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生產調研報告7篇

糧食生產調研報告7篇

  在當下社會,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糧食生產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糧食生產調研報告1

  由於人增地減,農業生產基礎較弱,自然災害頻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糧食需求的壓力不斷增大的狀況,貴州省糧食生產發展仍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農業資源和有利條件,加強糧食綜合增長能力建設,構建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使糧食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潛力。

  貴州省一直重視糧食生產,長期堅持“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

  由於人增地減,農業生產基礎較弱,自然災害頻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糧食需求的壓力不斷增大的狀況,貴州省糧食生產發展仍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農業資源和有利條件,加強糧食綜合增長能力建設,構建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使糧食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潛力。

  一、耕地資源潛力

  1、嚴格建立耕地保護制度,確保糧食發展。認真按照《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嚴格土地利用規劃,使現有70%耕地用於種糧,奠定糧食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

  2、加強以水利建設和實施坡改梯工程為重點的基本農田建設,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耕地質量。貴州是個喀斯特的山區省份,基本農田建設普遍薄弱,保灌面積小。而形成中低產耕地的主要原因,其中佔比重大的旱地普遍是坡度大,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為此,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基本農業田建設,增強抗災能力,擴大旱澇保收、穩產高產農田面積,是構建糧食發展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按“九五”全省年新增17.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的速度,提高到每年新增25萬畝,以每畝新增糧食100公斤計,至20xx年糧食總產可增加30萬噸以上。

  3、我省自1991年開展了以坡改梯為主的基本農田建設,12年累計實施912萬畝,使近50萬畝坡耕地變成稻田,使14686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12年累計增產糧食160.9萬噸。今後我省將繼續實施坡改梯,以現在的速度,至20xx年可使糧食總產增加80萬噸以上。

  4、加強以培肥地力為中心的中低產田(土)改造,全面提高耕地肥力。透過增施有機肥,大力發展綠肥,推行秸稈還田,結合進行“瘦變肥、薄變厚、坡變梯”的土地整治和推廣等高帶狀種植、綠肥聚壠、免耕栽培、生物固埂等措施,從根本上改善土壤環境,單產可提高近50%。按全省計劃每年改造50萬畝的程序,至20xx年累計可改造中低產耕地300萬畝,糧食總產可增加30萬噸以上。

  5、加強防治土地水土流失,合理開發後備耕地資源。貴州農業發展要根本解決長遠的糧食問題,有效地增強糧食發展後勁,必須樹立依靠全部土地的觀點,合理開發“四荒”耕地。從現在起至20xx年,若以20個土地大縣,每縣墾複3萬畝,40餘個中等縣,每縣墾複1萬畝,加上其它零星分散荒地與廢棄地的利用,全省耕地增加100萬畝左右,使糧食總產可至少增加約24萬噸。

  二、生態條件潛力

  貴州雖然地處高原,但由於受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的影響,氣候較溫暖,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雨量充沛,為農業綜合開發與糧食生產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據農業部xx年《中國南方糧食結構最佳化研究》資料,認為貴州生態氣候條件對糧食總量的近、中期理論預測,其糧食總產潛力為1468.7萬噸,潛力指數為43.16%。這些都說明貴州在充分利用光溫水資源條件、提高耕地利用潛力和提高複種指數,糧食總產可在現有基礎上增加364.4萬噸。

  三、生產條件潛力

  1、開發冬季農業,利用冬閒耕地擴大複種面積。目前,貴州夏糧比重仍然偏低,其主要原因是約仍有500萬畝冬閒田土的影響。近期除保留少數冬水田、囤水田之外,應採取大力發展耐瘠、耐旱、生育期較短,利於茬口銜接的馬鈴薯、大麥和多種胡豆、豌豆等,既增加夏糧產量,又利於緩解糧菜爭地與人畜爭糧的矛盾。若減少一半的冬閒田土用於種糧,使夏糧總產比重可提高近4個百分點,即可增產糧食約45萬噸。

  2、利用秋糧收後的時空,增種一季晚秋糧食作物。從貴州農作物生長普遍兩季有餘、三季不足,或一季有餘、兩季不足的氣候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晚秋時空季節的光熱水土資源,大種晚秋作物,發展秋洋芋、秋紅苕、秋蕎等100萬畝,按畝產100公斤,即可增加糧食10萬噸。

  3、利用熱量條件較好的區域,完善改制力度,增加糧食產量。旱地可利用作間套多熟制,擴大兩熟與三熟或三熟四作面積,至少可利用佔旱地20%以上面積擴大糧面。稻田,在海拔600米以下,並有水源保證的面積,約有200萬畝,採取一季中稻蓄留一季再生稻,平均畝產可達100公斤左右。為此,利用熱量條件較好的中低海拔區域,加強耗作制度改革,增加糧食的潛力可達30萬噸以上。

  四、科學技術潛力

  1、加快糧食品種更新步伐,提高種糧效益。針對貴州立體農業明顯,生態型別多樣,栽培水平懸殊較大的特點,因地制宜選用與搭配“豐、優、抗”兼備的品種,做到品種對路,熟期配套,佈局合理,進一步為提高單產打下基礎。貴州多年生產實踐證明,採取更換和更新糧食作物品種在多項增產技術措施中,可起到15%以上的作用。

  2、堅持良種良法,普及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糧食單產。近年來各地在“六普及、三提高”重點適用技術示範帶動下,廣泛推廣的保溫育秧、育苗移栽、地膜覆蓋、葉齡摸試、半旱式栽培、秸稈還田、配方施肥、改制複種、分帶輪作、與綜合防治病蟲鼠害等一系列先進適用技術,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最佳化調整結構,提高糧食產量,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3、突出抓好稻、玉、芋、麥作物生產,確保糧食總量穩定增長。水稻、玉米、馬鈴薯、小麥是貴州四大主體作物,對確保糧食穩定增長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突出抓好四大主體作物生產結構調整中,應把玉米和馬鈴薯的生產與加工產業化,作為糧食發展的新舉措:

