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管理的調研報告(通用10篇)

企業經營管理的調研報告(通用10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企業經營管理的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業經營管理的調研報告 篇1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隨著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國企改革不斷深化,國企在實現科學化、規範化管理方面不斷得到加強,但經營管理環節中存在一些問題仍不容忽視。

  一、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薪酬管理方面:“平均主義”和“吃大鍋飯”現象在國有企業中仍然存在。一方面對職工的勞動差別缺乏定量依據和靈活的薪酬調節機制,另一方面未形成並建立完善的崗位差異、技能等級與實際貢獻相結合的變數考核制度。“平均主義”現象一定程度挫傷了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不易煥發企業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二)費用管理方面:部分國有企業的費用報銷缺乏嚴格控制和監督。經營費用支付範圍和標準未嚴格按制度執行,超限支付情況較為普遍,加之財務人員對報銷單據的稽核不嚴,存在不合規發票入賬的問題。費用控制不嚴,不僅使國有企業經營成本維持較高水平,而且對企業經營成本構成的真實、合法性產生較大影響,使國有資本的經營利潤被侵蝕和縮水。

  (三)採購、維修、工程建設管理方面:國有企業經營活動中材料採購、裝置維修相對較多,廠房辦公樓建設和生產線技術改造等建設專案投資時有發生。但有的國有企業對限額標準以上應進行招投標的建設專案,未嚴格依法依規實行公開招投標。一些企業未充分引入競爭機制,迴避公開招投標活動,自行與供貨方或施工方進行談判協商,缺乏對建設投資活動自上而下、自內而外的監管,既存在增加企業經營成本的風險,又極易為腐敗行為滋生製造溫床。

  二、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的建議

  (一)完善企業薪酬分配機制。根據國有企業自身狀況和特點,制定合理的薪資分配辦法。以按勞分配原則為核心,建立公平完善的工資分配製度和績效獎勵制度。這不僅可以提高老員工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增大新員工的壓力,有利於國有企業員工整體素質的提升。

  (二)完善企業內部管理監督機制。首先,財務人員崗位設定,應做到橫向與縱向相互牽制、相互監督,預防發生錯誤,防患於未然;其次,財務人員應提高自身素質,當好“門衛”的角色,對不合規不真實的發票堅決抵制,讓企業的經濟活動透過財務資料完整地呈現在會計資料上,給決策層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資訊;最後,內審人員要積極參與單位經濟活動的全過程監督,改進審計方法,提高審計效率,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對加強企業管理、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效益的積極作用。

  (三)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物資裝置採購和建設投資活動是國企經營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國資管理部門和企業員工關注的重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的規定,全部或部分使用國有資金採購或建設的專案在規定限額以上均必須進行公開招投標。國企嚴格執行招投標規定,有利於投標企業公平參與競爭,改進生產工藝,最佳化經營策略;有利於招標企業降低成本,保證質量,提升效益;有利於利益各方和社會公眾參與監督,預防腐敗。

  企業經營管理的調研報告 篇2

  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分析:

  近幾年來,全縣工業經濟呈快速增長態勢,隨著認真落實“開放興縣、工業立縣、惠民強縣”三大主體戰略和五項重點工作,實現了民營經濟穩步發展,全縣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也在逐步發展和壯大,湧現出了一些優秀企業和一批優秀企業家群體。總體來看,目前全縣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已經初步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企業經營管理者的信心明顯增強。二是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引進培養工作得到加強。三是企業家的政治社會地位不斷提高,政府和社會對企業家的扶持力度加大。四是企業家成長創業的環境不斷改善。主要做法有:

  1、統一思想認識,把握人才工作方向。

  自黨中央提出四個尊重方針和黨管人才原則以來,縣委、縣政府把人才工作擺到了重要的戰略位置,在企業人才隊伍建設上努力實現二個轉變:一是變人才工作是企業之事為縣委、政府與企業的共同之事。實現了思想上的再解放、認識上的再深化,牢固樹立起與時俱進、開明開放的科學人才觀,形成了人才支撐發展、發展孕育人才、人才素質決定發展水平、人才優勢贏得競爭優勢的共識,確立了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的新理念。二是變縣委、政府的一般號召為真抓實幹。充分發揮縣委、政府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能力和優勢,從實際出發,努力整合社會各方力量,積極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使人才工作在效率和質量上有了新的提高。

  2、制定優惠政策,激勵企業人才創業。

  實現全縣經濟新跨越,主體是企業,關鍵是人才,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在人才強企戰略中居首要位置。為此,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強企業人才工作,在人才政策、機制上和服務層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創新,對企業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做了一些規定。同時還鼓勵引導機關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到企業建功立業,也可以利用業餘時間為企業提供服務,以科研成果、技術專利、智慧財產權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等。

  3、建立交流平臺,搭建人才服務橋樑。

  “黨管人才”要求我們變管理人才為服務人才,為此,我們積極轉變觀念,努力為人才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上的實際困難,架起縣委、政府與企業人才之間對話的橋樑,建立健全企業人才之間相互交流、研討和溝通的平臺。一是建立縣領導包聯重點企業制度。定期到所聯絡企業調研或聽取工作彙報,協助企業加強生產經營管理,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幫助制定企業的生產經營戰略和發展計劃,為企業排憂解難等。二是利用縣企業局公開招聘等形式,以拓展人才的宣傳、資訊空間,給用人單位和應聘者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並做好中介服務工作。

