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藥材名稱:蟬蛻

名稱出處:《藥性論》

概況

異名:蜩甲(《莊子》),蟬殼、伏蟬(《別錄》),蜩蟟退皮(《本草拾遺》),蟬退殼(《聖惠方》),金牛兒(《衛生易簡方》),蟬退(《眼科龍木論》),蟬衣(《臨證指南》),催米蟲殼(《貴州民間方藥集》),唧唧猴皮、唧唧皮(《山東中藥》),知了皮、熱皮、麻兒鳥皮(《中藥志》)。

基源:蟬科蚱蟬屬動物黑蚱羽化後的蛻殼。

原動物:黑蚱Cryptotympana atrata Fabncius

餘項參見“蚱蜢”條。

生藥

採集:6~9月在樹上或地面上拾取,去淨泥土,晒乾。

藥材主產于山東、河北、河南、江蘇,其它大部分地區亦產。

鑑別

性狀:全形似蟬而中空,稍彎曲,長3~4cm,寬1.5~2cm,黃棕色,半透明,常沾附少許泥土。頭部橫生一對複眼,透明;胸部背面縱裂或呈十字形裂開,左右有兩對小翅,腹面有足3對;腹部扁圓,有9節。體輕,膜質,易碎。味淡。

以色黃、體輕、完整、無泥沙者為佳。

理化:取本品粉末100g,加3倍量的蒸餾水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50ml,加8倍量的95%乙醇沉澱雜質,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過,濾液調pH至7.0,製備成樣品液。以絲氨酸、L-纈氨酸、DL-原白氨酸為對照品。點於新華3號濾紙上。展開劑為正丁醇-冰醋酸-水(4.1·5),展層後,用0.4%茚三酮的乙醇溶液顯色,樣品液與對照品液在相應位置上有相同顏色的斑點。(圖見劉訓紅等《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定》.618頁.圖535)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壓,防蛀。

化學性質

含大量甲殼質以及蝶蝊類色素的異黃質蝶呤和赤蝶呤。本品預試表明含蛋白質、氨基酸,同時呈酸性反應和酚類化合物反應。已鑑定出的氨基酸有天門冬氨酸、蘇氨酸、絲氨酸、穀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和異殼氨酸[1,3]。尚含24種微量元素,其中鋁含量最高,其次為Fe、Ca、Mg、Mn、P、Zn;其中有人體必需元素16種[2,4]。

參考文獻

[1] 黃泰康.常用中藥成分與藥理手冊.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4;1765。


[2] 陰健.中藥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2).中醫古籍出版社,1995:378。


[3] 中國中藥雜誌 1990;15(12):35。


[4] 中藥材 1991;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