  一是在確保稻穀總產量穩定增長的同時,逐步把約計200萬畝“三年兩不收”的望天田,透過“水路不通走旱路”,用於擴種雜交玉米,其玉米單產可比種水稻穩定增長10—20%;

  二是在旱地分帶輪作中,無論採取何種分帶種植方式,都應考慮玉米單產水平不能下降;

  三是在旱地擴大間套種植方式中,應努力擴大馬鈴薯的種植比例,並在熱條件較好的區域,不斷擴大二季馬鈴薯的面積;四是要加強四大作物“種子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快完善主導作物品種培育、篩選、更新和提純。

糧食生產調研報告2

  xx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近年來,xx縣把發展壯大糧食生產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切實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實現糧食生產的快速發展,種植業面積和產量也逐年增加,為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貢獻。

  一、xx縣農業概況

  xx縣轄10個鄉(鎮)145個行政村,境內有三個大型國營農場和森工系統8個林場,縣域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是42萬人,其中縣域人口32萬人,縣屬農業人口21.5萬人,農戶5.7萬戶,縣屬耕地面積238.4萬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是11畝,xx縣處於第二積溫帶和第三積溫帶之間,年平均氣溫3.3℃,10℃以上有效積溫xx -2700℃年降水量550mm左右,無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時。農業氣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風、蒸發量大;夏季溫熱、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秋季短促、降溫快切氣候多變;冬季漫長而嚴寒。

  二、糧食生產情況

  xx縣是全省重點商品糧生產縣份之一,近年來,xx縣始終遵循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確保總產這一宗旨和原則,特別是近三年來xx縣的糧食生產在穩定面積、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糧食作物面積逐年增加,糧食總產穩中有升。xx年,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6萬畝,總產53.4萬噸;xx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9.6萬畝,總產58.4萬噸;xx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09萬畝,總產72.8萬噸。xx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xx年糧食總產居全市之首。

  三、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基地,擴規模,切實增加糧食總量

  xx縣緊緊依託地域優勢,自然條件和農民的種植經驗,不斷擴大糧食生產規模,增加糧食總量,促進了糧食產業發展。近年來,已建立了萬金山鄉、青原鎮、xx鎮、朝陽鄉水稻,七星泡鎮、朝陽鄉、夾信子鎮玉米,尖山子鄉、七星河鄉、青原鎮、七星泡鎮、xx鎮大豆,小城子鎮、龍頭鎮雜糧雜豆四條優質糧食生產產業帶,糧食生產基地面積200萬畝以上,xx年,全縣共落實糧食生產基地209萬畝,其中水稻基地26.8萬畝,總產14.4萬噸,玉米基地63.3萬畝,總產39.5萬噸,大豆基地108萬畝,總產16.3萬噸,雜糧基地11.2萬,總產2.6萬噸。

  (二)、抓宣傳,落政策,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生產

  xx縣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糧食工作領導小組,從全縣抽調100名機關幹部進駐鄉鎮、村屯開展糧食生產的宣傳和政策貫徹落實工作。縣直機關幹部帶著全縣統一印製的宣傳資料到村屯透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兩委會進行宣傳,同時,到農戶家中走訪宣傳,重點向農民講解發展糧食生產的重大意義和國家關於種糧補貼政策,教育和引導農民發展糧食生產。近年來,累計已舉辦糧食生產專題電視講座21期,透過會議、科技大集、走訪向農民發放宣傳單12萬份,印發宣傳資料彙編1.5萬冊,印發直補政策宣傳單5.6萬份,張貼宣傳標語3,500幅。在糧食生產政策落實上,三年來,累計落實糧食直補面積715.5萬畝(xx年237萬畝的,xx年240.1萬畝,xx年238.4萬畝),水稻良種補貼面積74.24萬畝(xx年21.5萬畝,xx年25.97萬畝,xx年26.77萬畝),大豆良種補貼面積80萬畝(xx年10萬畝,xx年10萬畝,xx年60萬畝),玉米良種補貼20萬畝(xx年20的萬畝)。此外,xx縣還根據全縣糧食生產的實際情況,謀劃了發展糧食生產工作總體思路,制定了具體工作目標,強化了各項措施,已經形成發展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x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工程,xx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打造百萬噸糧食生產縣的工作目標,並計劃到xx年實現這一目標。(三)、提質量,增效益,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

  圍繞提高糧食質量,增加種糧經濟效益,xx縣採取建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培育標準化示範戶等方式,狠抓了農業投入標準,農時標準、整地標準、播種標準等關鍵環節。為提高技術到位率,縣農技推廣中心編寫了《xx縣主要農作物生產技術標準》,並印發到鄉鎮、村屯,發放到農戶手中。同時,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村屯、農戶家中、田間地頭、對農民實行面對面指導和服務,引導農民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糧食產量。青原鎮新城村xx年建立的大豆高產建立核心區平均畝產達到257公斤,超過全縣完成建立指標。近年來,全縣共建的糧食作物標準化示範園區85個(xx年20個,xx年25個,xx年40個)其中國家級6個,省級10個,市級25個,縣級44個,示範區農戶平均增收1,500元。為了提高糧食品質,三年來,全縣共建立糧食作物種子繁育基地30萬畝,其中大豆27萬畝,水稻3萬畝,保證了糧食生產良種需要。在糧食作物種子的應用上,大豆主推懇豐16、黑農37、黑農41、黑農44;玉米主推綏玉7、東農248、龍單13;水稻主推空育131、綏粳4、綏粳的12。糧食作物主推及專用品種推廣面積達到100%,良種應用率達到100%。