  4、加強學習培養,提高企業人才素質。

  不斷加大了對現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縣企業局出臺了培訓方案,一是參加各類學習培訓。縣企業局組織部分人員參加全縣中小企業質量管理培訓班,企業安全技術規範培訓班等。二是開辦進企講法活動,邀請資深專家和教授來富進行學術講座,使他們接受經濟、法律和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各企業也加強了對本單位人才的各類培訓,有的企業積極組建培訓制度、成立企業學校,以“效果月”、“學習周”為載體開展讀書活動,以進一步提高人才各方面的素質。

  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在總量、結構和素質上雖也有了一些改善。但是,在實施經濟強縣和專案帶動戰略的大背景下,我縣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

  1、人才總量偏小,整體素質較低。

  在被調查的500萬產值以上的企業中,其中大專學歷以上的還不到xx年人才需求的情況來看,一些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已經有了較強的意識,且逐漸強烈。從調研情況看,在學歷層次上的需求主要以大專、本科為主,專業需求主要集中在企業管理、產品開發與設計等方面。而近幾年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基本依靠原有的人員,人才引進和再培養較少。

  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當前,我縣企業人才工作面臨行政區域競爭、綜合經濟實力的競爭,以及政策優勢的競爭,要在競爭中崛起,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影響其發展的外因與內因必須相互促進,相互協調,也就是說,政府和企業都必須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承擔起各自的義務和責任,並有積極的行動。

  從政府層面看:

  1、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領導。

  要深刻認識到人才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人才意識是領導幹部的第一意識,深化對人才含義的理解,樹立全面科學的人才觀,堅持以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努力提高人才各種福利待遇,出臺一些更加靈活優惠的人才政策,在福利、待遇、精神獎勵等方面作出明確的規定來吸引人才。

  2、促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健康的發展。

  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構建良好環境,為人才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為企業人才交流溝通和協調提供平臺。加快人才管理資訊化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網上人才交流業務,促進人才合理流動,要分門別類建立企業人才資訊庫和專家資訊庫,幫助他們與國內外重點院校建立連結。

  3、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政府各部門,特別是人才人事工作相關部門,在新形勢下,應積極發揮自身職能作用,將開發企業人才資源作為人才人事工作為經濟建設服務的重點和突破口,指導企業健全人才工作機制,幫助企業做好引才、育才、用才三方面工作,以取得企業人才工作更大的成效。

  從企業層面看:

  1、轉變思想觀念,提高企業人才動力。

  企業經營者要解放思想,樹立“人才就是財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競爭力,人才就是發展後勁”的觀念,不拘一格選人才,並盡最大可能給人才創造活動的餘地和創業的空間,讓人才感受到自己在企業裡有地位、有機會,更有前途。

  2、建設企業文化,最佳化企業人才環境。

  企業因工資待遇高且靈活可以吸引一批管理人才,但人的社會性決定人的需要具有層次性,當生存問題解決後,人才便有了更高層次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並希望擁有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工作環境。這就要求企業面對人才競爭中的劣勢,著力塑造企業文化,透過完善企業文化,改善企業形象,完成企業制度、企業管理從傳統到現代的過渡,提高人才的地位,改善人才工作和生活環境。

  3、加強學習培養,提高現有人才素質。

  企業要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和投入,組織開展建設學習型企業,爭做學習型人才的活動,切實加強對各類人才的繼續教育。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建立人才資源開發管理機構,與國內名校合作建立自己的培訓學院,把人才資源當作人才資本來開發經營,從經營意識和戰略眼光來看待人才培養。把人才教育培訓計劃納入本單位的發展計劃,完善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建立企業培訓經費的保障制度,按年銷售比例投入企業培訓。實施“服務期制”,企業與培養物件簽訂培養合同協議,明確規定企業培養好人才後,要有若干年服務期,從而使企業在投入上有了真正動力。

  4、完善工作機制,提高經營管理能力。

  一是建立全新的人才選拔、使用機制。對一個企業而言,人才特別是經營管理人才對企業起著決定作用,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應當探索建立一個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選人用人新機制,衝破家族式管理模式,採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企業內部民主選舉、競爭上崗和直接聘任(委任)的方式,多渠道選拔高素質企業經營管理者。二是建立科學的人才引進、流動機制。針對我縣引才引智渠道不暢、資訊不靈、機制不活等問題,企業要積極採用各種手段,樹立起“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透過兼職、長期任職、短期服務、諮詢顧問多種形式聘請一些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聯合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兼職創辦企業、兼職從事高新技術的轉化工作。三是建立公正的人才評價、分配機制。要建立和健全公正合理的人才評價機制,構建以經營業績為核心的多元分配體系,積極探索年薪制、股權制、技術與管理要素人股等多種分配製度和實行技術、知識、管理、資訊、資產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辦法和途徑,使人才的價值在收入分配上得到充分體現。

  企業經營管理的調研報告 篇3

  xxx工信局按照《全縣人才工作綜合調研等兩項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成立了由副書記、副局長同志負責的調研課題小組。制定了調研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調研內容、方法和時間安排。從8月中旬到9月末,利用一個半月的時間開展了調研工作。

