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芽

藥材名稱:綠筍片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玉版筍(《綱目》),草鞋底、蝴蝶尖(《綱目拾遺》),綠竹(《竹譜詳錄》)。

基源:為禾本科慈竹屬植物綠竹的筍。

原植物:綠竹Sinocalamus oldhami(Munro)Mcclure

歷史:《竹譜詳錄》載:“綠竹叢生,浙東及七閩多有之,極高大,其色深綠,竹不堪用,筍味極甘美……今漳州、建寧、浦城作綠筍乾,漳州者佳。”所述應是本種。

形態:稈叢生,高6~9m或可達20m,幼時有白色蠟粉,以後則呈綠色或暗綠色。稈籜黃色。堅硬而質脆,其背部幼時貼生棕色微毛,以後變無毛而有光澤,邊緣無毛或微有纖毛,但沿肩部之邊緣則有明顯的繸毛;籜舌微小,高約1mm;籜耳微小,具顯著的纖毛;籜葉三角狀披針形,直立。枝條在稈之每節有3枚粗大的和若干較小的;葉在每小枝上7~15枚,葉鞘長7~15cm,幼時被小刺毛,以後變無毛;葉舌截平,葉耳微小,具長7~9mm的縫毛;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2~30cm,寬2.5~6.2cm,基部微呈圓形,先端尖,正面無毛,背面粗糙。小穗單生或數枚叢生於花枝各節,卵狀披針形或廣披針形,長2~3.5cm,寬7~10mm,體圓或微扁,下部綠色,上部赤紫色或有時呈綠紫色而帶草黃色。筍期5~11月。花果期夏秋季。(圖見《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72~73頁.圖49a-b)

生境與分佈:常生於山坡或路旁。分佈於中國浙江南部、福建、臺灣、兩廣及海南。

生藥

採集:春、夏季採鮮筍,去淨籜葉,煮熟,晒乾或烘乾。

化學性質

含茁長素(Auxin)、二十二-1-醇(1-Docosanol)、不飽和脂肪酸。

參考文獻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