  (四)、強農藝、興科技、積極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

  xx縣在發展糧食生產上,始終堅持科技興糧戰略,堅持農機農藝、良種良法相結合,大力推廣模式化栽培,發展科技生產增效作用。一是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培訓工作。全縣每年舉辦科技培訓班都在350期以上,培訓農民在6萬人次以上,投入科技培訓經費三年累計達到200萬元。透過培訓農民科技素質普遍提高,每戶都有一個種田明白人,加快了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二是推廣先進的糧食生產技術。近年來全縣在發展糧食生產上重點推廣的大豆壟三栽培、大壟密植、小壟密植、深窄密,玉米通透性栽培,水稻機插深施肥、神魚生態除草、三超栽培,小麥模式化栽培,農業技術到位率達到100%。三是積極應用糧食增產技術。重點是應用秋季深松整地和水稻大棚育秧技術。每年整地面積都在90萬畝左右,深松面積在50萬畝以上,透過整地不但改善了土壤結構,而且產量顯著增加,增產幅度在15%左右。xx年透過對朝陽鄉曙光村的一塊1500畝大豆畝產百斤左右的地塊實施深松整地,xx年,大豆產量經過實測,畝產達到165公斤,增產幅度達到60%以上。水稻育秧上重點推廣大棚育苗,每年新增大棚面積都在20萬平方米左右,xx年秋季新增育秧大棚92萬平方米。xx年在青原鎮興旺村建了一個佔地2. 5萬平方米的育秧小區,並建立了一個3,000畝的水稻高產栽培示範區,xx年,水稻畝產平均達到650公斤,個別地塊畝產達到700公斤以上。水稻大棚育秧拉動全縣水稻單產平均達到600公斤以上。四是努力提高糧食品質,在優良品種的選用上堅持按照適宜區種植,避免了越區種植,加快了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步伐,實現了xx縣區域內品種的統一化、專用化和優良化。

  (五)增投入,打基礎,努力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xx縣在財政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制定了糧食生產扶持政策,重點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秋季農業三項重點工作,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三年來,縣財政累計投入糧食生產扶持資金950萬元,其中xx年150萬元(深松整地10萬畝,畝補貼5元,合計補貼50萬元,秋季水利工程補貼60萬方,每方補貼1元,合計補貼60萬元,水稻育秧大棚補貼8萬平方米,每平方米補貼5元,合計40萬元)。xx年280萬元(深松整地12萬畝,每畝補貼10元,合計補貼120萬元,秋季水利工程補貼70萬方,每方1元,合計補貼70萬元,水稻育秧大棚補貼10萬平方米,每平方米補貼9元,合計補貼90萬元)。xx年520萬元(深松整地補貼12萬畝,每畝補貼10元,合計補貼120萬元,秋季水利工程補貼80萬方,每方補貼1元,合計補貼80萬元,水稻育秧大棚補貼32萬平方米,每平方米補貼10元,合計補貼320萬元)。三年累計完成秋整地260萬畝,實現了三三輪耕目標,完成水利工程300萬方,新建水稻育秧170萬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六)抗災害,奪高產,確保大災之年糧食總產不減

  近年來,xx縣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春季低溫乾旱,夏旱和秋旱,特別是xx年的夏旱最為嚴重,全縣受災面積192.6萬畝,其中嚴重乾旱面積104.2畝,瀕臨絕產面積13.4萬畝。災情發生後,xx縣委、縣政府向全縣發出了“全縣人民總動員,眾志成城抗夏旱”的號召,並確定了“保糧食作物、保水田、保種子田、保科技示範園區”的工作思路,透過採取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抗旱資金投入、組織科技人員下村指導、搶修灌溉工程、應用節水灌溉技術等措施,集中全縣力量開展抗旱救災工作。在抗旱期間,全縣3,038眼抗旱機電井全部啟動,每天出動抗旱人員平均達1.8萬人次,車輛1.2萬餘輛,澆灌總面積達到145萬畝。在資金投入上,共投入1,605萬元,其中縣財政投入510萬元,農民自籌890萬元,縣內龍頭企業幫扶50萬元,全縣職工幹部捐款55萬元,縣直部門幫扶100萬元。利用抗旱資金全縣共維修抗旱機電井1,500眼,新打抗旱水源井915眼,購買人工增雨火箭彈和防雹彈1,050枚,下襬抗旱柴油500噸。透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xx縣的抗旱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糧食總產達到58.4萬噸,比xx年增加了5.4%,從而實現了受災不減產的工作目標,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四、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差,制約糧食生產發展。近年來,由於村集體和農民投入能力嚴重不足,搞水利工程建設籌資難的問題一直未能解決,導致水利工程欠帳較多,遇有災害農民損失慘重。

  (二)農機裝備落後,缺少大型農機具,耕作水平較低。目前農民使用的農用拖拉機大部分是在30馬力以下,在整地上缺少大機械,現有大機械馬力不足,達不到標準化深松整地要求,影響到整地效果。

  (三)農民種糧收入減少,投入相對不足,形成惡性迴圈。由於農資價格的上漲和糧食價格的下調,形成了投入和收入剪刀差,使農民種糧效益逐年下滑,農民種糧積極性嚴重受挫。

  (四)農民素質差,種田水平低,先進技術沒有實施到位。部分農民仍然沿襲陳舊的耕作方式,雖然縣、鄉多次舉辦培訓班、電視技術講座。但是有些農民就是不接受,有些應用了但是因為到位率較低,沒有發揮出先進技術增產增收的作用。在推廣水稻大棚育秧和深松整地上,有些農民就有牴觸情緒,不接受。

