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婢

藥材名稱:欒樨

名稱出處:《嶺南採藥錄》

概況

異名:五香香、闊苞菊(《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格雜樹(海南)。

基源:為菊科闊苞菊屬植物闊苞菊的莖葉。闊苞菊屬全世界約50種,中國3種,其中1種入藥。

原植物:闊苞菊Pluchea indica(L.)Less.

形態:直立灌木,高2~3m,徑5~8mm,分枝或上部多分枝,有明顯細溝紋,幼枝被短柔毛後脫落。下部葉無柄或近無柄,葉片倒卵形或闊倒卵形,長5~7cm,寬2.5~3cm,基部漸狹成楔形,頂端鈍圓、鈍或具短尖,表面被粉狀短柔毛,背面無毛或沿中脈被疏毛,有時僅具泡狀小突點,中部和上部葉無柄,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2.5~4.5cm,寬1~2cm,基部楔形,頂端鈍或渾圓,邊緣具細齒,兩面被短柔毛。頭狀花序徑3~5mm,在莖枝頂組成傘房狀,花序梗纖細,長3~5mm,被短柔毛;總苞卵狀鐘形,長約6mm,總苞片5~6層,外層的卵形或寬卵形,長3~4mm,有緣毛,背面被短柔毛,內層的狹線形,長4~5mm,頂端短尖,無毛或有時上半部有疏緣毛;緣花花冠絲狀,雌性,長約4mm,中央管狀花少數,兩性,長5~6mm,簷部擴大,頂端5淺裂。瘦果圓柱形,有4稜,長1.2~1.8mm,被疏毛;冠毛白色,宿存,與花冠等長;兩性花的冠毛常於下部聯合成寬頻狀。花果期全年。(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457頁.圖6328)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濱沙地或近潮水的空曠地;分佈於中國臺灣和南部沿海地區及島嶼。印度、緬甸、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夏季採收莖葉。

藥性

功效:軟堅散結。

主治:《嶺南採藥錄》:“治板癧,取莖葉搗取自然汁,加入牛皮膠,海帶,燉溶服之。”

臨床應用

《廣州植物誌》:“取葉搗爛後,和米粉及糖,製成欒犀餅,小孩食之有暖胃去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