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勒

藥材名稱:簝葉竹根

名稱出處:《重慶草藥》

概況

異名:簝葉根(《分類草藥性》)。

基源:為禾本科赤竹屬植物金佛山赤竹的根。赤竹屬全世界有100餘種;中國有10種,入藥有2種。

原植物:金佛山赤竹Sasa nubigena Keng f.

形態:稈高約60cm,徑2~3mm,稈節平滑無毛,圓筒形或基部常於生芽之一側微具溝漕。籜鞘宿存,緊抱稈節間,待枝條抽出後則抱於主枝的基部,淡枯草色,長4~8cm。厚紙質,背部密生易落之白色絨毛,毛落後則於籜鞘表面留有凹痕或黑色小疣點,上部1/2質薄,可見縱脈及清晰的小橫脈,外側邊緣密生纖毛;籜耳不發達;籜舌無毛,膜質,棕褐色,高1~6mm,頂端具二突起,內緣一側之突起較高大;籜葉宿存,形微小,三角形至尖卵形,長3~15mm,先端尖銳,基部稍收縮或呈圓形,表面無毛而具縱脈。稈每節常生1枝,枝簡短,不再分枝,其節間由於稈籜、枝籜及葉鞘等之相疊蓋覆而不露出;枝籜乾燥後呈橙紅色,背部無毛而有縱脈,外緣密生白色纖毛。葉3~5枚生於枝頂;葉耳及鞘口繸毛均缺如;葉舌發達,膜質,棕黑色,一如籜舌之有二突起,內緣一側之突起較葉柄基部高出約1cm;葉片披針形,長6~15.8cm,寬18~47mm,先端漸尖,並有一細長的尖頭,基部呈圓形,且收縮成葉柄,乾燥後常作波浪狀之皺摺,上面翠綠色,下面黃綠色,無毛,次脈5~8對,小橫脈甚緊密,在葉之兩面均可見到,邊緣具小鋸齒而粗糙。(圖見《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11~13頁.圖3.1959)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800m的山頂上。特產四川金佛山。

藥性

性味:《重慶草藥》:“味甘,性涼。”

功效:清熱,止血。

主治:癆傷,吐血,崩症,咳嗽,祛風。 《重慶草藥》:“治火牙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重慶草藥》:“治火牙痛:簝葉竹根30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