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機制

[拼音]:yundong xitong X shexian jiancha

[英文]:X-ray examination of locomotor system

X射線檢查是診斷運動系統,尤其是骨與關節外傷及疾病常用的手段。應用的方式有X射線透視和X射線照片。照片又有 X射線平片、斷層攝影、血管造影、關節造影、椎管造影及CT等。

透視

四肢的厚度較軀幹為小,可以利用X射線對骨、關節、肌肉等進行透視檢查。本法常用於骨折的診斷、整復及複查,金屬異物的定位診斷等。此外,進行椎管造影術時可改變體位使造影劑流動以觀察脊髓腔有無梗阻及充盈缺損。進行X射線透視檢查時要注意避免X射線的損害。要重視應用防護裝置(鉛圍裙、鉛手套)。透視時視野應縮小到不影響觀察為度。曝光時間應儘量縮短,切忌全部過程在透視下進行。

投照位置的選擇

投照位置正確,便能防止誤診及漏診,避免浪費,又可減少病人不必要的曝光時間。通常以病變部位為中心確定投照位置。投照位置有常規位及特殊位等。

(1)常規投照位置,常規採用正側位。若側位投照時有過多的骨骼影像相重疊(如攝手及足部X射線照片時),則應採取正位及斜位。骨盆、髖、肩及鎖骨等處在側位投照時與其他部位相重疊,故首次檢查時應只照正位,有需要時再加照其他位置。有的部位若進行正位投照則遮蔽影像太濃密,就只照側位,如跟骨及髕骨等,需要時再加照軸位。

(2)特殊投照位置,常規位置上顯影不良或不能顯影的部位,應採取特殊投照位置。

四肢的特殊X射線檢查

在四肢某些部位需要用某些特殊的條件進行X射線檢查。

(1)軟組織攝影。利用低電壓、高毫安秒照片,能使軟組織顯影清晰,用以觀察肌組織的解剖異常、軟組織炎症、鈣化及異物;並可對某些骨病的早期(感染、腫瘤)進行觀察。

(2)斷層攝影。為觀察病變的細微改變或觀察平片顯影不良及不能顯示的小病灶,可用斷層攝影檢查。其原理是使X射線光源焦點、肢體及膠片三者之一固定,其餘兩個因素以病變為中心發生相對移動,這樣可使病變中心的一層組織顯影清晰,其上方及下方的組織由於投影不時地變換而影像模糊。

(3)四肢長度測量。若雙側肢體差異由骨骺病變引起,並擬進行手術治療,則應準確地測量長骨的真實長度。測量時,在被檢查的肢體下方放一條能顯示數字的標尺,以長度兩端為中心分別照片。兩照片上骨端所顯示的數字相減,就是長骨的真實長度。

(4)功能位照像。用以檢查平片所不能顯示的關節鬆弛、關節脫位及韌帶損傷。檢查時,將被檢查的肢體顯於正位、強迫內翻位及外翻位分別照像,觀察關節的解剖關係有無異常。

(5)血管造影。用以檢查血管病變以及骨與軟組織的一些病變。有動脈造影和靜脈造影兩種。兩者都有嚴格的適應症和禁忌症。術前一定要作碘過敏試驗。操作在區域性麻醉及無菌條件下進行。

(6)瘻道造影術。將碘水注入瘻道內,用以測定瘻道的位置、大小、深度及來源。

(7)關節造影術。將碘水及/或空氣注入關節腔,用以觀察關節軟骨、關節內軟組織及關節囊的病變,常用於膝關節。注碘水前應先作碘過敏試驗。

(8)椎管造影術。將造影劑注入椎管,常用以檢查有無椎管狹窄症及椎間盤突出症。常用的造影劑有碘苯酯(油脂類造影劑)及碘水造影劑。用碘苯酯時可改變體位而觀察造影劑在椎管內流動的情況。碘水造影劑有歐乃派克(Omnipaque)、伊索顯(Isovist)、優維顯(Ultra-vist)等。

(9)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攝影(CT)。是將X射線與電子計算機相結合,將物體的體層面(通常是橫斷面)進行影象重建的新技術。可以做出人體任何部位的斷面圖像。利用計算機的再處理,又可獲得冠狀面、矢狀面及其他斜面的影象重建,從而給出三維資訊。CT能鑑別出較小的密度差,從而提高了對軟組織的診斷能力。它能精確地測出各種組織的 X射線吸收值,從而可以判斷組織的性質,常用於脊椎外科,用以觀察椎管的狹窄程度及範圍、韌帶的寬度及厚度、突出的椎間盤、骨折的碎塊及移位等。只是目前投照的費用昂貴,尚不能普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