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烏藥

藥材名稱:黃花香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異名:打爛碗花、黃香棵、小黃花(《全國中草藥彙編》)。

基源:為藤黃科金絲桃屬植物栽秧花的根和葉。

原植物:栽秧花Hypericum beanii N.Robson(H.patulum Thunb.ex Murray var.henryi Veitch.ex Bean)

形態:灌木,高0.6~2m,叢生狀。莖紅至橙色,幼時四稜形。葉柄長1~2.5mm;葉片狹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5~6.5cm,寬1~3.5cm,頂端銳尖,邊緣平,基部楔形至圓形,有點狀至稍長的腺體。近傘房狀花序自莖頂第1節生出;苞片葉狀至狹披針形,宿存;萼片分離,卵形至寬卵形,長0.6~1.1cm,具線形腺體;花瓣金黃色,長圓狀倒卵形,長1.5~3.3cm,寬1~3cm,長為萼片的2~4.5倍;雄蕊5束,花葯金黃色。蒴果狹卵珠狀圓錐形,長1.5~2cm,寬0.8~1.1cm。種子深紅褐至紫褐色,狹圓柱形,長1~1.5mm,有寬的龍骨狀突起和線狀網紋。花期5~7月,果期8~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879頁.圖3487)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500~2100m的疏林、灌叢或草叢中。分佈於貴州和雲南。

藥性

性味:①《全國中草藥彙編》:“苦,寒。” ②《新華本草綱要》:“根:味苦、辛,性寒。”

功效:清熱利尿,散瘀解毒。

主治:急慢性黃疸型肝炎,泌尿道感染,結石,跌打損傷,風溼疼痛,外治刀槍傷,毒蛇咬傷。 《新華本草綱要》:“用於肝炎,感冒,痢疾,淋病,疝氣,筋骨疼痛,牙痛,鼻衄,黃水瘡,跌打損傷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60g。外用:鮮葉適量搗爛敷患處。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全國中草藥彙編》:“治刀槍傷,毒蛇咬傷:鮮黃花香葉適量,搗爛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