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扁桃

藥材名稱:蘿芙木

名稱出處:《中國藥用植物誌》

概況

異名:雞眼子、染布子、白花丹(廣東),野辣椒、魚膽木、羊咩屎(廣西),三叉葉、麻桑端、麻木端(雲南),白花矮託(傣語)。

基源:為夾竹桃科蘿芙木屬植物蘿芙木及其變種藥用蘿芙木、倒披針葉蘿芙木、海南蘿芙木和雲南蘿芙木的根。蘿芙木屬全世界約135種;中國產9種,4變種和3個栽培種,均藥用。

原植物:蘿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Lour.)Baill.(Dissolaena verticillata Lour.;Ophioxylon chinense Hance;Rauwolfia chinensis Hemsl.),又名蘿芙藤(《中國樹木分類學》)。藥用蘿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Lour.)Baill.var.officinalis Tsiang,又名奎寧樹、大葉蘿芙木(廣西)。倒披針葉蘿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Lour.)Baill.var.oblanceolata Tsiang。海南蘿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Lour.)Baill.var.hainanensis Tsiang,又名“紅果蘿芙木”(《中藥志》),海南紅果蘿芙木、山番椒、山馬蹄根(海南)。雲南蘿芙木Rauvolfia yunnanensis Tsiang,又名勒毒、辣多(傣語)。

歷史:中國很早就應用蘿芙木屬植物治療名種疾病如廣東民間常用作退熱、鎮痛、治蛇咬傷;雲南傣族民間用來催產、治瘧疾;廣西用它來治療熱病斑痧、傷寒;臺灣則用來治療肌肉痛、殺蟲等;但本草未見記載。50年代後期,中國在尋找降血壓藥物資源時,始對其化學成分、藥理和臨床作了一系列研究,並開展了同屬植物資源和引種試種的研究。現為原料植物藥,商品“降壓靈”為蘿芙木、雲南蘿芙木的根中提得的總生物鹼製劑。

形態:灌木,高達3m;多枝,樹皮灰白色;幼枝綠色,被稀疏的皮孔;節間長1~5cm。葉膜質,干時淡綠色,3~4葉輪生,稀為對生,橢圓形,長圓形或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長2.6~1.6cm,寬0.3~3cm;葉脈中脈扁平或微凹,葉背凸起,側脈弧曲上升,無皺紋;葉柄長0.5~1cm。傘形聚傘花序,生於上部小枝的腋間;總花梗長2~6cm;花白色;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高腳碟狀,花冠筒圓筒狀,中部膨大,長10~18mm;雄蕊著生於冠筒內面的中部,花葯揹著,花絲短而柔弱;花盤環狀,長約為子房之半;子房由2個離生心皮所組成,一半埋藏於花盤內,花柱圓柱形,柱頭棒狀,基部有1環狀薄膜。核果卵圓形,長約1cm,直徑0.5cm,由綠色變暗紅色,然後變成紫黑色;種子具皺紋。花期3~12月,果期5月到翌年春。(圖見《中藥志》.第1卷.彩圖29)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500~800m的溪邊、林邊、坡地、曠野潮溼處及山坡陰溼林下或灌叢中。分佈於臺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浙江、福建,四川有少量栽培。

藥用蘿芙木與蘿芙木的主要區別在於灌木,高1~3m,葉深綠色,除花冠筒的內面被長絨毛外,其餘皆無毛。花期4月,果期5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424頁.圖4802)生於海拔500~800m山地溝谷較潮溼地方。分佈於廣西西南部。

倒披針葉蘿芙木與蘿芙木、藥用蘿芙木的主要區別是葉倒披針形或匙形,頂部漸尖或急尖,基部窄揳形;聚傘花序頂生;核果未熟時綠色,成熟後紅色。花期10月,果期12月。(圖見《中藥志》.第1卷.539頁.圖429:4)生於海拔1550m山地叢林中。分佈於雲南南部。

海南蘿芙木與蘿芙木、藥用蘿芙木、倒披針葉蘿芙木的主要不同在於葉面深綠色,葉背綠色,干時橄欖綠色;側脈呈縫紉機軋孔狀整齊皺紋;核果深紅色,長1.4cm,寬約6mm。花期2~10月,果期4月到翌年春季。(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卷.425頁.圖4803) 生於低海拔山地溝谷陰溼地方。分佈於海南、廣東、廣西。