  一、調研工作開展情況

  (一)調研的範圍及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以縣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主,在被調查的23戶規模以上企業中。其中林產品加工業3戶,能源業3戶,礦產業4戶,綠色食品業7戶,醫藥加工業1戶,建材業1戶,其他產業4戶。

  調研主要採取了問卷調查,現有經營管理人員統計調查表和在同行業中抽選1—2個有代表性的企業召開座談會的方式進行的。共發放調查問卷23份,在各行業抽選的召開座談會的企業情況是:林產品加工業:xxx有限公司;能源業:xxx股份有限公司;礦產業:xxx有限公司;綠色食品業:xxx有限公司;醫藥加工業:xxx股份有限公司;建材業:xxx有限公司;其他產業:xxx有限公司,共7戶。

  (二)調研的主要內容

  1、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基本狀況(數量、結構、特點、分佈等)和總體評價。

  2、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經驗。

  3、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不足、問題和成因。

  4、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中長期戰略任務、主要目標、工作舉措和工作建議。

  5、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先進典型案例。

  6、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中部分優秀人才的簡明情況(主要業績、代表性成果)。

  根據以上確定的範圍和方法,透過近一個月的摸底調查,基本掌握了目前企業在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存在問題和今後的意見及建議。

  二、企業目前的人才狀況

  透過對23戶規模以上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調查,基本摸清了經營管理人才的現狀。

  目前,23戶縣屬規模以上企業共有經營管理、技術人員342人(包括車間技術人員)。

  在學歷方面:其中中專以下81人,佔23.68%;大專116人,佔33.92%;大學本科132人,佔38.59%;大學以上13人,佔3.9%。

  在職稱方面:具有職稱的人數只有191人,佔經營管理人員的55.84%。其中初級職稱87人,佔45.55%;中級職稱69人,佔36.13%;高階職稱35人,佔18.32%。

  在專業對口方面:學歷和所從事行業相符合的只有41人,佔11.99%。其他人員都是透過擔任現任職務後,經過後期學習和實踐積累逐漸從事現任崗位,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提高。

  三、目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當前企業的資源性和勞動密集型企業特點依然存在,初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比重低,目前對高技術人才需求量不大。

  其次,由於企業管理團隊應用先進的現代化管理制度認識程度不高,對接收高階管理人才,併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的積極性不高。

  第三,由於企業財力及相關環境的先天不足,也因為接收高技術、高能力人才需要在薪金待遇、生活條件、發展空間上提供良好的環境,企業有意願接收,也滿足不了高新人才的條件。

  第四,部分企業是總公司的下屬企業,人力調動權在總部,企業還存在“等、靠、要”的消極心態。

  四、企業對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

  大部分企業對高新技術人才有需求渴望的。由於企業在高技人才不多、不精,導致企業管理水平、企業生產技術落後,產品競爭力不強,企業精神、文化建設欠缺,凝聚力不足,導致職工隊伍的不穩定。不少企業因為存在這些問題,在發展中吃了不少的苦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需要高階技術人才,特別是產品研發、生產工藝等方面的技術人才,主要是能為企業研發新的產品,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能改善生產工藝,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像xxx有限公司就急需這樣的人才。

  2、需要高階管理人才,特別是精通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人才,在指導企業上市、加強企業管理等方面能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援,能夠進一步理順目前的企業管理狀態,積極向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靠攏,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3、需要建設企業團隊的高階人才,在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精神樹立等方面,能為企業打造出一支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積極向上的新型的、穩定的職工隊伍,為企業的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五、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工作建設方面的建議

  根據我縣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以及存在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問題,提如下建議:

  1、應爭取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透過長期的政策支援,在資金、待遇、收入上,採取以企業為主支付、政府相應補貼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高階管理人才到企業工作,並透過優厚的待遇留住人才。

  2、搭建人才招聘平臺。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利用網路、人才市場等媒介,在企業和人才間架起一座“橋樑”,建設吸納人才的“快速通道”。

  3、建立人才儲備庫。整合人力、教育等資源,外聯網路、人才市場等媒介,形成一個立足本縣、輻射外圍的人才儲備庫,使吸引、聘用人才更加方便快捷。

  4、提高人才培養水平。企業與教育培訓部門聯手“因需施培,定向培養”,企業提供部分培訓資金協助培訓部門培養人才,政府再給予一定的補貼,保證人才培養效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企業經營管理的調研報告 篇4

  物業企業管理是城市管理和社會建設矛盾集中體現的領域,規範的物業企業管理是和諧社會建設總體戰略中的重要內容。我會於20xx年1月至7月對河北區居民小區物業企業管理狀況,特別是對三和小區和金兆園小區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小區物業企業管理現狀

  三和小區,人口近萬人,地處城鄉結合部,小區經歷了九個物業公司和三屆業主委員會,人員較複雜,管理難度較大,現物業公司是容心物業公司於20xx年9月接手三和小區的物業企業管理。每年應收物業費100萬元,現在只能收上來4萬餘元,收繳費用不足以維持日常開銷,水電費都有拖欠。許多業主借道路、房屋質量、綠化、車輛丟失、噴泉等許多問題,拖欠物業費。金兆園小區,20xx年入住,共1058戶。商品房202戶,回遷房660戶。20xx年12月初物業撤出,後由明星物業接管,次年撤出。現在,電梯維修費無從解決。

