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鼻栓

藥材名稱:金魚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硃砂魚(《綱目拾遺》)。

基源:為鯉科鯽屬動物金魚全體。

原動物:金魚Carassius auratus(L.)

形態:為鯽魚的變種。經人工養殖後,體型變異甚大。體長一般在60~100mm,頭腹俱大,而顯粗短,尾分單尾與雙尾。頭部變化大,有平頭、獅頭、鵝頭及絨球等多種,除平頭外多生有草莓狀瘤,眼凸出,眼球膨大,其形狀有龍眼、朝天眼、水泡眼等,鰓有正常鰓和反鰓,鰓片除正常鱗外,尚有透明和珍珠鱗,側線鱗22~28。鰭大,背鰭有或無,臀鰭有單鰭和雙鰭。尾鰭多分為3葉或4葉而披散。體的顏色變化大,有灰、黑、白、紫、藍、橙紅、古銅、雜斑、五花等色。

生境與分佈:金魚是家養的觀賞魚,生活在人工模擬的水族箱、魚池和魚缸中。為雜食性魚種,中國大部分地區均飼養。

生藥

採集:隨用隨取,去內臟,鮮用或焙乾。

化學性質

全身各部一般都含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面板所含的類胡蘿蔔素,主要為葉黃素(Lutein或Xanthophyll)及蝦黃質(Astaxanthin);又含酮葉黃素(Ketolutein)、4,4’-二酮-3-羥基-β-胡蘿蔔素(4,4’-Diketo-3-hydroxy-β-carotene)等,它們都是成酯型而存在。肌肉的胡蘿蔔素都是遊離型,其中主要為玉蜀黍黃素(Zeaxanthin)及葉黃素。肝中的類胡蘿蔔素也是遊離型,其中主要為玉蜀黍黃素、葉黃素、尚含少量的酮類胡蘿蔔素(Keto-carotenoids)如4-酮-4’-羥基-β-胡蘿蔔素(4-Keto-4’hydroxy-β-carotene)、雞油菌黃質(Canthaxanthin)、蝦黃質。眼球含維生素A,其含量比一般魚類都高,面板尚含多種蝶呤(Pterins);在面板的黑素細胞(Melanophores)中有黃蝶呤(Xanthopterin)、生蝶呤(Biopterin)、異黃蝶呤(Isoxanthopterin);在赤細胞中有異黃蝶呤、7-羥基生蝶呤(7-Hydroxvbiopterin)、異黃蝶呤-6-羧酸(Isoxanthopterin-6-carboxylic alid)。不論白、黃、灰、黑各種金魚,其面板都含酪氨酸酶(Tyrosinase),小魚比大魚所含尤多。腦中含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前者約為後者的3.4倍。腦的水抽提液含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絲氨酸)、天門冬氨酸等。心臟含約等量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膽汁中含牛磺膽酸(Taurocholic acid)。

參考文獻

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