  (五)龍頭企業小,帶動能力差,市場拉動力弱。在糧食市場價格波動起伏大的情況下,龍頭企業的作用尤為重要,縣內的龍頭企業加工規模小,除了水稻外,其它糧食品種只能原字號出售,並且除市場價,沒有價格保障。

  五、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努力提高現代農業物質裝備水平

  (一)、加強農機化建設。以國家實施農機補貼政策為契機,積極向上爭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大力發展農機作業合作社,服務公司。透過發展農機化,推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同時,加快現代農業作業區建設,抓好北崗現代化農業試點工作,帶動全縣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xx年農機合作社要發展到10個,農機作業率達到95%以上,完成秋耕整地90萬畝,其中深松整地60萬畝。同時,紮實推進水稻育秧大棚建設,增加育秧總量,擴大機插面積,提高耕作水平。

  (二)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積極爭取中央、省級扶持資金,增加縣級財政投入,重點在水源建設、改造中低產田、節水灌溉和保障農村飲水安全上加大力度,建設一批控制性水源工程,增強水資源控制能力,完善農業生產條件。xx年,全縣新增水田2萬畝,新增改善除澇面積5萬畝,新增農田灌溉機電井1,000眼,新增農村人飲安全深水井10眼,完成水利農民自籌1,500萬元。

  (三)加強土地肥力建設。大力實施沃土工程,鼓勵農民多積、多造、多施農家肥,加大秸稈根茬還田力度,實施保護性栽培。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範圍,提高施肥水平。xx年,全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擴大到100萬畝。

  二、大力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產業,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也是實施全省千億斤糧食產量工程和xx縣百萬噸糧食生產縣規劃的一項重大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縣要圍繞建設安全優質糧食生產基地,突出抓好糧食產業。

  一是建立優質糧食生產基地。按照增加玉米、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大豆種植面積的“兩增一穩”工作思路,面向市場和企業需求,最佳化糧食生產結構,在提高單產和品質上下功夫,保持糧食生產的穩定增長。xx年,全縣優質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要達到210萬畝。

  二是依託龍頭企業發展專品種生產。依託宏達生物、北大荒米業、七星米業、天龍米業、羅麥生物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優質玉米、水稻、大豆等品種生產,全縣糧食作物專品種生產面積要達到100%。

  三是建立標準化糧食生產基地。重點要在良種應用、深松整地、精量點播等方面下功夫,引導農民按照農業標準化組織糧食生產,全縣糧食作物標準化率要達到100%。四是加大防災減災力度。以抓好防汛抗旱和主要病蟲害防治為重點,加強預報預測,及早謀劃落實防災減災措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向減災要產量、要效益。

  三、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強力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

  一要抓基地建設。依託現有的宏達、北大荒、羅麥等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圍繞構築“大豆、玉米、水稻、雜糧等糧食產業鏈,加快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建設,促進糧食產業發展。

  二要抓龍頭企業。樹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思想觀念,進一步加大對現有龍頭企業技術改造和市場開發的扶持力度,促使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依託豐富的糧食資源,大力引進新上一批糧食精深加工企業,努力完成群龍共舞的糧食產業化格局。

  三要抓利益連結。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採取簽訂購銷合同和保護價收購等各種形式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連結機制,帶動基地和農戶發展。同時,引導企業、農民組建糧食生產協會,發揮協會和農村經紀人在糧食產業化經營中的組織生產、開拓市場、簽訂訂單、保障農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xx年,糧食作物訂單面積要達到播種面積的90%以上,全縣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60個。四要抓品牌。鼓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整合優勢品牌,組建企業集團,使我縣知名品牌借龍頭做大做強,基地和企業借品牌增量增效。全縣重點培育和打響“益香禾”大米品牌,提升產品知名度,擴大市場份額,拉動產業發展。

  四、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科技支撐

  (一)創新農業科技體系。抓好與黑龍江農業職業學院的院縣合作共建工作,構建我縣與高等院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新型農業科技體系,及時將院校的人才、技術和科技成果引進、消化和吸收,增加我縣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推動我縣傳統農業技術全面升級。

  (二)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探索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有效機制和力法,真正建立起科技指導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技推廣新機制。大力推廣大豆大壟密植、小壟密植、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水稻缽體育苗栽培等先進技術。抓好科技示範工程建設,加快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步伐。

  (三)實施良種化工程。加快糧食作物良種的選育、引進、繁育和推廣工作,加快糧食作物品種的更新換代,挖掘良種的增產增收潛力。xx年,全縣落實糧食種子繁育基地面積8萬畝,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四)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抓好標準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工作,全面普及糧食作物標準化生產技術,完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組織農民按標準進行生產。抓好標準化示範區建設,縣、鄉、村都要有糧食標準化示範區、高產建立示範田,村屯要有示範戶,透過示範帶動把先進科技成果、高新技術和管理經驗應用到糧食的生產實踐中,發揮示範區的輔射帶動作用。xx年,全縣糧食作物標準化實施面積佔總播種面積100%以上。

  (五)加快培育新型農民。按照“圍繞主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發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和專業培訓機構,採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技術服務等方式,對農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全面普及農業標準化知識,提高農民實施標準化的能力。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xx年,全縣計劃培訓農民6.5萬人次。

