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金錢草

藥材名稱:花斑葉

名稱出處:《雲南中草藥選》

概況

異名:糞蟲葉(《中藥大辭典》)。

基源:為葡萄科白粉藤屬植物青紫葛的全株。

原植物:青紫葛Cissus javana DC.(C.discolor Bl.)

形態:草質藤本。莖有節,多少帶肉質,紫紅色,橫切面鈍四方形,略扁,無毛,有條紋,無白粉;卷鬚與葉對生,頂部分叉或不分。單葉互生;葉柄長1~2.5cm,無毛;葉片心狀卵形或狹卵形,長4.5~13cm,寬1.5~7.5cm,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或心形,兩面無毛,上面紫色白色斑塊相間,下面淺紫紅色,邊緣有小鋸齒20~30。聚傘花序與葉對生,較葉短,長2.5~5.5cm,總花梗長1~3.5cm;花兩性,4基數;萼杯狀,無毛;花瓣紫紅色,無毛,花開後廣展;花盤杯狀與子房基部合生;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絲狀,不分裂。漿果,紫黑色,直徑4~6mm;種子1~2顆,腹面有2淺槽。花期5~9月,果期6~10月。(圖見《中藥大辭典》.上冊.1061頁.2160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長於山坡,路邊及河邊等地雜木叢中。分佈於四川西南部以及雲南西部和南部。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

藥性

性味:辛,溫。

功效:疏風解毒,消腫散瘀,接骨續筋。

主治:蕁麻疹,溼疹,過敏性皮炎,骨折筋傷,跌打扭傷,風溼麻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泡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全國中草藥彙編》:“治骨折筋傷,跌打扭傷,蕁麻疹,溼疹:煎湯或泡酒服。外用:搗爛敷患部或煎水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