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力

[拼音]:boluo

[英文]:Ananas comosus

鳳梨科(Bromeliaceae)鳳梨屬多年生常綠草本,又名鳳梨、黃梨。全屬約6種,作為果樹廣泛栽培的僅菠蘿1種。原產南美的巴西和巴拉圭,新大陸發現後逐漸傳到熱帶和亞熱帶各地。16世紀由葡萄牙人從美洲傳入中國,1650年由福建傳至臺灣,現該省產量居全國之冠,其次為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雲南等。多分佈在北迴歸線以南。泰國、美國、巴西、墨西哥、中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為主產國,象牙海岸、肯亞、厄瓜多、孟加拉、南非和古巴等也有大面積種植。

形態和型別

株高0.7~1.5米,莖短粗,呈褐色,基部有吸芽抽出。根著生莖的周圍。葉自莖的上部叢生,老葉在外圍,新葉依次在內部螺旋狀排列斜出;葉片革質,背面有茸毛,劍狀、深綠色,長40~100釐米。穗狀花序自葉叢中抽生,由100~170朵小花聚合而成,果實肉質,由許多苞片、萼片、子房及花軸聚合膨大而成,形成松果狀複果,多呈圓筒形;果肉黃色,重0.7~2.5千克,果皮為多數小果皮及苞片組成。果實頂端有退化螺旋狀排列的葉片;無種子(見圖)。

栽培品種約有70個,可分為3大類:

(1)卡因類。果形較大,果皮橘黃色,有綠斑,果肉淡黃色,果汁酸甜適度。葉無刺或少刺,代表品種有“無刺卡因”、“沙拉瓦”等,世界各地廣泛栽培,已有150年以上歷史。

(2)皇后類。果形較小,果皮金黃色,有綠斑,果肉金黃至深黃色,汁多味甜,香氣濃厚,耐貯藏。葉有刺,極少無刺。代表品種有“皇后”、“金皇后”等。

(3)西班牙類。果肉淡黃帶白,果汁含酸量高;葉有硬而尖銳的刺。代表品種有“紅西班牙”等。中國的臺灣、廣東以種植卡因類為主,廣西以皇后類較多,西班牙類在各產區也有少量栽培。

生物學特性

菠蘿冬季生長適溫15℃左右。對土壤適應性較廣。根好氣淺生,有菌根共生,葉背面的氣孔和茸毛有貯存二氧化碳的特殊結構,還能阻止水分蒸發,故耐旱,但不耐寒。氣溫5℃時根停止生長,持續5天開始死亡;葉遇霜凍變紅或黃色,葉尾乾枯。一年開花3次,以2~3月抽生的為主,第2次4~5月抽蕾,7月前後開放的為第 3次。花序開放時間約20~30天。開花至果實成熟需120~180天。一般栽培品種自花不孕,第3次花所結的果酸度較高。

栽培

一般用芽苗繁殖,以冠芽(著生在果實頂端的一種芽狀體)繁殖的植株最優,以吸芽培養的苗次之;用老莖上櫱芽分株繁殖的苗需經假植後才能定植。20世紀70年代後主要生產國有的已採用組織培養法進行工廠化育苗,或帶芽葉扦插。4~9月定植。施足底肥。種植密度因品種而異,卡因類每畝2400株左右,皇后類以3000~3500株為宜。施肥期以花前、壯果和果後 3次為重點,並須增施鉀肥。適時摘除冠芽、裔芽和選留吸芽,有利養分集中和果實正常發育。採收後培土,利於吸芽紮根生長。開花期可用生長調節劑控制。栽種時間長的植株吸芽位提高,根系衰退,產量下降,故一般須每隔3~4年翻種1次。對土壤要求不嚴。病蟲害較少。(見彩圖)

用途

菠蘿果實除鮮食外,多用以制罐,因其能保持原來風味而受到廣泛喜愛,與香蕉、椰子、杧果並列為四大熱帶水果。葉纖維可作繩、漁網等原料。

參考文章

為什麼菠蘿削皮後不宜直接食用?飲食為什麼說心臟病患者宜多吃菠蘿?飲食為什麼菠蘿戒削皮後立即食用?飲食建立菠蘿果園的條件果樹園藝菠蘿蠐螬果樹園藝菠蘿擬莖點黴葉斑病果樹園藝樹菠蘿病蟲害及其防治果樹園藝菠蘿營養失調後出現的症狀果樹園藝濃縮菠蘿汁的加工果樹園藝觀賞鳳梨菠蘿花果樹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