄鰻追逐雌鰻,至發情高潮時,雌鰻加大游泳擺動幅度,在較小範圍內上下往返急遊,在水面稍下區域邊遊邊產卵,雄鰻尾隨排精。產卵時間一般在凌晨4~6時之間。在海水鹽度23~29.8、水溫18.5~24.5℃範圍內均能產卵。受精卵球形,透明,具油球多個,在水溫為24~24.5℃時約經35小時孵出仔魚。在海中孵出的仔魚逐漸向表層上升,體長 7~15毫米時多分佈在水深100~300米的中層,隨著體長的增長逐漸上升到水深30米的上中層生活,並有晝夜垂直移動現象,即白天遊動於30米水層,夜間上浮表層。這時仔魚隨表層海流從產卵場向各方面遊散,攝食海洋浮游生物。日本鰻鱺孵化後一年左右開始遊向大陸,秋、冬季在近岸地區變態為幼鰻,此時體白色略透明,稱為“白苗”,剛變態的“白苗”埋潛於河口附近的石礫下和底泥中,11~12月開始隨潮汐溯河。2~4月在中國江河下游的水溫與近海水溫接近時,幼鰻開始大量溯河,水溫在10~20℃之間為溯河盛期。溯河多在夜間乘漲潮時進行,至黎明時結束。幼鰻趨光。隨著魚體黑色素增加,“白苗”漸變為“黑苗”。溯河過程中即使遇到荒地、旱田,只要略有溼潤也能越過,進入江河的干支流和與河流相通的湖泊,少部分直達江河上游如金沙江、岷江、嘉陵江及閩江的建甌以上地區。關於歐洲鰻鱺的洄游路線,1904年丹麥學者J.施密特曾先後在地中海、大西洋進行調查,最後於1922年在百慕大群島外海發現極小的剛孵化出的仔魚,因而才確定歐洲鰻鱺的繁殖地點是在百慕大群島東南方馬尾藻海的深水中,闡明瞭這種魚類洄游至距歐洲數千公里的深海中產卵的自然規律。卵孵化後的幼鰻漸向四外洄游歷時 3年後才被大西洋流帶到歐洲沿岸進入江河。美洲鰻鱺的產卵場在北緯20°~30°、西經60°~78°,歐洲鰻鱺產卵場以西不遠處,幼鰻孵化後僅1年就可到達美洲大陸沿岸開始溯河。

鰻鱺的成魚體長一般為400餘毫米,約3齡時重200~250克。大者可達1.3米,體重5千克,約17齡。

養殖

日本在世界上最先開始養鰻,1880年東京已建池養殖。以後產量逐年增長。中國臺灣省1952年開始試養,1957年後轉為生產性養殖,其他各省近幾年來養鰻才開始養殖。一般採用捕苗(幼鰻)放養的方式進行,每年幼鰻(白苗)溯河時在江河口和水閘地段用手抄網、張網、板繒網和燈誘法進行捕撈。鰻苗在網箱或池塘中暫養後再外運,可降低在運輸中的死亡率。通常採用雙層塑料袋裝運。袋內裝苗、充氧、封口後放入紙箱,箱內建冰塊。此法在30小時內成活率可達80~90%。一般在水泥池內養殖。用活蚯蚓和鮮魚糜做飼料,當年可養至平均體重13~20克。養成的商品鰻重可達150~200克。成鰻有用石池密放精養的,定質、定量、定時投以新鮮蚌肉糜、雜魚、螺、蜆等,採用分期放養、分期捕撈、捕去大魚留下小魚和補充小魚的輪捕輪放措施。如飼養得當,每畝年產可達1噸以上。溫流水養鰻是利用含硫量極微或不含硫的溫泉水,或者水質清潔的工廠溫排水養殖,池塘用水泥砌成,水深70釐米左右,全年都可進行。

產量

日本鰻鱺為重要經濟魚類。產量以日本為最高。中國以臺灣省產量較高,其他各省中的主要產地在江蘇江陰等地,多用鉤釣、竹籠和閘門張網捕撈,或在河道兩岸石縫中鉤捕。歐洲鰻鱺主要生產國有丹麥、法國、義大利等。美洲鰻鱺生產國是加拿大、美國。大洋洲鰻鱺生產國是紐西蘭和澳大利亞。

利用

鰻鱺肉細嫩、味美,富含蛋白質和脂肪,肉和肝的維生素 A含量很高。可鮮食、熏製、醋漬、制罐。中國民間常將鰻鱺作為滋補和藥用魚類。鰻血清有毒,人體粘膜或面板破損後接觸鰻血會引起炎症、化膿和壞疽,動物實驗表明注射鰻血清會引起實驗動物神經系統中毒而產生強烈痙攣,導致心臟衰弱,呼吸停止而死亡。但這種毒素可因加熱或接觸胃液而被破壞。

參考文章

如何處理鰻鱺夏季綜合症水產/漁業處理鰻鱺夏季綜合症要注意什麼水產/漁業病毒性疾病:鰻鱺出血性開口病水產/漁業為什麼肥胖症患者不能食用鰻鱺?飲食為什麼鰻鱺與醋不能同食?飲食李時珍認為鰻鱺魚有何功用?中醫鰻鱺狂遊症主要症狀及發病規律水產/漁業病毒性疾病:鰻鱺狂遊病水產/漁業歐洲鰻鱺病害的預防水產/漁業日本鰻鱺病害的預防水產/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