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茶

藥材名稱:水藻

名稱出處:《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概況

異名:水藻(《綱目》),馬藻(《本草拾遺》)。也稱為

基源:為小二仙草科植物

的全草。

原植物:雜Myriophyllum spicatum L.

歷史:原名藻,首載於《本草拾遺》。《綱目》稱之為水藻,所述:“葉長二、三寸,兩兩對生者”即為本種。

形態:為水生草本。莖圓柱形,長達1~2m,多分枝。葉通常4~6,輪生,羽狀深裂,長2.5~3.5cm,裂片長約1~1.5cm。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矩圓形或卵形,全緣,小苞片近圓形,邊緣具細齒;花兩性或單性,雌雄同株,常4朵輪生於花序軸上;若為單性花則雄花生於花序上部,雌花生於下部;花萼很小,4深裂,萼筒極短,花瓣4,近匙形,長約2mm;雄蕊8;雌花不具花瓣;子房下位,4室,無花柱,柱頭4裂,很短。果球形,直徑1.5~3mm,有4條縱裂隙。(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1022頁.圖3774)

生境與分佈:生於池塘或河川中;中國南北各地均有分佈。

化學性質

含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隱黃素、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Zeaxanthin)、堇菜黃素(Violaxanthin)、新黃素(Neoxanthin)、紫杉色素(Rhodoxanthin)、葉綠素A、B(Chlorophylla A、B)、褐藻素A、B(Pheophytin A、B)、葉綠素酸(Chlorophyllid)、鞣花酸(Ellag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鞣質、3,5-二甲氧基-4-羥基肉桂酸(3,5-Dimethoxy-4-hydroxycinnamic acid)、原兒茶酸、莽草酸、咖啡酸、肉桂酸、香豆酸、阿魏酸、龍膽酸、奎寧酸、白芥酸(Sinap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沒食子酚(Pyrogallol)。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