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根

藥材名稱:羅鍋底

名稱出處:《雲南中草藥選》

概況

異名:金盆(《草木便方》),金龜蓮(《修訂增補天寶本草》),土馬兜鈴(《四川中藥志》),大籽雪膽(《雲南中草藥選》)。

基源:為葫蘆科雪膽屬植物羅鍋底和曲蓮的塊根。雪膽屬全世界約30種;中國均產,其中4種入藥。

原植物:羅鍋底Hemsleya macrosperma C.Y.Wu ex C.Y.Wu etC.L.Chen。曲蓮H.amabilis Diels,又名小蛇蓮(《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羅鍋底為多年生攀援草本。根具膨大塊莖,扁卵圓形。常半裸於土面。莖纖細,幼時被短柔毛。卷鬚2歧,被毛。葉柄長4~5cm,被毛;趾狀複葉有5~7小葉,中央小葉大,長4~9cm,側生小葉漸小,長圓狀至倒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邊緣有圓鋸齒,兩面脈上有細刺毛。花雌雄異株;雄花成聚傘總狀花序,花萼裂片卵形,反折,花冠橙紅色,盤狀,裂片長圓形,反折,基部有紫斑,表面疏生長柔毛,雄蕊5;雌花為稀疏總狀花序,被毛,子房橢圓形,花柱3。果實卵圓形、直徑3.5~4cm,有10條縱紋、密生細瘤突,頂平截。種子卵圓形,暗棕色,密生乳頭狀突起,有狹翅。花期7~9月,果期9~11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346頁.圖6106)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1800~2900m的疏林下或灌叢中。分佈於雲南中部。

曲蓮與羅鍋底的區別為小葉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花冠淺黃色,裂片近平展,無毛;果實近球形,直徑1.2~1.6cm,縱紋不明顯。花期6~10月,果期7~11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4冊.345頁.圖6104)生於海拔1800~2400m的雜木林下或灌叢中。分佈於雲南中、西部。

生藥

栽培:宜寒涼溼潤的環境,適於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長。用種子繁殖,於3~4月播種,以26~33cm溝距開溝,將種子條播,深約3cm。培育2年後收挖塊根作種栽。亦可在冬季下雪前或早春融雪後,結合採收,將直徑3~5cm小塊莖作種栽,進行種植。按行株距各33cm開穴,穴深10~14cm,施入腐熟堆肥後,每穴栽1個種栽,芽頭必須朝上,栽後覆土壓緊。幼苗期或塊根返青出苗後,均需結合除草鬆土進行追肥1次,用人畜糞水點澆。生長期間需用小竹竿插在穴邊,以供攀援。田間注意清除雜草。

採集:2~3月發苗前,或9~10月地上部分枯萎後,挖取塊根,除去蘆頭及鬚根,洗淨泥沙,大者切塊,晒乾或微火烘乾。藥材產雲南、四川。

鑑別:羅鍋底呈不規則圓塊形或橢圓形,略似烏龜狀,大者直徑可達20cm。切開者多為對開、四開或呈不規則塊狀。外皮棕黃或灰棕色,略粗糙,斷面淡白色。質堅實,多粉質。氣微,味微苦。以塊均勻,肉厚實、質細、纖維少,外皮平坦,色黃、鮮豔者為佳。

貯藏:防黴、防蟲、防潮,夏秋間應多翻晒。

化學性質

羅鍋底塊根含雪膽甲素、雪膽乙素及雪膽甙MA1、MA2、MA3[1,3]曲蓮塊根含粗皁甙5%,苦味素1.5%~2%,皁甙育雪膽甲素(Dihydrocucurbitacin F 25-acetate)、雪膽乙素(Dihydrocucurbitacin F)[2]。

參考文獻

[1] Planta Med 1984;50(4):322。


[2] 中藥志.第2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509。


[3]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