  (六)抓好社會化服務。根據農村的新情況、新變化,教育引導縣、鄉、村幹部,創新工作方法,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為發展糧食生產提供各種有效服務。重點從農民最切身、利益最直接、受益最明顯的農業技術,農業植保、農業資訊、糧食購銷、農村金融等方面做起,踏踏實實為農民辦實事、做好事,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謀發展、抓落實、促和諧的合力,為發展糧食生產提供保障。

糧食生產調研報告3

  糧食是關係國計民生的特殊商品,糧食安全問題是重大戰略問題,直接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農業大國,糧食生產尤為重要。20__年全球出現糧食危機,新疆也把糧食安全問題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在自治區的安排部署下,各地區都制定了相應的工作目標和任務,並進行了層層落實。

  __縣遠離糧食產區,屬於糧食產、銷自行平衡縣。近年來,由於糧食比較效益較低,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糧食麵積和產量縮減,糧食安全問題也應引起高度關注。因此,認真研究和深化認識我縣糧食生產現狀,未雨綢繆,防患欲未然,對於穩定糧食生產,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對糧食不斷增長的需求,解決我縣未來糧食安全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__縣糧食生產現狀

  (一)糧食生產現狀:全縣土地總面積1581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5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2.2%。建國以來,__縣糧食生產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總產由一九四九年的194萬公斤增加到二oo八年的3086.75萬公斤。隨著種植業內部結構的調整,糧食作物內部結構由過去單一種植小麥逐步調整為以大豆為主、玉米和小麥為副的種植結構。大豆種植優勢明顯,產量高、品質優、效益好,是__縣的一項優勢產業,小麥、玉米的種植面積則相應減少。20__年,全縣小麥、玉米和豆類種植面積分別為3.28萬畝、1.48萬畝和7.89萬畝,總產量分別達到524.8萬公斤、888萬公斤和1617.45萬公斤。

  (二)糧食收購現狀。1998年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以來,我縣始終貫徹落實“敞開收購,順價銷售、收購資金封閉執行”三項政策,堅持按保護價敞開收購,98年收購小麥5721噸,收購玉米3329噸。隨著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和政策的變化,小麥和玉米兩種作物的種植面積減少,糧食收購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到20__年小麥收購量下降為327噸。為保護種糧農民利益,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20__年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糧食優惠政策,即:在落實國家每公斤價外直補0.2元,每畝地農資綜合補貼94元等政策的基礎上,縣財政給予小麥每公斤0.2元補貼,對小麥種植戶給予每畝10元補貼,對連片種植50畝以上的小麥種植戶給予每畝50元補貼,水費實行先徵後返。以上措施的出臺,使20__年收購小麥收購量上升為1800噸。

  二、__縣糧食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民種植小麥的積極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小麥價格增長緩慢,農資價格又在逐年上漲,雖然近年國家實施了取消農業稅、下發糧食直補等優惠扶持政策,但小麥的收益遠低於油葵、打瓜、油葵、蔬菜等農作物的收益,影響了農民種植小麥的積極性,有相當一部分農戶選擇放棄糧食種植。加上小麥生產規模小,商品率低,農民種植小麥收入少,其規模效應已成為長期制約我縣糧食生產的瓶頸,使我縣糧食生產的市場競爭力弱。

  (二)產業化發展滯後,糧食經營企業規模小,資金實力不足,經濟效益差、抗風險能力弱,難以做大做強。__縣糧食流通企業目前僅有糧油收儲有限責任公司,糧食取消定購任務後,糧食部門過去依賴政策支援的購銷企業,失去了堅強的後盾,糧食購銷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短缺、經營困難,已經難以擔負起市場調節的重任;糧食加工企業發展滯後,原有糧食局下屬一家麵粉加工企業現已改制轉產,現有的糧食加工業僅僅是一些小作坊。由於加工業發展緩慢,企業競爭力不強,影響了糧食規模的擴大。

  (三)糧食系統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取消了定購任務後,政府要充分掌握糧源發生了困難,糧食部門要掌握糧源,參與市場也缺少資金支援;糧食購銷市場放開後,糧食購銷個體經營迅猛發展,一方面,這種發展促進了糧食市場發育;而另一方面,這種發展又有失規範,個體經營戶究竟購入當地農民多少糧食,購進外地多少原糧和成品糧,他們銷售情況如何,都比較難以掌握和控制,這就給政府決策帶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些問題,政府決策部門必須提前預料,制定相應政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由於人員編制不足、機構不健全、行政事業經費緊缺、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等原因,糧食執法監督檢查和市場管理未能有效開展,滿足不了社會糧食流通的需要,影響糧食市場供需宏觀調控、糧食市場監督檢查、糧食安全管理、糧食市場資訊等正常工作的開展,對確保糧食安全工作帶來諸多的困難。

  (四)金融信貸在支援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一是糧食產業投入機制仍不健全,資金投入不足,存在著糧食企業投入渠道狹窄、缺乏糧食產業投入補償機制等弊端。二是貸款擔保落實難。三是農村保險機制、擔保機制不健全,制約資金投向糧食產業。

  三、對我縣糧食生產的幾點思考與建議

  (一)要加大組織領導。“民以食為天”,“無糧不穩”、“無糧則亂”,糧食作為特殊商品,關係到社會安定、政治穩定和國家安全。要按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1號檔案的要求,採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明確的綜合性措施,增加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保護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加大強農惠農力度,穩定糧食生產。20__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的相關政策,調動了廣大糧農的積極性。針對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低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大扶持糧油生產的力度,嚴格執行國家各項政策扶持,以完善對農民的收益補貼政策。落實好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等惠農政策,完善配套的扶持政策,對種糧農民以不同方式進行補貼,穩定糧食以及油料作物的生產。要綜合考慮、統籌協調、科學引導農業結構調整,把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轉到改善糧食品種結構、提高質量上來,不能單純在面積上做文章,更不能簡單化為削減糧食麵積。在農業結構調整時,糧食生產只能加強,不能放鬆;只能發展,不能萎縮。要正確引導、加強宣傳,使農民懂得只要增加科技含量、搞好加工轉化,種糧同樣能致富。

