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枝卷柏

藥材名稱:大巢菜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異名:薇菜、巢菜、野豌豆(《品彙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肥田草(《貴州草藥》)。

基源:為豆科野豌豆屬植物救荒野豌豆的全草。野豌豆屬全世界約150種,中國約45種。

原植物:救荒野豌豆Vicia sattva L.,又名箭舌野豌豆(《植物學大辭典》),春巢菜、野菜豆、苕子(《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歷史:本品始載於《綱目》,謂:“薇,生麥田中,原澤亦有。……即今野豌豆。蜀人謂之巢菜。項氏雲:巢菜有大小二種,大者即薇,乃野豌豆之不實者,小者即蘇東坡所謂元修菜。”《植物名實圖考》載:“野豌豆生園圃中,田隴陂澤尤肥,結角長半寸許,豆可為粉,與薇一類而分大小。”其附圖即今之小巢菜,巢亦為苕。土名苕子(民間)。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20~80cm。莖借卷鬚攀援上升,枝單一或有3枝,具稜,被短柔毛或近無毛。雙數羽狀複葉,小葉4~8對,葉軸末端有卷鬚;托葉半箭頭狀,通常有齒;小葉橢圓形、長圓形、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全緣,長1~2.5cm,寬0.5~1.2cm,先端截形或微凹而具刺尖,兩面被短柔毛。花1~2(3~4)腋生,有柄;花紫色或藍紫紅色,長2~2.3(2.6)cm;花萼筒狀,被短柔毛,萼齒披針狀錐形至線披針形;旗瓣長倒卵形,先端圓或微凹,中部隘縮,下部漸狹,翼瓣短於旗瓣,明顯長於龍骨瓣;子房微被柔毛,有柄,花柱下彎。莢果扁,長4~6cm,寬0.5~0.8cm。種子4~10。花期6~7(8)月,果期7~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478頁.圖2685)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草地、田埂及灌木林下。中國各地均有分佈。原蘇聯、日本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4~5月間採收,除去雜質,晒乾或鮮用。

貯藏:晒乾用者置乾燥處,防黴。

化學性質

含黃原毒(Xanthotoxin)、香柑內酯(Bergapten)(1)、傘形花內酯(Um belliferone)、七葉內酯(Esculetin)、東莨菪素(Scopoletin)、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安託甙(Antoside)、生物槲皮素(Bioquercetin)、蘆丁、秋英甙(Cosmosiin)和木犀草甙(Cinaroside)(2)[1]。另含豆球朊((Legumin),及由原花色素聚合的縮合鞣質等[2,3]。此外還含蛋白質21.8%~37.6%(乾重)、糖類4.0%~9.5%及微量氫氰酸,葉含抗壞血酸,根結節含聚-β-羥基丁酸(Poly-β-hydroxybutyric acid),種子含蛋白質和精氨酸、γ-羥基精氨酸(γ-Hydroxyarginine)、羥丁氨酸(Threonine)等氨基酸[4]。種子含蠶豆甙(Vicine)[5]。

參考文獻

[1] CA [987;106:135331m,135332n 。


[2] CA 1986;105:21687f, 1989;111∶52679h 。


[3] phytochemistry 1983;22(2):569 。


[4]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4 。


[5] 植物藥有效成分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