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葉一枝槍

藥材名稱:聚果榕

名稱出處:《臺灣藥用植物志》

概況

異名:叢生榕、優曇花(《臺灣藥用植物志》),優曇體羅(《植物大辭典》)。

基源:為桑科榕屬植物聚果榕的果實和根。

原植物:聚果榕Ficus racemosa L.(F.glomerata Roxb.),又名馬郎果(《貴州植物誌》)。

形態:常綠喬木,高25~30m。胸徑60~90cm。樹皮灰褐色,平滑;幼枝和榕果被平貼毛,小枝褐色。葉互生;葉柄長2~3cm;托葉卵狀披針形,膜質,長1.5~2cm,外面被微柔毛。葉片薄革質,橢圓狀倒卵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0~14cm,寬3.5~4.5cm,頂端漸尖或鈍尖,基部楔形或鈍,全緣,表面深綠色,無毛,背面淺綠色,稍粗糙,幼時被柔毛,成長後脫落;基出脈3條,側脈4~8對。榕果簇生於老莖瘤狀短枝上,稀成對生於落葉枝葉腋,梨形,直徑2~2.5cm,頂端壓平,基部縮狹成柄;基生苞片3,總柄長約1cm;雄花花梗,生於榕果內壁近口部,花被片3~4;雄蕊2;癭花和雌花有梗;花被線形,頂部有齒3~4;花柱側生,柱頭棒狀。榕果成熟時橙紅色。花期5~7月。(圖見《貴州植物誌》.第1卷.147頁.圖128)

生境與分佈:生於河岸或溪邊潮溼地。分佈於臺灣、廣西、貴州、雲南。

藥性

功效:收斂,健胃。

主治:《臺灣藥用植物志》:“果實:為收斂劑、健胃劑、驅風藥。治月經過多及咯血。乳汁治痔疾及腹瀉。與胡麻油合用治癌病。在孟買以液汁區域性用治流行性腮腺炎及其他炎性腺體腫大,如加小茴香及糖治淋病。在越南乳汁外用治頭痛。根:治糖尿病及痢疾,根皮浸劑治月經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