  (二)堅持因地制宜,最佳化種植區域佈局,確保糧食安全。 要與產糧區建立牢固的產銷關係,保證充足糧源。從目前情況看,我縣的糧食生產不能達到自給自足,在供需上存在較大的缺口,隨

  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多,缺糧的矛盾將進一步加大,為滿足我縣糧食供應,與產糧區建立起牢固的產銷關係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就可以避免災年糧食緊缺時,東奔西跑,盲目亂闖,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選擇光熱、水資源,土壤型別等資源條件較好相對比較適宜種植小麥的鄉村,糧食產業專案和有關扶持資金必須向其傾斜,鼓勵發展小麥生產,在這些鄉村加大糧食種植任務,確保我縣糧食穩定生產,穩定糧食生產全域性,實現產銷平衡、滿足自給。

  (三)增加資金投入。財政要儘可能地向農業專項傾斜投入,加快糧食產業開發速度,保護糧食安全。要加強對農業的保護,調動農民發展商品農業的積極性。要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做好農民負擔的監督、控制、檢查和清理工作;要鼓勵土地合理流轉,培育重專大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金融部門要按照商業信貸原則,採取小額信貸等方式,加大扶持種植大戶和產業化企業的貸款力度,重點支援擴大生產規模,解決糧食產品經銷、加工、收購中的所需資金貸款。

  (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充分發揮本地的區位特點和資源優勢,培大育強龍頭企業,引導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建立[文秘站-中國最強免費!]糧食生產基地,推動糧食訂單收購,發展糧食精深加工,促進糧食轉化增值,以糧食產業化提升農業,致富農民,促進糧食生產和流通的良性發展。

  (五)加大對糧食企業的扶持力度,發揮其主渠道作用。國有糧食企業具有倉容、場地、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承擔著絕大部分糧食的收儲任務。但糧食放開後,由於受諸多條件的制約,出現了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倉儲設施年久失修、人員分流後技術力量相對薄弱、收購貸款條件制約較嚴。因此,要切實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予以扶持與引導,以壯大企業實力,發揮其宏觀調控職能。建立鞏固的糧食收購網點,牢牢抓住本地糧源。政府在制定糧食政策的同時,必須考慮到保證購銷企業有一定的專業人員,在資金上給政策,保證企業在參與市場競爭的同時 ,為政府抓住相當部分的糧源,擔負起調節市場的重任。

  (六)建立糧食協會,充分發揮糧食部門的職能作用。自糧食市場放開以來,我縣糧食私營經濟發展迅速,相繼出現了不少糧食經營個體戶,這些糧食經營個體戶,對我縣糧食市場發育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同時,也有一些問題。由於管理不規範,糧食緊張時,很容易出現囤積居奇、哄抬糧價、政府難以控制的現象。由於糧食是特殊商品,在經營管理上必須有一套完整規範的管理辦法。筆者認為全縣糧食個體經營戶成立糧食協會辦法較好,這個協會的辦會宗旨是:顧全全縣大局,接受政府職能部門對糧食價格、質量等的監督。政府職能部門平時為糧食個體經營戶提供資訊、糧源,強化大局觀念教育,做好個體糧食經營戶購銷數字統計工作,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糧食緊張時,要接受政府的統一調控,做到既要糧食個體經營戶在經營中繁榮市場,又不使糧食市場失控,這樣,在豐收年景不使糧食個體經營戶壓級壓價,侵害農民利益,挫傷農民種糧積極性。在災害年景,政府對糧食個體經營戶存糧有數,規定統一價格,實行政府的統一調控,避免糧食個體經營戶囤積居奇,哄抬糧價,穩定糧食市場,達到穩定社會的目的'。

糧食生產調研報告4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為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檔案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xx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204萬畝,農業人口119萬人,佔總人口的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160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60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專案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專案,建立了36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專案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專案。透過專案推動和示範引導,全市已形成100萬畝優質小麥、60萬畝高蛋白大豆、40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單產、質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近年來,透過透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市創出了魯王、魯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長了優質小麥產業鏈。

  1、糧食(小麥)生產特點。20xx年午季,全市小麥面積177.4萬畝,比上年增加13.2%,單產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達422公斤,比上年增長4.6%,總產74.86萬噸,比上年增長18.4%,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我市所承擔的農業部70萬畝小麥良種推廣補貼專案區平均單產440.8公斤,比去年增產14.8公斤。全市36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範區平均單產491.2公斤,同時出現了一批高產超高產典型,百善鎮葉柳湖村出現了萬畝以上的超千斤的豐產示範方,最高單產637公斤。增產的原因:一是小麥良種的推廣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氣候適宜,天氣條件較好,有利小麥生產;三是小麥病蟲害較少。

  透過高產攻關活動,小麥品種結構趨於合理,積極推廣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種。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140萬畝以上,其中菸農19面積110萬畝,皖麥19面積30萬畝,周麥18面積5萬畝。優質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萬畝良種補貼專案示範區優質率100%,全部實現了訂單收購。

  20xx年我市小麥生產呈現出畝均單產提高、成本上升、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的特點。