  二、小區物業存在的問題

  儘管兩個小區情況有異,但存在有許多共性的問題,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區物業企業管理的現狀和病疾。

  (一)地產遺留問題。由於物業企業管理沒有在房屋開發建設階段就進行介入,因此開發建設的不合理成了後來物業企業管理的眾多矛盾的根源。開發建設遺留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規劃變更導致業主權益受損。房屋格局和小區環境與售房時的承諾有差異。二是房屋建築和附屬裝置質量差,配套專案缺項甩項。三是建築權屬不清。公攤面積的劃分確定和附屬用房經營收益分配等問題,是業主與開發商爭議的核心問題。如金兆園在地產建設階段,就在二次供水和電梯質量等方面留下了嚴重後患。三和小區的開發商也遺留下房屋質量等問題。這些都為日後物業企業管理埋下了隱患。

  (二)物業企業管理企業管理水平低,人員整體素質不高。一是某些物業企業管理企業員工缺乏客戶意識,服務態度不端正,服務用語不文明,對業主的正當要求不能及時滿足,同時存在侵害業主利益的行為。二是某些物業企業管理企業缺乏專業人員。例如日常維修是物業企業管理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維修不及時、不到位,使業主對物業企業的服務質量產生懷疑,甚至出現矛盾。

  (三)小區業主缺乏四種意識。一是缺乏整體意識。個別業主只顧自己利益,在公共部位私搭濫建,致使部分公共設施不能正常使用,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二是缺乏安全意識。少數業主認為房子是自己的,屬私有財產,便無所顧及在自己的`小天地裡,私拆亂改。三是缺乏法制意識。一些業主私佔綠地,或種菜或做停車位,不僅破壞了小區的整體規劃,更侵害了其它業主的合法權益。四是缺乏環保意識。垃圾亂堆亂放,牆壁上亂貼亂畫,私養大型寵物,在小區寵物糞便隨處可見。

  (四)物業公司對業主的違規行為處置力度不夠,沒有執法權。而政府相應的執法機構又力不從心,執法缺位。比如,對有些業主的私搭亂蓋、車輛不按規定停放以及破壞小區設施等行為,只能勸告,下整改單,報告政府執法部門,而無他法。結果常常是業主我行我素,造成惡性迴圈,以至小區環境和設施每況愈下。

  (五)物業公司收物業費困難。業主以各種理由不繳費,加之,效法者眾,物業服務企業收上來的物業費越來越少,從企業追求利潤的經濟本性來說,當收入小於成本或者利潤減少時,必然會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直接後果就是服務質量下降,於是更多業主對物業服務企業的服務不滿意,從而不交物業費,這就進入了一個惡性迴圈的怪圈。小區環境差了,住房自然貶值,到頭來受苦的其實不只是物業服務企業,還有園區內的所有業主。比如三和小區的狀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反,現每家每戶的煤氣、水、電、有線電視等費用沒有拖欠的,因為這是政府行為,如果你不交費,這些職能部門有權停水停電,沒有一點商量,現在只有物業費可以拖欠,因為它是企業行為。個別人就是抓住這個漏洞,不交物業費,你不會把我怎麼樣,這是物業公司目前最撓頭的事。

  (六)使用上缺乏健全的機制和有效的監督,大修基金保值、增值難。按條例規定,當確需使用房屋公共維修基金的時候,由業主委員會提出,經2/3以上的業主同意後,方可申請使用。但實際上,如果修繕部位只涉及到少數業主的利益,那麼就很難獲得小區2/3的業主透過,給實際使用造成了困難。另外物業公司預算的維修費用沒有專業機構對其作鑑定和監督其使用,容易讓房屋公共維修基金造成無法利用。隨著大量房屋開始進入維修期,當年收取的微薄的大修基金將入不敷出,如何在物價水平上漲的情況下,將有限的大修基金保值、增值,缺乏有效的手段。

  三、幾條建議

  (一)依照2007年10月1日實施的《物權法》有關章節規定和2003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物業企業管理條例》,研究制定我區《物業企業管理水平評估細則》,提高物業企業管理,並做到有法可依。

  (二)建立政府相關執法部門與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方的聯動機制,有效處置小區內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並在街道辦事處一級設立物業企業管理糾紛處置辦公室,作為三方聯動機制的行動軸心。

  (三)為促進物業企業管理市場的發展,培育物業企業管理的核心品牌,鼓勵有實力的社會實體興辦物業公司,在政策上實施優惠政策,並創造競爭氛圍,做大做強我區物業企業管理業,為我區和諧社群建設鍛造實業新軍。

  (四)確保房屋大修基金的安全使用,實現大修基金保值增值。建議對業主交納的房屋大修基金委託銀行理財,按每個小區(大廈)開一個總帳戶,按每戶業主繳納的房屋大修基金為每戶單獨開戶,每年的利息自動轉存到業主的戶頭上。凡需動用大修基金時,必須由大修房屋牽涉到的業主們投票表決,委託專業機構對物業公司預算的維修費用進行評估後方可動用維修款項,同時對大修基金的使用過程進行監督,對維修質量進行鑑定。

  (五)加大宣傳力度,引導人們正確的物業消費觀念。按時繳納物業企業管理服務費、公共水電費、電梯用電費、二次供水電費及一此相關的費用是每個業主(住戶)必須履行的義務,大家應當積極主動履行,任何人不論何種理由拒交物業企業管理服務費都是違法的。