雲南蘿芙木與以上4種蘿芙木的區別在於葉深綠色,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30cm,寬1.5~9cm;聚傘花序腋生,花稠密多達150朵;總花梗柔弱;核果紅色。花期3~12月,果期5月到翌年春季。(圖見《中藥志》,第1卷.533頁.圖424)生於海拔900~1300m山地灌叢中或山地密林蔭處及溪旁溼潤肥沃地方。分佈於雲南、貴州和廣西。

生藥

栽培:宜溫暖潮溼環境,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的砂壤土較好。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在秋季採收成熟果實,選出飽滿種子留種,用溼砂混合貯藏,於次年春季播種或隨採隨播,勿作處理。播前,需用60%硫酸浸種處理3~5分鐘,然後用清水沖洗3~4次,再用溫水浸種24小時後,進行層積催芽。種子萌芽時播種,按行距20cm開淺溝,將種子與草木灰拌混合勻撒溝內,每畝用種量6000~7500g。播後覆土蓋草及澆水。出苗後揭去蓋物,設定遮蔭物,進行除草、鬆土、追肥等管理。培育1年,即可出圃定植。也可在早春選健壯枝條,剪成長15~20cm的插條,進行扦插繁殖,培育1~2年後移栽。移栽定植宜在早春進行,按行株距各1m挖穴,每穴栽苗1株,覆土澆水。栽後注意中耕除草與肥水管理。病害立枯病,為害幼苗,用1∶1∶200的波爾多液噴霧,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用70%五氯硝基苯粉劑和石灰粉(1 50)撒施病株周圍。主要蟲害有介殼蟲,在卵孵化後噴50%三硫磷乳油2000倍液。

採集:全年均可採收,採2~3年以上植株,採時將植物連根挖起,除去地上部分,去掉泥土,晒乾。新鮮時根皮易剝離,挖時應注意防止損失。蘿芙木主產於廣東、廣西,雲南也產。雲南蘿芙木主產於雲南西雙版納。蛇根木產於廣東、廣西、雲南。

鑑別

性狀:①蘿芙木根圓柱形或圓錐形,長15~30cm,直徑1~2.5cm,主根下常有2~5分枝;表面灰棕色或淺棕色,具有不規則的縱溝及脊線,外皮易脫落,露出暗棕色皮部或黃色木部。質堅脆,粗根不易折斷,切斷面木部佔極大部分,淡黃色,皮部很窄,淡棕色。氣弱,味極苦。 ②雲南蘿芙木根圓柱形,略彎曲,長15~50cm,粗0.7~2cm,少分枝;表面灰黃、灰棕或灰褐色,多數根的外皮較鬆軟,易成裂片狀,剝落後露出黃色皮部或黃色木部。質堅脆,折斷面較平坦。

顯微 ①蘿芙木根橫切面:木栓層很厚,通常由3~20層寬窄細胞帶互動排列而成,每1窄細胞帶為2至數列扁長方形細胞。皮層為10多列薄壁細胞,內含澱粉粒,並有草酸鈣方晶,老根或近根基部位的根中含有少數石細胞。韌皮部有類圓形分泌細胞散佈,韌皮射線及薄壁細胞中含方晶,澱粉粒多為單粒。木質部射線寬1~2列細胞,木薄壁細胞有紋孔,導管周圍有木纖維束。可見年輪。(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536頁.圖425、426) ②雲南蘿芙木根橫切面:皮層和韌皮部有分泌細胞和方晶散在,木射線寬1~3列細胞,射線細胞大且明顯,近形成層處射線細胞為扁長方形,薄壁細胞中含方晶,並含澱粉粒。(圖見同上.537頁.圖427)

理化:取樣品粉末1g,加10ml混合溶劑(乙醚-氯仿-95%乙醇為6.16 5)及1ml水,振搖後室溫浸泡過夜,過濾後濃縮至幹,加0.5ml氯仿溶解,點於徑向纖維素板上(點樣前先將板放在15%甲醯胺丙酮溶液中浸過,並待丙酮揮幹),以利新胺、利血平為對照,以石油醚(90~120℃)-四氯化碳-甲醯胺(12.8∶0.5)上層液加0.5ml無水乙醇為展開劑,展距18.5cm,置紫外燈下檢視,利新胺顯藍綠色帶,利血平顯亮黃綠色帶。(圖見同上.538頁.圖428)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化學性質

四葉蘿芙木Rauvolfia tetraphylla L.根含蘿芙木鹼、血平鹼(Serpine)、去甲氧基利血平[1,2]、α-育亨賓、蘿芙木咪定鹼(Raujemidine)[3]。

