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雪草

藥材名稱:水鬆

名稱出處:《本草經集註》

概況

基源:為鬆藻科鬆藻屬植物刺鬆藻的全藻體。

原植物:刺鬆藻Codium fragile(Sur.)Hariot(Codium macronatum J.Ag.var.californicum J.Ag;Acanthocodium fragile Sur.),又名刺海松、青蟲子(山東榮城和膠南),鹿角菜(山東日照),鼠尾藻(山東黃縣、遼寧旅大),軟軟菜(福建平潭塘嶼),水鬆藻(《動植物名詞彙編》)。

歷史:本品始見於《本草經集註》,陶弘景雲:“水鬆如鬆。”“主治溪毒。”《本草拾遺》:“水松葉如鬆,丰茸,食之,主水腫,亦生海底。”《綱目》載:“味甘、鹹,寒無毒。”所述均與近代藥材相符。日本人民以刺鬆藻作為驅蛔蟲劑,據報道驅蛔藥效很高(森高次郎、橋本芳郎:《水產利用學》1951)。廣東沿海民間用刺鬆藻煮湯作消暑飲料;臺灣省臺東和恆春二地漁民,常食新鮮刺鬆藻。

形態:藻體黑綠色,海綿質,含有汁液,幼時藻體被白色絨毛,老時脫落,高10~30cm,下部往往較粗。固著器為盤狀或皮殼狀,自基部向上叉狀分枝,越向上分枝越多,枝達同一高度開始似扇狀。枝圓柱狀直立,上粗下細,枝端鈍圓。整個藻體為分枝很多、管狀無隔膜的多核單細胞組成。髓部為無色絲狀體交織,自其上分枝,枝端膨脹為棒狀胞,形成一連續的外柵狀層。葉綠體小,盤狀,無澱粉核。棒狀胞長為徑的4~7倍,頂端壁厚,常有毛狀突起。(圖見《中國藥用海洋生物》,9頁.圖7)

生境與分佈:生於中及低潮帶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常大量集生在一起。本種為泛暖溫帶性藻類。分佈於中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較少。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白令海、南非洲好望角、澳州、紐西蘭等地都有分佈。

化學性質

含有機物42.09%~49.41%、氮141%~1.89%、可溶鹽39.58%~41.56%.水浸後含灰分8.95%~18.08%、碘0009%~0.0177%、鉀(K2O)1.35%~2.07%、氯化鉀2.31%~3.27%。有3種多糖:甘露聚糖、澱粉型多糖和水溶性的硫酸阿拉伯半乳聚糖。還含揮發性成分二甲硫醚、苯甲醛、α-甲基糠醛(α-Methylfurfural)、糠醛、糠醇、1、8-桉油精、芳樟醇(Linalool)、異松油稀(Terpinolene)、牻牛兒醇(Geraniol)、鬆藻甾醇和有強烈抑菌作用的丙稀酸(Acrylic acid)[1]。近又分出膽固醇、Codisterol和赬桐甾醇Clerosterol,即(24S)-24-Ethylcholesta-5,25-dien-3β-ol[2]。

參考文獻

[1]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514 。


[2]CA 1989;111:1711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