  企業經營管理的調研報告 篇5

  xx製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抗腫瘤藥物為主的製劑生產廠家,藥品的生產質量和管理直接關係到人民用藥的安全問題,對於加強職工的質量意識的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加強員工的培訓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發展理念與文化

  1、 企業發展方向較為明晰。根據調查資料顯示,約有95%左右的員工認為,自己對本公司的發展戰略表示瞭解或十分了解,這主要是與公司目前的業務重點和工作目標有關,但剩餘的5%左右員工表示了困惑,2、 現行職能職責、業務流程與實際工作銜接較好。依據調查結果,80%員工認為目前的崗位職能配置、工作業務流程有效,而認為其在實際中有指導性、參考性作用的僅佔35%左右。

  (三) 人才管理與技能

  1、 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層管理者獲得了較高的支援率。部門負責人作為xx製藥有限公司的中堅力量,肩負著不斷創新、發展企業的重任,從統計數字發現,在工作任務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員工認為,中高層管理人員做到了用人所長,但仍有20%人員認為存在不公平現象。

  2、 部門內部溝通基本順暢,但部門間急需加強。多數員工普遍反映,在實際工作中,上級對其的工作支援力度較強,並就工作內容進行溝通,但從後續問題的調查顯示,部門內溝通並沒有達到預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員工反映,部門間的工作銜接並不十分理想,很多時候只是員工自己溝通和聯絡,而部門負責人溝通比例也僅佔55%。對於部門內部的員工間溝通,調查者則在三個方面表現較為均衡:自己協調、詢問同事、求助領導。

  3、 中級管理人員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多數員工認為,在以後的工作中,中級管理人員需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個人素質,依次為:責任心、上下級溝通、領導藝術、團隊文化、公平性、業務能力、思想意識、員工激勵、成就動機。而據中級管理人員的調查顯示,則依次為:責任心、上下級溝通、團隊文化、領導藝術、公平性、業務能力,思想意識、員工激勵、成就動機。

  (四) 團隊精神狀況和素質

  1、 除少數員工外,團隊士氣良好。在實際調研中,28%的員工認為我們團隊的精神非常高昂,60%認為我們團隊是一個充滿關愛、團結一致的集體,但12%的員工認為團隊現處在低迷的時期。針對團隊的特定成員進行調查時發現,約有35%員工反映某些員工沒有與整個團隊融合起來,表現出例外或特例的行為。

  2、個人利益與個人績效沒有緊密結合。團隊是由個人構成的,個人業績是團隊業績的基礎,只有實現個人利益與個人績效息息相關,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而據相關資料顯示,xx製藥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繼續努力。

  3、 團隊的素質能滿足工作要求,但總體提升緩慢。據統計資料顯示,60%員工認為公司團隊的素質與優秀企業相比,總體水平不差上下,25%認為略差,15%認為較差。在員工與團隊合作的信心方面,30%員工認為團隊正向有利方向發展,35%認為沒有變化,20%保持觀望狀態。在團隊素質的提升方面,40%員工非常認同我們的團隊正在進步,35%基本認同這一事實,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認同。

  (五) 員工個人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發揮

  員工專業技能的自我評價。員工普遍認為,在實際工作中自身的專業技能比較滿意,這一比例高達80%,僅有15%左右的員工認為自己的技能相當完備,與此同時,5%員工對自身知識與技能表示了不滿,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專業技能轉化方面,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員工認為自身的技能基本發揮,25%員工認為沒有完全發揮,可見專業素質在向業績轉化上並不十分理想,員工的潛能和能力有待於進一步開發。

  企業經營管理的調研報告 篇6

  一、調查的原因及目的

  百年大計,以人為本。企業的發展說到底是人的發展。企業競爭歸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競爭。當代社會,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和進步,學習速度和培訓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引數。培訓則常常是提供資訊、知識及相關技能的重要途徑,有時甚至是唯一途徑。在當今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的企業必定是那些能夠使其員工充分發揮自己全部潛能的企業。這意味著,企業員工必須接受培訓作為繼續學習的一種手段,員工培訓在幫助公司迎接競爭性挑戰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員工培訓可以有效地幫助公司創造價值或贏得競爭優勢,重視員工培訓工作的公司會比他們的競爭對手錶現出更好的經營業績,更有信心迎接競爭性挑戰。培訓不僅透過員工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業產出的效率和價值使企業受益,而且增強員工本人的素質和能力,使員工受益。故有人說,培訓是企業送給員工的最佳禮物。培訓是管理的前提、培訓是管理的手段。培訓不僅為管理創造了條件,其本身就是一種管理的手段,即培訓透過滿足員工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來激發員工的幹勁和熱情。企業同時應把培訓作為管理的機會和途徑,以及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手段,圍繞企業的任務和目標來實施培訓,並透過培訓溝通上下級的聯絡,掌握工作進展狀況,達成相互理解與支援,共同不斷提高工作績效。

  為了充分了解公司員工思想現狀,瞭解公司對員工培訓要求和規劃,建瞭解統化、結構化的公司內部培訓體系。本人在xx製藥有限公司範圍內採取問卷的方式進行了一次培訓需求調研,共發出問卷36份,回收問卷35份,其中有效問卷34份,中層管理人員問卷4份,主管級及員工級30份,現簡要對問卷結果加以統計與分析。

  二、調查時間、地點、方法

  1.調查時間:xx.08.

