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提香

藥材名稱:丁香茄

名稱出處:《救荒本草》

概況

異名:天茄(《救荒本草》),天茄子(《植物名實圖考》)。

基源:為旋花科月光花屬植物丁香茄的種子。月光花屬全世界6~7種,中國有3種,栽培或野生。

原植物:丁香茄Calonyction muricatum(L.)G.Don.

歷史:《綱目》記載牽牛子條謂:白者人多種之,其蔓微紅,無毛有柔刺,斷之有濃汁,葉團有斜尖,如山藥莖葉,……,其核白色,稍粗,人亦採嫩實,蜜煎為果食,呼之天茄,因其蒂似茄也。李時珍以為牽牛子之白者,其實就是本品。《植物名實圖考》載:“天茄子《救荒本草》謂之丁香茄(注:幼果)作蜜煎,葉可作蔬。……”據上述,天茄、天茄子、丁香茄應是同一植物。

形態:一年生粗壯纏繞草本。莖圓柱形,具側扁的小瘤突,幼枝綠色,老枝汙紅色。葉柄較長;葉片心形,具長的銳尖頭或尾狀尖,上面草綠色,具稀疏平展的微柔毛或無毛,脈稍突出,下面稍蒼白色,具密集的露狀小點,脈極突出。花美麗,紫色,腋生,單一或組成腋生具少數花的捲曲花序,總花梗短而粗;花梗粗厚、肉質、棒狀,結果時具豐富的乳汁,果熟時極增粗;萼片卵形,肉質,無毛,背面龍骨狀凸起,邊緣蒼白,膜質透明,外面3片具肉質直立的長芒,內面2片較小,芒較短,果熟時萼顯著增大;花冠較小,紫色或淡紫色,多脈,管長圓柱形,長2~3cm,上部寬展,冠簷漏斗形狀,花冠裂片三角形,頂端漸尖,長0.7~1cm;雄蕊及花柱不伸出或微伸出;雄蕊花絲長,花葯大,基部心形;花盤淺杯狀;子房無毛,2室,4胚珠;柱頭大,2球狀。蒴果球狀卵形,具銳尖頭。種子4,大而平滑,三稜形,背拱,側面平,黑色,無光澤。花果期9~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64卷.第1分冊.108頁.圖版22.3-4)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580~1200m的灌叢中,或河漫灘幹壩上。河南、湖北、湖南有栽培,雲南南部有野生。

化學性質

含3種甾體化合物:促脫皮激素(α-Ecdysone)、羅漢松甾酮A(Makisterone A)、羥基促脫皮甾酮(Crustecdysone)[1]。還有麥角醇(Lysergol)裸麥角鹼(Chanoclavine)[2],半乳甘露多聚糖(Galactomannan)。(含有1∶1.8的D-半乳糖和D-甘露糖[3])。

參考文獻

[1] CA 1972;11:162109j 。


[2] Nature 1966;212:618 。


[3] Phytochemistry 1967;6: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