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果

藥材名稱:羅勒

名稱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概況

異名:零陵香(《植物名實圖考》),翳子草(《綱目》),香草(《綱目拾遺》),蘭香(《齊民要術》),荊芥(湖北、河南),九層塔、薄荷樹(廣東),小葉薄荷(廣西)。

基源:為脣形科羅勒屬植物羅勒及其變種毛羅勒的全草。

原植物:羅勒Ocimum basilicum L。毛羅勒Ocimum basilicum L.var.pilosum(Willd.)Benth.,又名香草(雲南)。

歷史:羅勒一名,陶弘景曾有所論述,其後的唐本草未見記述。至《嘉祐補註本草》正式收錄於菜部上品,曰:“調中消食,去惡氣,消水氣,……子主目翳及物入目……根主小兒黃爛瘡……。北人呼為蘭香”《綱目》入菜部葷菜類。《綱目拾遺》在卷前正誤4種蘭草中的第3種談及它。《齊民要術》引《韋弘賦敘》曰:“羅勒生崑崙之丘,出西蠻之俗。”而陶弘景亦曾謂:“俗稱為西王母菜”,可能漢代由西域傳來。所述均與羅勒相符。

形態: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具圓錐形主根,其上生有密集的鬚根。莖直立,上部被倒向微柔毛,綠色,常帶有紅色,多分枝。葉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2.5~5cm,寬1~2.5cm,先端微鈍,基部漸狹,邊緣具不規則牙齒或近全緣;葉柄向基部多少具狹翅,總狀花序頂生於莖枝上,由多數具6花互動對生的輪傘花序組成,輪傘花序彼此相距可達2cm;苞片細小,倒披針形,長5~8mm;花萼鐘形,長4mm,寬3.5mm,外被短柔毛,內面在喉部被疏柔毛,萼筒2脣形,上脣3齒,中齒近圓形,內凹,具短尖頭,下脣2齒,披針形,具刺尖頭,齒邊緣均具緣毛;花冠淡紫色,或上脣白色,下脣紫紅色,冠簷2脣形,上脣4裂,裂片近相等,常具波狀皺曲,下脣下傾;雄蕊4,分離,插生於花冠筒中部,後對花絲基部具齒狀附屬物,花葯卵圓形,匯合成1室。小堅果卵球形,長2.5mm,寬1mm,黑褐色,有具腺的穴陷,基部有1白色果臍。花期7~9月,果期9~12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66卷.565頁.圖版120)

生境與分佈:多為栽培,中國南部各地有逸為野生的。分佈於吉林、河北、新疆,以及華東、中南、西南。非洲至亞洲溫暖地帶也有分佈。

毛羅勒與羅勒的區別在於:莖多分枝上升,葉小,長圓形,葉柄及輪傘花序密被疏柔毛,總狀花序延長(圖見《中國植物誌》第66卷.565頁 圖版120)多為栽培,間或有逸為野生者。分佈於河北、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非洲至亞洲溫暖地帶也有分佈。

生藥

栽培:宜溫暖潮溼氣候,不耐寒。宜在土層厚、排水良好、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種植。於4~5月上旬用種子條播,行距30~45cm,淺播。苗高10cm左右時,按10~16cm株距間苗。也可於2~3月溫床育苗,苗高10~16cm時帶土移栽。栽後注意澆水,經常鬆土除草,用人畜糞水追肥2~3次。

採集:9月採收,除去泥沙,切段,晒乾。

鑑別:乾燥全草為帶有果穗的莖枝,葉片多已脫落。莖方形,表面紫色或黃紫色,有柔毛;折斷面纖維狀,中央有白色的髓。花已凋謝,宿萼黃棕色,膜質,具5裂,內藏棕褐色小堅果。氣芳香,有清涼感。以乾燥、莖細、無泥沙雜草者為佳。

化學性質

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羅勒烯(Ocimene)、α蒎烯、1,8-桉油精、芳樟醇、香葉醇、檸檬烯、蒈烯-3(3-Carene)、茴香醚(Anethole)、桂皮酸甲酯(Methylcinnamate)、甲基胡椒酚、丁香酚、丁香酚甲醚(Eugenol methyl etter)、3-己烯-1醇(3-Hexen-1-ol)、辛酮3、糠醛(Furfural)、杜鬆萜醇Ⅰ、Ⅱ(10-Cadinol Ⅰ、Ⅱ)等。另含烏索酸、齊墩果酸、β-谷甾醇,車前糖(Planteose)[1~4]。

參考文獻

[1] 新華本草綱要.第1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451。


[2] 山東中醫學院學報 1987;11(2):53。


[3] CA 1988;109:187284e,70381t。


[4] CA 1991;114:11852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