  2、調查地點:xx製藥有限公司

  3、調查方法:採取問卷式調查

  企業經營管理的調研報告 篇7

  根據目前公司的培訓現狀,為了讓公司的培訓更有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培訓體系:

  1、強化員工責任心的培養。針對本公司的工作情況和工作特性,對員工加強質量意識的培養,使員工充分意識到缺乏責任心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及給公司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保證生產有序地進行。

  2、加強員工之間相互溝通。不定期的和公司員工進行交流,使員工的意見能夠及時反饋,發現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便於部門之間以及領導和員工之間的的相互瞭解和協調。

  3、調整人員配置、促進員工技能發揮。針對每個員工的特點對其崗位進行調整和安排,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特長,避免人才浪費。

  4、加強團隊融合提高團隊素質。多進行一些團對活動和考核,以便加強團隊合作,從整體上提高整體素質。

  加強員工培訓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改變員工的平庸工作行為,儘可能降低管理成本,克服不可測性,保證質量低劣的員工無法進入,有效降低優秀員工的流失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對各類員工進行不同目的的分類培訓,以滿足不同員工的不同需求。加強員工培訓,在良好的人際關係,相互配合的工作環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可以更好的激發員工工作的熱情和鬥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將自然地傾瀉出來,自覺與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儘可能好,不僅讓員工覺得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時對企業有了滿足感和歸屬感。也使企業和員工得到共同的發展,真正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

  企業經營管理的調研報告 篇8

  一、企業概況

  實收資本xxxx,公司下設工程部、財務部、銷售部、辦公室等職能科室。目實現銷售收入xxxxxx元。

  二、自查情況

  根據貴局大檢查安排意見,我們重點對本企業20xx年至20xx年5月底以前的納稅情況進行了自查,自查結果為:

  1。 營業稅檢查情況:截止20xx年5月底,本企業少繳營業稅:xxx元;城建稅:xxx元;教育費附加:xx元;土地增值稅:xxx元;水利基金:2xxx元;少繳稅的主要原因是:20xx年6月公司競拍土地12。64畝,當時的成交價為每畝地500萬元,原計劃土地拿到後能儘快開工建設,加快資金回籠,但由於在拆遷過程中個別住戶設定障礙,以至於拖到現在無法拆遷,加之大部分住戶的安置補償、過渡費等費用使企業資金週轉出現了嚴重的困難,因此造成了稅款的拖欠。

  2。 代扣稅檢查情況

  根據稅務局要求,我們對建築企業的稅收情況進行了認真的監督,並積極進行了代扣代繳,儘管如此目前還有一些問題:

  ①由於工程未決算,目前已付工程款xx元,工程款暫未代扣稅金。

  ②其他由於正在辦理外派證,已付xx元,暫未代扣稅金。

  經過自查,我們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除積極補交稅款外,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學習稅收知識,改正錯誤,遵紀守法,照章納稅,為國家富強,企業發展盡我們應盡的義務。

  企業經營管理的調研報告 篇9

  8月15日下午,到壯鄉公司開展調研,據瞭解公司屬於收購專案,產能比較小,但因位於雲南省第二大鎮八寶鎮,地處雲南、廣西、貴州三省交界,所受外界競爭壓力相對其他區域比較小,從20xx年11月份以來,盈利已經超過1500萬元,由於該公司前身在剛建成投產一年後就被海螺收購,在股權收購協議履行上還比較順利,尚未發現難以處理的遺留問題。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權證比較齊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跟當地政府部門溝通協調難度比較大,跟當地銀行打交道也比較困難,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作的開展。

  8月16日下午,到文山海螺公司開展調研,透過走訪、現場實地檢視,瞭解到文山海螺公司是文山州重點建設專案之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公司位於雲南省文山州硯山縣平遠鎮阿三龍村324國道旁,距昆明220公里。公司於20xx年4月9日正式註冊成立,專案計劃投資18億元人民幣,專案規劃建設兩條日產4500噸新型幹法熟料生產線,年產220萬噸水泥粉磨系統,配建9MW低溫餘熱發電系統,建成後可年產優質熟料300萬噸,優質水泥450萬噸,建成後將成為雲南省的水泥生產公司。

  20xx年8月18日上午,到昆明宏熙公司開展調研,透過走訪、座談,現場就企業提出的日常經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予以解答,現把座談提出的問題梳理如下:

  第一,關於礦山銷售合同的解除,原合同無可操作性,對方在交接前已投入較大的設施並提出索賠,存在合同糾紛,需馬上解除合同,存在哪些法律風險。

  第二,石灰石礦山開採、運輸外包合同,轉讓方在管理權移交後6個月過渡期內完成合同解除手續,原公司的石灰石礦山開採、運輸外包是與兩個自然人簽訂合同,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

  第三,公司於6月10日成立了清欠組,至7月10日已和欠款單位全部核對清楚,全部取得書面對賬單,已收回賬款44萬元,但截至8月6日承接債權清單款項仍有1844.73萬元未及時收回,需要如何規避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風險。

  第四,公司有7名員工與原公司勞動合同未終止,且與新公司未簽訂勞動合同,現要求公司協調解除勞動合同及經濟補償問題,目前公司等於在給他們放假,具體應該如何操作;另有一部分人不來上班主動提出辭職,但老股東方不同意他們辭職,能否直接接觸勞動合同。

