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胎葉

藥材名稱:竹節香附

名稱出處:《中國藥典1977年版》

概況

異名:兩頭尖(《本草品彙精要》、東北),老鼠屎(山東)。

基源:為毛茛科銀蓮花屬植物多被銀蓮花的根狀莖。

原植物:多被銀蓮花Anemone raddeana Regel,又名關東銀蓮花(東北)。

歷史:竹節香附原以“兩頭尖”之名見於本草中,但存在混亂,如《綱目》中載“鳥喙即偶生兩歧者,今俗呼之兩頭尖。”《本草品彙精要》中載有“兩頭尖”,並描述:“兩尖尖……乃附子之類,苗葉亦相似,其根如草烏,皮黑肉白,細而兩端皆銳,故以此為名。”這些記載均認為“兩頭尖”是烏頭的某一型別。但《別錄》卻又記載:“兩頭尖即牡鼠糞。”至《本草原始》提及:“兩頭尖自遼東來貨者甚多。”即是本品。為了避免混亂,《中國藥典1977年版》採用竹節香附之名,本書也沿用此名。竹節香附為少常用中藥。主產于吉林省輝南、臨江、通化、樺甸、渾江,青島等市縣。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根狀莖橫走或斜生,呈細紡錘形.長1.5~3cm,直徑3~8mm,暗褐色,頂端具數枚黃白色大形膜質鱗片。基生葉1,葉柄長10~15cm;葉片3全裂,全裂片有細柄,3或2深裂。花莖單一,直立,有葉狀總苞片3枚,總苞片長圓形或狹倒卵表,具數個缺刻狀圓齒,長1.5~3.5cm,寬0.5~1.5cm;花單朵,頂生;萼片花瓣狀,長圓形,10~15枚,白色,外側略帶紫暈;雄蕊花葯黃色,橢圓形,花絲細長;子房被長柔毛,花柱稍彎。瘦果具細毛。花期4~5月,果期5~6月。(圖見《中藥志》.第2冊.第2版.358頁.圖268)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800m左右的山地林中或草地陰處。分佈於中國東北、山東北部。朝鮮、原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季採挖,除去殘莖及鬚根,晒乾。藥材主產于吉林、山東、遼寧、黑龍江也產。

鑑別

性狀:根莖長紡錘形,略彎曲,長1~3cm,直徑2~7mm;表面棕色至棕黑色,隱約可見數個半環狀節紋,具多數細縱皺紋,有的一端具1至數個短的分枝或突起。質堅脆,斷面較平坦,角質樣,邊緣棕黑色,中央淡灰白色至淡棕褐色。氣微弱,味澀、稍麻辣。以質硬,斷面類白色者為佳。

顯微 根莖橫切面:表皮細胞切向延長,外壁增厚,黃棕色。皮層為10餘列類圓形薄壁細胞。維管束外韌型,約10餘個,環列;形成層不明顯;韌皮部細胞皺縮,木質部導管,單個或數個成群,有時排列呈“V”字形。射線寬闊。髓大。本品薄壁細胞中含大量澱粉粒。(圖見《中藥志》.第2冊.第2版.圖269) 粉末黃灰色,味淡,後微麻辣。 ①澱粉粒極多,為粉末的主體。單粒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13μm,臍點點狀或短縫狀,層紋不明顯;復粒多由2~分粒組成。 ②表皮細胞紅棕色、亮黃色或黃色,橫斷面觀細胞扁平,包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5549.html' target='_blank' >諫院瘢薪蝦竦慕侵什悖庠擋ㄗ矗?杉獗誄始棺椿蛄鱟賜蝗氚荒冢ぴ賈?8μm;表面觀呈長多角形、類方形或不規則形,直徑18~75μm,可見垂周壁呈脊狀或瘤狀突入胞腔,有的表面角質層顯顆粒狀突起,形成雕紋樣,並有細裂縫。 ③網紋、螺紋具緣紋孔導管直徑5~36μm。(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圖111)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薯蕷皁甙元(Diosgenin)、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齊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2)-2-L-吡喃阿拉伯糖甙)、竹節香附素A(Raddeanin A,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2)-2-L-吡喃阿拉伯糖]齊墩果酸)[1]、竹節香附甙(Raddea-noside)R4(3-O[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齊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酯])、竹節香附甙R5(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齊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酯])、竹節香附甙R6(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鼠李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齊墩果酸),竹節香附甙R7(3-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齊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酯][2]、竹節香附甙R8(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齊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和竹節香附甙R9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位伯糖-27-羥基齊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3]。

參考文獻

[1] 化學學報 1984;42(3):253。


[2] 科學通報 1984;29(17):1047。


[3] Chem Pharm Bull 1989;37(9):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