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藍菜

藥材名稱:雞骨草

名稱出處:《嶺南採藥錄》

概況

異名:土甘草(《中藥志》),黃食草、紅母雞草、相思子(《新華本草綱要》)。

基源:為豆科相思子屬部分種類乾燥的植株及種子。相思子屬全世界約12種,中國產4種。

原植物:正品雞骨草為廣州相思子Abrus cantoniensis Hance(A.fruticulosus Wall.ex Arn.),又名地香根(廣東),山彎豆(廣西)。另1種毛相思子Abrus mollis Hance,又名芒尾蛇、牛甘藤(《中藥志》)。在廣西也較普遍地用作雞骨草的代用品。

歷史:本品為華南地區民間常用草藥。始見於《嶺南採藥錄》。《廣東中藥》、《中國藥用植物圖鑑》等均有記載。50年代以來臨床用來治療各種型別的肝炎,有比較深入的研究;“雞骨草丸”已收載於《廣西藥品標準》1984年版。

形態:為披散狀的攀援亞灌木,長45~200cm。根細長且直,有分枝;植株被淺棕黃白色柔毛,老時脫落。雙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6~12對,膜質,長圓形或倒卵長圓形,長0.5~1.2cm,寬0.3~0.6cm,先端平截微凹,具小刺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上面被疏毛,下面被貼伏糙毛,葉脈兩面凸出;小葉柄甚短;小托葉小,呈刺毛狀。總狀花序腋生,花3~5集聚著生於花序軸的短枝上,花小,長約0.7cm;花萼近鍾狀,黃綠色;花冠淺紫紅色或淡紫色,旗瓣寬橢圓形,翼瓣較窄,龍骨瓣近彎弓形;雄蕊9,基部合生;子房長條形,胚珠2~6。莢果扁長圓形,先端具喙,長2.5~3.2cm,寬0.6~1.3cm,被白色貼伏糙毛;種子4~6,扁長圓形,赤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澤,種阜黃色,中間有氣孔,周邊環狀。花期8月,果期8~10月。(圖見《中藥志》.第4冊.第2版.434頁.圖430)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00m坡地灌叢或草叢中。分佈於廣東、廣西。泰國亦有分佈。

毛相思子形態與廣東相思子近似,其主要區別在於系纏繞藤本,植株密被黃色長柔毛;小葉11~16對,葉片長圓形,僅最先端的一對為倒卵形,長1.2~2.4cm,寬0.5~0.8cm;葉脈不明顯。莢果長3.5~4.5cm,寬0.8~0.9cm;種子6~8,扁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圖見《中藥志》.第4冊.第2版.435頁.圖431)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收全株,除去莢果(莢果有毒)及雜質,晒乾。藥材產於廣東、廣西。

鑑別

性狀:根圓柱形,上粗下細,具分枝,長短不一,直徑0.5~1.5cm,表面灰棕色,粗糙,具疣狀突起。莖叢生,長50~100cm,直徑約0.2cm,灰棕色至紫褐色,小枝纖細,被疏茸毛。雙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矩形,長0.8~1.2cm,先端平截,有小突尖,下表面被伏毛。氣微香、味微苦。以乾燥、潔淨,根、莖、葉全者為佳。

顯微 葉片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下表皮有氣孔,平軸式,偶見不定式。兩面均有單細胞非腺毛,長160~630μm,直徑10~19μm,壁較厚,表面有細小瘤點;著生於葉柄及葉基部主脈上的非腺毛,胞腔內常充滿黃色的內含物。葉脈表面可見晶纖維,方晶細小。(圖見《中藥志》.第4冊.第2版.437頁.圖432) 莖橫切面:本栓層約由10列長方形細胞組成,外側常破裂,細胞內充滿棕黃色物質,皮層為4~7列長圓形薄壁細胞。中柱鞘由1~4列石細胞和纖維束組成;石細胞長圓形、類圓形或多角形,孔溝明顯,內含澱粉粒及結晶;纖維3~5個成束嵌在石細胞間,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帽狀;木質部寬,木纖維嵌於木薄壁細胞間,木射線及木薄壁細胞含方晶和澱粉粒。髓細胞類圓形。(圖見《中藥志》.第4冊.第2版.438頁.圖434)

理化:取樣品粉末10g,加甲醇100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2小時,濾過,濾液蒸去甲醇,殘渣用丙酮10ml溶解,再濾過,濾液濃縮至小體積,點於矽膠H-0.6%CMC板上,以苯-乙酸乙酯(7∶3)為展開劑,展開後,噴10%磷鉬酸乙醇溶液,加熱顯色,斑點顯墨藍色。(圖見《中藥志》.第4冊.第2版.439頁.圖437)

加工炮製:取原藥材,洗淨,切片,晒乾。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化學性質

含相思子鹼(Abrine,即N-甲基色氨酸)、膽鹼(Choline)、甾醇化合物[1],黃酮類、氨基酸、糖類[2]。種子含相思子鹼(Abrine)、下箴刺桐鹼[4]。

附 根含槐二醇(Sophoradiol)、雞骨草三醇(Cantoniensistriol)[3]、下箴刺桐鹼(Hypaphorine)[4]。根和葉還含甘草甜素(Glycyrrhizin)、黃酮甙[4]。

參考文獻

[1] 藥學學報 1964;9:424。


[2] 農村中草藥製劑技術.人民衛生出版社,1971:242。


[3] 中藥志,Ⅲ,人民衛生出版社, 1960:620。


[4] 新華本草綱目.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