  第五,公司礦山徵地補償、附近道路徵地補償及環保汙染賠償等問題。

  第六,昆明洪熙公司外供電線路由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石林供電有限公司供電,線路從石林變電站水泥線至公司總降全長為1.8千米,加盟海螺前存在公司內部對外供電情況,按照南方電網管理制度,屬於違章供電行為,如何規避風險。

  第七,供應部門相關人員反映,在新老股東交接期間有一批煤炭,原股東方簽訂的價格比較高,質量考核條款基本上沒有,海螺接手後驗收質量不合格,要求退貨,但對方一直不協助解決,如果直接扣除煤款,是否存在法律風險。

  第八,水泥質量控制方面,該公司相關管理人員反映,公司質量糾紛小的爭議比較多,還未產生較大的訴訟糾紛,對出現的問題應該怎樣操作才能避免產生法律風險。

  第九,公司以前採取用水泥充抵煤等材料貨款的情形,有財務人員受煤老闆委託去銷售一部分水泥,也有沒受到委託就把部分水泥進行銷售的情形,對公司財務人員的這種行為到底是代表公司行為還是個人行為,會產生哪些法律風險。

  企業經營管理的調研報告 篇10

  內容摘要:我國企業對透過崗位分析加強崗位管理規範化的態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規範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絕大多數企業進行過組織結構調整和人員調整,且主要以小範圍的區域性調整為主。企業崗位分析的結果主要應用於考核、招聘、薪酬設計和人員崗位調整等領域。企業對崗位分析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的認同感高度一致。不同背景企業崗位管理情況存在一定差別。

  關鍵詞:企業 人力資源管理 崗位管理 應用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命題之一是解決人與組織的關係問題,這一命題自然地集中在人與組織的結合點——崗位的管理上。以崗位分析為核心的崗位管理是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反映一個企業管理的規範化水平。

  一、我國企業當前崗位管理的總體狀況

  我國企業對透過崗位分析加強崗位管理規範化的態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規範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在調查的1883 家企業中,92%的企業認識到透過崗位分析加強崗位規範化管理的重要性,其中,51.8%的企業做過崗位分析,41.4%的企業正在做或準備做崗位分析。這表明,我國企業透過崗位分析加強崗位規範化管理的態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僅有51.8%的企業做過崗位分析,企業崗位管理規範化水平仍比較低。

  絕大多數企業進行過組織結構調整和人員調整,且主要以小範圍的區域性調整為主。調查顯示,在進行崗位分析前,81.7%的企業對自身組織結構都進行了調整,其中,進行區域性調整的企業佔60.4%,調整較大的企業佔21.3%,沒進行調整的企業僅佔18.3%。有76.3%的企業透過崗位分析對人員進行了調整,其中,人員調整大的企業僅佔10.1%;人員區域性調整的企業佔66.3%;另有23.7%的企業沒有進行人員調整。這表明,大多數企業在崗位分析之後進行了人員調整,但調整幅度主要以小範圍區域性調整為主。

  企業崗位分析結果主要應用於考核、招聘、薪酬設計和人員崗位調整等領域。企業進行崗位分析的結果主要應用於考核的佔36.2%、招聘的佔34.3%、薪酬設計的佔33.3%、人員崗位調整的佔31.5%;而應用於培訓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僅佔23.1%和10.9%,比例較低。

  企業對崗位分析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作用的認同感高度一致。87%的企業認為崗位分析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其中,9.4%的企業認為作用非常大,31.7%的企業認為作用很大,46.3%的企業認為作用較大。另有10.1%的企業認為有一點作用,僅2.2%的企業認為沒有發揮作用。

  二、不同地區企業崗位管理狀況

  西部地區企業崗位管理水平規範化明顯低於東中部地區企業。東部地區做過崗位分析的企業比例最高,為59.1%;中部其次,為51.5%;西部較低,為47%。西部地區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幅度和人員調整幅度最大。西部地區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大的比例最高,為31.8%;東部地區其次,為20.7%;中部地區最低,為15.1%。從企業人員調整情況看,西部地區企業人員調整幅度最大,人員調整大的企業佔15%;而東部地區企業進行人員調整的比例最小,有25.6%的企業沒有進行人員調整。企業組織結構和人員調整幅度大,

  反映出西部地區企業的管理模式正發生重大改變。

  不同地區企業崗位分析結果應用稍有差別。東部地區企業崗位分析結果主要應用領域是考核、招聘、薪酬設計,中部地區企業主要應用於考核、薪酬設計、人員崗位調整,西部地區企業主要應用於考核、人員調整、招聘。東中部地區企業越來越認識到薪酬設計對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性,並逐漸將崗位分析的結果應用於薪酬設計領域。

  三、不同性質企業崗位管理狀況

  集體企業正規化管理意識兩極分化,私營企業管理正規化水平較低。從企業性質來看,國有企業、非國有股份企業及外資企業“做過”、“正在做或準備做”、“不打算做”崗位分析的比例差別不大;集體企業中,做過崗位分析的企業佔60.7%,為最高,但也有14.3%的企業不打算做崗位分析,這表明集體企業管理意識兩極分化;私營企業中,做過崗位分析的企業佔47.1%,低於其他企業,這表明私營企業還不太重視管理正規化。