附 葉含阿立新(Aricine)、異利血匹林(Isoreserpiline)[5]、四氫鴨腳木鹼(Tetrahydroalstonine)[5]、育亨賓異構體(Yohimbine isomer)[5,6]、α-育亨賓(α-Yohimbine)、利血匹林(Reserpiline)、N(α)-去甲基相近山辣椒鹼(擬)(N(α)-Demethylaccedine)、利血平寧(Reserpinine)[7]。種子油含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山

酸(Behen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9]。

紅果蘿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Lour.)Baill.f.rubrocarpa H.T.Chang Miss.根含斯配加春(Spegatrine)、維替新拉亭(Verticillatine)[10]。

吊羅山蘿芙木Rauvolfia tiaolushanensis Tsiang根含利血平(Reserpine)(1)、利新胺(Rescinnamine)[11]。

海南蘿芙木Rauwolfia verticillata(Lour.)Baill var.hainanensis Tsiang

根含蘿芙木鹼(阿瑪靈,Ajmaline)、維洛斯明鹼(Vellosimine)、斯配加春(Spegatrine)、維替新拉亭(Verticillatine)、雙斯配加春(Dispegatrine)[12]、大斯配加春(Macrospega-trine)[13]。

催吐蘿芙木Rauvolfia vomitoria Afzel.ex Spreng.根含蘿芙木鹼(阿瑪靈,Ajmaline)、利血平、霹靂蘿芙木鹼[14]、蛇根辛鹼(擬)(Serpenticine)(2)[15]、蛇根鹼(Serpentine)、四葉蘿芙木新鹼(Tetraphylline)[16]、利血平(Reserpine)[17]。根皮含利血平、利新胺(Rescinnamine)、阿瑪靈[18]。

莖皮含利血匹林(Reserpiline)[19]。 葉含四氫鴨腳木鹼(Tetrahydroalstonine)、阿立新(Aricine)、異利血匹林(Isoreserpiline)、蘿芙星(Rauvoxine)、卡拉巴賓(Carapanaubine)、蘿芙星寧(Rauvoxinine)[20]、催吐葉醇(Vomifoliol)[21]、利血匹酸(擬)(Reserp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山柰酚(Kaempferol)、檞皮素(Quercetin)[22]。

雲南蘿芙木Rauvolfia yunnannensis Tsiang根含四氫蘿芙木鹼(Ajmalicine)、阿瑪靈(Ajmaline)、利血平(Reserpine)、蛇根雙鹼(Serpentinine)、四葉蘿芙木鹼(Tetraphyllicine)、維洛斯明鹼(Vello-simine)、19-表-四氫蘿芙木鹼(19-epi-Ajmalicine)、偽利血平16,17異構體(Pseudoreserpine 16,17 isomer)、β-育亨賓(β-Yohimbine)[23,24]。

參考文獻

[1] Naturwissen chaften 1958;45:365。


[2] U.S.2,982,769(May 2,1961.)。


[3] J Org Chem 1958;21:923。


[4] Phytochemistry.1989;28(3):961。


[5] Rev Cubana Farm 1982;16(3):251;316.(CA.1983;98:157873h;1983;98:176193c)。


[6] Rev Cubana Farm 1982;16(1):28.(CA.1982;97:107095g)。


[7] Rev Cubana Farm 1987;21(2):165.(CA.1988;108:81929h)。


[8] Phytochemistry 1989;28(3):961。


[9] Fette Seifen Anstrichm 1985;87(6):247.(CA.1985;103:143685h)。


[10] 藥學學報 1985;20(3):198。


[11] 植物學報 1973;15(1):64。


[12] 藥學學報 1986;21(2):114。


[13] 藥學學報 1987;22(11):833。


[14] J Pharm Phamacol 16(Suppl.)163,1964。


[15] Heterocycles 1981;16(10):1727.(CA.96:139626j)。


[16] Planta Med 1983;47(2):127。


[17] Rev Pharm 1983,41(CA.101:177339n)。


[18] J Chromatogr 1986;356(2):334。


[19] Planta Med 1982;45(2):105。


[20] Pakistan J Sci Ind Research 4,1 1961。


[21] 藥學學報 1965,12,429。


[22] J Nat Prod 1983;46(6):939。


[23] 藥學學報 1981;16(7):510。


[24] 中草藥 1981,12(9):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