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外科

[拼音]:Zhiben Tigang

中國清代的一部理學著作。其中《修業·農則》部分反映當時西北地區的農業生產情況,自成體系,可單獨視為一部農學專著。作者楊山山(1699~1794),字雙山,陝西興平縣人。生平厭惡“八股”取仕制度,早年曾從學理學大師李顒,在家鄉授徒講學,兼營農桑,該書即為他的講學提綱,並由其門人鄭牲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0909.html' target='_blank' >李煜曇幼⑹停卓誶∈輳?747),全書10卷,14章。《修業·農則》包括前論、耕稼、桑蠶、樹藝、畜牧及後論。前論和後論講述農業的社會地位、功能等傳統重農思想。其餘部分應用“陰陽五行說”,論述生產原理和技術,闡明農道。他認為以“天、地、水、火、氣為生人造物之材”,其基本原理是“天、火”屬陽,“地、水”屬陰,“氣”聯貫四者之中,使之達到和諧狀態;這種運動施之於物則滋長茂盛,行之於事即臻完善程度;強調“損其(指五行)有餘,益其不足”,以達到所謂“陰陽交濟,五行合和”。比如整地,未經耕翻的地、土為“少陰”,其性嗇滯,水為“太陰”,其性寒;經過耕犁,借陽光照射,去其嗇寒之氣,轉陰為陽,土地即可恢復生機。其中耕稼篇為《農則》的主要部分,著重記述了集約利用土地、“一歲數收”的經驗、“淺-深-淺”的土壤耕作方式和積肥方法、施肥“三宜”等。該書理論與實踐並重,文字生動明暢,操作技術也多切實可行。1957年王毓瑚輯《秦晉農言》中收錄了《農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