  集體企業組織結構和人員調整的比例和幅度最大,外資、港澳臺企業和非國有股份及有限責任企業進行調整的比例和幅度相對較小。94.1%的集體企業進行了調整,其中進行較大調整的佔29.4%,進行區域性調整的佔64.7%。外資、港澳臺企業和非國有股份及有限責任企業進行調整的比例和幅度相對較小,有超過20%的企業基本沒有進行組織結構的調整。從人員調整的情況看,集體企業人員調整的幅度和調整比例最大,人員調整大的企業佔17.6%;非國有股份和有限責任企業的調整幅度最小,僅有5%的企業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外資、港澳臺資企業調整比例最小,31.6%沒有進行人員調整。

  不同性質企業崗位分析結果應用領域稍有差別。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的崗位分析結果主要應用於考核和薪酬設計;集體企業主要應用於薪酬設計和考核;外資、港澳臺資企業、私營企業和非國有股份及有限責任企業主要應用於招聘和考核。這表明,國有和集體企業越來越認識到薪酬設計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過去平均主義的分配方式已經明顯不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並根據崗位分析和評價的結果逐漸拉開收入差距。

  四、上市與非上市企業崗位管理狀況

  上市企業管理規範化水平明顯高於非上市企業。境內外都上市的企業崗位管理規範化程度最高,做過崗位分析的比例高達72.5%;非上市的企業崗位管理規範化程度最低,做過崗位分析的比例僅為47.3%;境內上市、境外上市或擬上市企業做過崗位分析的比例差別不大。

  擬上市企業的組織結構調整幅度最大,企業上市有利於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提升。擬上市的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大的佔28.9%;境內外都上市的企業100%都進行了組織結構調整。

  上市企業更注重把崗位分析的結果應用於薪酬設計。境內外都上市的企業崗位分析結果主要應用於薪酬設計和考核;沒有上市的企業、擬上市企業主要應用於考核和招聘。這表明上市企業更注重把崗位分析的結果應用於薪酬設計,來提升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

  上市企業更加認同崗位分析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和地位。上市企業認為透過崗位分析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佔54%;非上市企業認為透過崗位分析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不到40%,低於上市企業。

  五、不同規模企業崗位管理狀況

  企業資產規模越大,企業崗位管理規範化程度越高。企業資產額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3000萬元至1.5億元的企業、1.5億元至3億元、3億元以上的企業做過崗位分析的比例分別為:42%、52.2%、52.8%、58.9%。從企業的銷售額來看,也有類似規律。這表明,企業的規模越大,管理的層級越多、管理的複雜程度越大,越需要透過崗位規範化管理提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

  企業規模越大,組織結構調整的比例越大。資產額3億元以上的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幅度最大,28.1%的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大;資產額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幅度最低,只有16.1%的企業進行了組織結構的大調整。從企業銷售額看,也有類似的規律,即銷售額越大,調整幅度越大。

  企業規模越大,薪酬設計受崗位分析的結果的影響越高。資產額3億元以上企業的崗位分析結果主要應用於考核、薪酬設計和招聘;資產額1.5億元至3億元企業主要應用於考核、招聘和薪酬設計;資產額3000萬元至1.5億元的企業主要應用於考核、招聘和薪酬設計;資產額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主要應用於考核、招聘和人員崗位調整。

  企業規模越大,越認同崗位分析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資產規模3億元以上的企業認為透過崗位分析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和“很大”的比例佔45.3%;資產規模1.5億元至3億元企業的比例佔39.1%;資產規模3000萬元至1.5億元的企業佔38%,資產規模3000萬元以下企業的比例佔37.8%。

  六、不同行業企業崗位管理狀況

  採掘業企業做過崗位分析的為79.2%,高於其他行業;其次是公用事業類企業,佔61%;金融保險和建築業企業做過崗位分析的比例較低,分別為47.9%和48.7%。

  從組織結構調整情況看,農林牧漁業企業調整比例最大,95%的企業都進行了組織結構調整;批發零售餐飲業企業的調整幅度最大,進行組織結構大幅調整的佔46.7%;採掘業企業調整幅度最小,調整大的企業所佔比例僅5%。

  從人員調整看,採掘業企業調整比例和幅度最大,所有受調查的企業都進行了人員調整,且絕大部分企業以較大範圍的人員調整為主,人員調整大的企業佔89.5%。通訊與資訊科技(IT)及製造業企業調整幅度最小,進行較大範圍人員調整的企業不到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調整比例最小,進行人員調整的比例為67.6%,低於其他行業的企業。

  從崗位分析結果應用看,農林牧漁業、製造業、批發零售餐飲業、房地產業、金融保險崗位分析的結果主要應用於考核和招聘;採掘業企業主要應用於薪酬設計,公用事業企業主要應用於人員調整和考核;建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主要應用於考核和薪酬設計;通訊與資訊科技(IT)、社會服務業主要應用於招聘和人員崗位調整。

  從對崗位分析的認知度看,農林牧漁業、採掘業、製造業等生產型企業對崗位分析的認知度更高一些;而通訊與資訊科技(IT)、金融保險、批發零售餐飲業等服務型企業對崗位分析的認知度較高,相當一部分企業認為透過崗位分析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較小或沒有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