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醫學特徵

[拼音]:zhibing qiuben

[英文]:identification of root cause before initiation treatment

尋找出病證的根本原因,並針對根本原因進行治療,是中醫治則學說的一個基本原則。異病同治、同病異治、正治、反治都是遵循治病求本這一基本原則的。

本與標是一組相對的概念,凡病因與症狀,先病與後病,正氣與邪氣,病在內與病在外等,都有標本關係存在。以邪正而言,則正氣為本,邪氣為標;以病因與症狀而言,則病因為本,症狀為標;以先病與後病而言,則先病為本,後病為標;以內外而言,則病在內為本,病在外為標。一般情況下,標根於本,病本能除,標也隨之消解。辨識本與標,就是找出病變過程中各種矛盾的主次關係,找出疾病的根本病因,從而確定恰當的治療方法。

治病求本原則在臨床上,主要是分析病證的主次先後,輕重緩急,用來確定治療的步驟。如受寒發熱的疾病,病因寒邪為本,發熱證象為標,治當散寒以退熱;陰虛發熱的疾病,則陰虛為本,發熱為標,治當養陰以退熱。此即治求其本。但在某些情況下,標病甚急,如不及時解決,可危及生命或影響疾病的治療,此時則應採取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先治其標病,後治本病。若標本並重,則應標本兼治。如長期陰虛發熱的病人,合併失眠,陰虛發熱為本,失眠為標,標病不急,當治陰虛之本,待陰精充足,則標病自除。但若陰虛發熱而合併咽喉腫痛,食飲難下,此時陰虛發熱雖是本病,但喉症比較緊急,標病就成為主要的矛盾,故必須急治咽喉腫痛,待其改善,再緩治陰虛之本。標本兼治,在臨床運用更為廣泛,如臨床表現有身熱,腹硬滿痛,大便燥結,口乾渴,舌燥苔焦黃等,此屬邪熱裡結為本,陰液受傷為標,標本俱急,治用瀉下與滋陰兩法並行,一方面,瀉其實熱可以存陰;另一方面,滋陰潤燥又有利於通下,標本兼顧,相輔相成。

總之,無論急則治其標,或是緩則治其本,或標本兼治,都是服從於治病求本的原則。

參考文章

為什麼說治病求本?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