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

藥材名稱:甜地丁

名稱出處:《中藥志》

概況

異名:地丁(《盛京通志》),米布袋(《綱目》),泡章-烏布斯(蒙藥名),紫花地丁(山東、河南)。

基源:為豆科米口袋屬植物米口袋全草。米口袋屬植物全世界20種,中國有15種。

原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Georgi)Borlss.(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Bunge),又名小米口袋、多花米口袋、莎勒吉日、消布音-他不格(《內蒙古植物誌》)。

歷史:本品原名米口袋,始見於《救荒本草》,載:“米布袋生田野中,苗塌地生,葉似澤漆葉而窄,其葉順莖排生,梢頭攢結三四角,中有子如黍粒大微扁,味甘。採角取子,水淘洗淨

。”以上所載均與本品相符。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20cm。植株被白色長柔毛。主根圓錐形,直徑可達1cm。單數羽狀複葉;托葉長三角披針形,基部與葉柄合生;小葉9~21,廣橢圓形、長圓形至卵披針形,長1~4cm,寬0.2~1cm,先端鈍圓,微凹,具細尖,全緣,兩面被白柔毛,後漸脫落。花序梗自葉基部抽出,花2~8密集於花序梗頂端;苞片披針形;小苞片2,線狀披針形;花萼鐘形,萼齒5,不等長,上部3齒較大,被黑白雜柔毛;花冠蝶形,藍紫色或紫紅色,旗瓣倒寬卵形,長約1.3cm,先端微缺,翼瓣長圓楔形,長8~1.1cm,具爪,龍骨瓣長約0.6cm;二體雄蕊(9+1),子房上位,長橢圓形,花柱短,無毛,柱頭膨大。莢果圓筒狀,長1.3~2.2cm。種子腎形,具淺凹點、黑色、有光澤。 花期4~5月,果期5~6月。(圖見《中藥志》.第4冊.第2版.28頁 圖31)

生境與分佈:為旱生草原伴生植物、零星生於山地、原野及草叢。分佈於中國東北、華北、山東、山西、陝西、黃土高原、中南、江蘇等。朝鮮、原蘇聯、蒙古均有。

化學性質

根含歐車前硬脂醇(Psyllostearyl alcoh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大豆皁醇B(SoyasapogenolB)和大豆皁醇E(Soyasapogenol E)[1];尚含生物鹼、黃酮類[2]及大量澱粉[3]。

參考文獻

[1] 劉壽山.中藥研究文獻摘要.1980~1984∶229。


[2]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等.中藥志.第4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27。


[3] 南京藥學院.中草藥學.中冊.江蘇人民出版社,197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