  2、糧食(小麥)生產情況。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積約200萬畝,其中小麥165萬畝,大麥、蠶豌豆20萬畝,發展小麥預留行、間作套種20萬畝。實行優質小麥同一品種連片種植、規範化栽培、專業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規模種植效益。全市種植小麥165萬畝,其中菸農19、皖麥19、周麥18等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在150多萬畝,佔全部種植面積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麥良種補貼專案面積70萬畝,其中濉溪縣55萬畝,烈山區15萬畝。實現統一供種700萬公斤。同時,省下達了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範區面積30萬畝(其中濉溪縣25萬畝,烈山區5萬畝),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在相山區和杜集區安排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範區各1萬畝。預計明年,我市小麥單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糧食生產抓的早、抓的緊,秋種面積落實非常順利。各地領導重視、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3、糧食(小麥)生產形勢。今春以來,由於部分畜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較好的經濟利益。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預計,今後至明年一段時間,小麥價格將穩定上漲。原因是:一是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居高不下,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直接導致農用柴油價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費用也相應增加。小麥種植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導致小麥市場價格的上升。當前,繼續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是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舉措,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的氣象災害和病蟲害,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應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

  二、我市發展糧食生產的措施

  我市糧食生產,在國家、省大力支援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投資建設資金足額到位,土地治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優質小麥基地建設、“良種補貼”、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等各項政策措施實施良好,糧食生產持續得到發展。

  1、科學規劃,專案帶動,為糧食生產注入活力。我市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示範區建設,以點帶面,實施小麥良種補貼專案、小麥高產攻關,測土配方施肥等,專案的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十分明顯。已建立起36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專案區和100萬畝優質小麥、60萬畝高蛋白大豆、40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

  2、科技支撐,服務到位,為糧食增產提供動力和保障。每年秋種之前,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密切合作,緊緊抓住技術培訓、科學播種、推廣優良品種、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關鍵技術不放鬆,確保落實到位。今年全市測土配方面積達60萬畝,其中配方肥施用25萬畝。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戶,傳授科學種田知識,共下發科技“明白紙”20多萬份。農業科技為全市小麥單產、總產躍上新臺階提供了有力支撐。

  3、政企聯姻,狠抓訂單,提高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積極培育中介組織,我市先後成立了糧食協會、小麥專業協會等中介組織,政府引導中介組織在技術培訓、標準研製、市場分析、產銷銜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市還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依託魯王、天宏、魯南等龍頭企業,結合小麥良種補貼專案,積極開展了小麥訂單生產,全市糧食訂單面積達70萬餘畝。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我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積極發揮作用,做到優質專用小麥種子供應到哪裡,訂單簽到哪裡。在每年秋種時節,糧食部門積極與農業部門配合,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廣泛宣傳,深入發動,促進優質專用小麥優勢產業帶的建設,不斷提高優質小麥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農惠農,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我市開始減免農業稅後,農民種糧不繳糧不納稅,國家還給補貼,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xx五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xx扶持農業產業化企業若干意見》、《xx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扶持管理辦法》等多個規範性檔案,制定了一系列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極大地激發了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三、糧食生產存在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我市糧食生產特別是優質小麥生產,還處在發展階段,無論規模還是質量以及發展後勁,都有待進一步提高,要實現由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由特色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在政策扶持、資金支援、技術支撐、人力開發、市場開拓、經營方式和減災能力等方面需要經過長期艱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種糧效益依然低下。據對部分種糧農戶收益調查,今年小麥每畝成本292.72元,以畝產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計算,畝產值為630元,畝盈利337.3元,這其中還未扣除農民付出的人工成本,純種糧經濟效益較低,一定程度影響了農民種糧的收益和積極性。

  (二)受自然條件影響偏差較大。今年,我市受降雨強影響,造成了我市20個鄉鎮受災,32個村莊進水,農作物受淹面積141.85萬畝,絕收面積19.88萬畝,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農田基本設施還較薄弱,部分農田水利設施老化。部分農田的水利設施難以適應糧食生產的要求。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現有的投資資金遠遠不夠建設的需要。

  (三)產業化程度不高。加工龍頭企業力量薄弱,缺乏實力和競爭力,優質小麥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總體層次較低,附加值低,最終制約了產品和市場的擴大。

  (四)流通渠道不暢。由於缺乏市場經營人才、暢通的流通設施以及資訊,營銷組織薄弱,市場動作水平低,沒有形成強大的網路,難以抵禦市場風險。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傳,由此制約了生產,又影響市場份額的擴大。同時,糧食產業化發展還處在剛剛起步階段,財力不足,難以得到強有力的扶持,市場軟硬體基礎薄弱,流通中處於弱勢。

  (五)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提高,但後勁不足。隨著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購機補貼、農村稅費改革、糧食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提高。但同時也存在著農民種糧積極性後勁不足。原因,一是務農種糧不如打工、不如種經濟作物。二是化肥、農藥、燃油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糧食漲價收入被抵消。種糧勞動者的數量減少,由於務農不如打工,大量勞動力外出。剩餘種糧勞動者的素質在下降,給糧食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外出打工增加導致“老人”農業、“婦女”農業,種糧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新技術推廣應用受到影響,大多數農民是憑經驗種田,別人怎麼種田,自己就怎麼種田。

  四、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建立穩固的糧食生產基地,切實保護糧食生產者利益

  建設具有區域優勢、抗災能力強、生產基礎好的穩產高產糧食生產基地,是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糧食基地的建設,要統籌規劃、適度規模,充分考慮現有老產糧基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穩定的商品糧基地,使糧食生產基地的規模和生產能力與確保全市糧食安全適應。

  在建立糧食生產基地,確保糧食生產能力時,應重點考慮糧農利益,糧食生產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難度較大,收入增長緩慢,甚至容易出現“高產窮農”現象。為此,一是要提高糧食收購價格,落實好最低收購價政策,實行優質優價,集中財力重點保護好種糧農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糧食生產成本,透過先進農業適用技術的應用,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減少成本,提高糧食生產的經濟效益,努力增加種糧農民的收入。

