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腎草

藥材名稱:潔麗香菇

名稱出處:《真菌名詞及名稱》

概況

異名:椎蕈(《皇和菌譜》),豹皮菇(《中國的真菌》),柯蕈(《新華本草綱要》)。

基源:為側耳科香菇屬真菌潔麗香菇的子實體。

原植物:潔麗香菇Lentinus lepideus Fr.(L.squamosus Quel.)

歷史:《皇和蕈譜》載:“今謂之椎蕈……枯寂之柯樹為山氣所薰蒸,發生菌花,已乃纘張,其色赭黃或嫩黃與纖

細剪,玉潔鮮明,或黃或牙白,炙食芳香。”經《新華本草綱要》考證,認為除指本品外,也包括香蕈。

形態:子實體單生或叢生;菌蓋真徑5~15cm,稀達18cm,早期扁半球形,後漸平展至下凹,或有一中丘,早期白色,後變成淡黃色,乾燥,表面破裂成同心排列的、深褐色平伏鱗片;菌肉白色,厚、緻密;菌褶白色,與菌柄呈延生,寬,稍稀疏,不等型,褶緣呈鋸齒狀開裂;孢子印白色;菌柄近圓柱狀,長2~8cm,直徑1~2cm,與菌蓋同色,偏生,中實,有鱗片;菌環稀存在,白色,絮狀。孢子近圓形,透明無色,壁表平滑,8~15×3.5~5.5μm。(圖見《中國藥用真菌》.204頁.圖78)

生境與分佈:多生於松樹幹及木材上,也有生於其它針葉樹上。分佈於吉林、河北、陝西、山西、安徽、福建、湖南、雲南、西藏。

化學性質

含脂肪酸酯,其中的脂肪酸有十二烷酸、十三烷酸、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和十八烷酸等飽和脂肪酸;有十六烷二烯酸、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1];另含三萜酸類化合物、齒孔酸甲酯(Methyl eburicoate)、Methyl trametenolate[2]。

參考文獻

[1] CA 1981;95:2005356。


[2] Chem Pharm Bull 1974:22(4):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