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倒水蓮

藥材名稱:杉木節

名稱出處:《圖經本草》

概況

異名:杉節(《生草藥性備要》)。

基源:為杉科杉木屬植物杉木枝幹上的結節。

原植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

餘項參見“杉子”條。

藥性

主治:腳氣,痞塊,骨節疼痛,帶下,跌撲血瘀。 ①《圖經本草》:“煮汁,浸捋腳氣。” ②《生草藥性備要》:“浸酒,祛風止痛。” ③《嶺南採藥錄》:“治諸瘡,心氣痛,骨節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入散劑或浸酒。外用:煎水浸漬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杉木湯(《普濟本事方》)治腳氣,脅下有塊,咽塞不知人:杉木節30g,橘葉30g,大腹皮、檳榔各7枚。共研末,童便600ml煮減半,分2服。 ②杉節散(《聖濟總錄》)治血傷兼帶下不止:杉木節(燒灰存性)、楮皮紙(燒灰)各等份。研令勻細,每服4g,米飲調下。 ③杉木節散(《聖惠方》)治從高墜損,心胸惡血不散:杉木節(細銼)210g,蘇枋木150g(細銼,以水1200ml,煎取600ml,去渣),醋300ml(入於蘇枋木汁內)。將杉木於一砂盆內,以慢火炒,旋旋滴蘇枋木醋汁相和,炒令汁盡,停冷,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童子熱小便調下9g,日3~4服,化下惡血。

單方應用:《救急方》:“治臁瘡黑爛:多年老杉木節燒灰,麻油調敷,箬葉隔之,絹帛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