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山羊

藥材名稱:高原點地梅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異名:尕的(西藏)。

基源:為報春花科點地梅屬植物高原點地梅的全草。

原植物:高原點地梅Androsace integra(Maxim.)Hand.-Mazz.,又名石蓮葉點地梅(《中國植物誌》),匙葉點地梅(《拉漢藥用植物名稱和檢索手冊》)。

形態:二年生或多年生結實一次的草本,主根粗壯,具少數支根。基生葉單生,排列呈蓮座狀,葉匙形,長1.5~4cm,先端近圓形,具驟尖頭,初生時兩面有毛,漸變為無毛,邊緣具緣毛。花期時多枚花葶自葉叢中抽出,高約10~15cm,被柔毛,花萼鍾狀,密被短硬毛,分裂達中部,裂片三角形,邊緣具密集的纖毛。花冠紫紅色,直徑約6mm,筒部與花萼近等長,裂片全緣或先端微凹。蒴果長圓形,長約5mm,明顯高出宿存花萼。花期4~6月,果期6~7月。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500~3500m向陽乾燥的山坡疏林下。分佈於四川、雲南、青海、西藏等地。

藥性

性味:淡,平。

功效:除溼利尿。

主治:風溼痺證,關節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全國中草藥彙編》:“治關節疼痛:高原點地梅6~12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