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學會看開,學會看淡

茅於軾說,“無論一個人有多少錢,有多高的地位,如果沒有愛的經驗,就是白活一輩子”;盧梭也說,“一對彼此相配的夫婦是經得起一切可能發生的災難的襲擊的,當他們一塊兒過著窮困的日子的時候,他們比一對佔有全世界的財產的離心離德的夫妻還要幸福得多。”

誠然,在貧富上存在著差距,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一個窮人想要短時間內追趕上富人,不能說絕對沒有可能,但肯定是極其少數的事情。因此,承認貧富差距其實是最大的美德。存在即是合理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坦然、淡然地面對這一切,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超脫於物外,只與富人比做人。

人與人拉不近財富的差距,但可以拉近做人的距離

有一位90多歲的老太太就是最好的典範。

老太太姓白,和千千萬萬從舊社會走過來的勞動婦女一樣,勤勞、樸實。當她在人世間行走90多年後,留下的財富為零。然而,在她靜靜地離開後,卻被無數個活著的人傳揚著,尤其是那些直接或者間接受到過她恩惠的人,更是在各個地方為她默哀、致敬。

原來,白老太太是一名普通的三輪車工人。小的時候對知識十分渴望,但是因為家境貧寒,一天學也沒有上成。僅僅十幾歲時,就一個人從家鄉逃難到天津,做了一名賣苦力的三輪車車伕。解放後,她靠蹬三輪成了勞動模範,並拉扯大了自己的3個孩子。

當她的兩個孩子大學畢業時,老太太高興地熱淚盈眶。退休後,政府每月給她發退休金,這讓她十分感激,一輩子辛勞,終於可以安享晚年了。然而,當她回到家鄉後,卻發現在老家的田埂地頭,到處是正在幹農活的適齡學童。

她走過去問那些孩子說:“你們為什麼不上學?”孩子們羞澀地說:“家裡窮,父母不讓上。”聽完這些孩子的話,白老太太落淚了,她想起了她當年的遭遇。於是,他跑到這些孩子家裡,去找那些大人,希望能說服大家,讓孩子們去上學,然而,事實是殘酷的,孩子們的家裡確實很窮,連吃飯都困難,哪還有錢上學。

回到家中,白老太太失眠了,她無法平靜。第二天,她把這些年蹬三輪攢下的5000塊錢全部交給老家辦教育。接著,又和家人商量,說要回天津重操舊業,掙下錢來讓更多的窮孩子上學!

就這樣,74歲的白老太太又回到天津,重新蹬起了她蹬了大半輩子的三輪車,一直到93歲時去世。近二十年間,她省吃儉用,自己過著近似乞丐的生活,卻把攢下的35萬元全部捐給了天津多所大學、中學、小學,資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

與那些在某某財富榜上的富豪們相比,白老太太是貧窮的,甚至連一般人她也比不上,但是在做人方面,她比所有人又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多時候,人更應該注重自己在做人方面的缺失,而不是在財富方面的盈餘,也許你永遠都無法超越世界首富,但是你在做人方面不一定就會比他差,只要你願意彎下腰,低下頭,哪怕在別人快要摔倒時,扶一把,那也會是你人生的一份大功德。

俗話說,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小的善舉積累起來,就成為了大善,做個高尚的人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要是較真,這才是你應該“較真兒”的地方。

如何做個貧窮的“好人”

首先,可以平凡,但不可以沒有志向。拿破崙曾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不想出人頭地的人,也算不得一個“好人”,人這一輩子,只有心懷希望,才能不斷地進步,但要記住,衡量這一切的絕對不是金錢的多寡。

其次,為人要有顆慈悲心。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為英雄豪傑,但一定要善良仁慈,要主動去幫助他人,這樣你所賺到的東西比金錢更有意義,那就是別人對你的尊重。

第三,正直而不謀私利。貧窮時,應以此為做人的準則,富有後更應以此作為自己行為的標杆。當然,能做到是一方面,堅持一輩子是另外一回事,因此,不妨多與人比比這方面,這將是你能否贏得世人尊重的又一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