  (二)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糧食是特殊的農產品,確保糧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賴於政府的支援,有關部門應在糧食生產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對糧食生產的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援的優先位置。建立糧食生產獎勵機制,對穩定糧食生產作出貢獻的單位及個人給予獎勵,從上至下營造糧食生產良好的氛圍。二是要加大宣傳。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宣傳媒體,採用召開現場會、觀摩會等多種形式,宣傳國家鼓勵發展糧食生產的優惠政策,宣傳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增強農民種糧意識,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種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加強領導、強化服務。廣泛開展技術、資訊宣傳,加大技術扶持和對農戶的技術培訓力度,改善生產條件,提高抵禦自然風險的能力。有關涉農部門可以結合自身優勢,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組織農技人員進村入戶,分片包乾,責任到人,駐點指導。強化農情、墒情、市場行情等資訊服務。

  (三)依靠科技進步,著力提高糧食生產單產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積上達到一定的總產,只能依賴於單產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單產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進步與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現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職業技術學校技術資源,藉助市內外各類院校的師資力量,加大對糧食生產部門業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現代農業生產組織化管理水平。要鼓勵企業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聯合協作,加大對糧食生產新技術研究和應用。近年來,我市實施了高產、優質糧食品種,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等等。單產逐年提高,科技技術的推廣應用對糧食增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加強社會化服務,大力促進糧食產業化經營

  糧食產業化是確保糧食生產持續健康發的有效保障,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大力促進糧食產業化經營。首先,要大力實施“212強龍工程”,發展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在產業化經營中起著中樞和領導地位,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加工轉化,銷售服務的作用,其生產能力、組織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我市糧食產業化經營的水平。要積極扶持一批技術含量高、加工能力強的加工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工藝,全面提升加工產品的品位和競爭力,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發展訂單糧食,不斷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糧食產業化經營模式,透過國家級、省級、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植,促進糧食生產的規模化經營,提高糧食生產經濟效益,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其次,要廣泛開展龍頭企業與購銷企業的對接雙贏,合理利用糧食資源,促進糧食產銷銜接,降低市場經營風險,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糧食園區建設為平臺,延伸糧食產業鏈,形成集收購、倉儲、加工、物流為一體的產業叢集,實現多次增值增效,切實提高糧食生產綜合效益。

糧食生產調研報告5

  今年春節剛過,農資市場一遍繁忙,大批的特殊使用者----農民紛至沓來,有的聚集在農資攤前討價還價,有的走東街跑西城,四處打聽農資產品的最低價格,反正為的是一個目的----購買到價格合理,質量保證的春耕農資商品,為弄清我區農民為什麼這樣關注、關心農資價格?筆者近日走訪了__ __ __ 等六個鄉鎮的部分農資商品經營商和80多位農民朋友,從整體情況來看,農資價格上漲給糧食生產、農業增效帶來了不少的負面影響,現綜述如下:

  一、農資價格上漲情況綜述

  1、化肥 尿素:40公斤裝,20__年價格74元/袋,20__年3月25日,__區部分農資經銷商已漲至85元/袋,平均每袋上漲了11元,漲幅達14.86%。磷肥:25公斤裝,20__年價格12.5---13.5元/袋,20__年3月25日多數商販已漲至18.0---18.5元/袋,平均每袋上漲了5.25元,漲幅達34.55%。複合肥:25公斤裝,20__年價格29.5---30.0元/袋,20__年3月25日多數商販已漲至38.0---40.0元/袋,平均每袋上漲了9.25元,漲幅達31.1%。

  2、農膜 農資市場中等質量的農膜綜合價格:20__年價格12.5---13.0元/公斤,20__年3月25止,多數經營商販已漲至15.0---15.5元,平均每公斤上漲了2.5元,漲幅達19.6%。

  3、農藥 殺菌劑類:10克袋裝綜合價格價格:20__年價格1.3—1.5元/袋,20__年價格普遍漲到1.8—2.2元/袋,平均每袋上漲0.6元/袋,漲幅達42.85%;二兩瓶裝綜合價格價格:20__年價格2.6—2.8元/瓶,20__年價格普遍漲到3.0—3.5元/瓶,平均上漲0.55元/瓶,漲幅達20.37%;300克瓶裝綜合價格價格:20__年價格7.0—8.0元/瓶,20__年價格普遍漲到9.0—10.0元/瓶,平均上漲2.0元/瓶,漲幅達26.67%。殺蟲劑類:10克袋裝綜合價格價格:20__年價格1.2—1.4元/袋,20__年價格普遍漲到1.8—2.0元/袋,平均上漲0.6元/袋,漲幅達42.85%;二兩瓶裝綜合價格價格:20__年價格2.4—2.6元/瓶,20__年價格普遍漲到3.0—3.2元/瓶,平均上漲0.6元/瓶,漲幅達24%;300克瓶裝綜合價格價格:20__年價格6.5—7.5元/瓶,20__年價格普遍漲到8.5—9.5元/瓶,平均上漲2.0元/袋,漲幅達26.67%。 除草劑類:10克袋裝綜合價格價格:20__年價格1.0—2.0元/袋,20__年價格普遍漲到1.8—2.5元/袋,平均上漲0.65元/袋,漲幅達43.33%;二兩瓶裝綜合價格價格:20__年價格7.0—8.0元/瓶,20__年價格普遍漲到8.5—10.0元/瓶,平均上漲1.75元/瓶,漲幅達23.33%。

  4、農作物種子 雜交水稻種子:崗優系列品種20__年價格24---26元/公斤,20__年價格一般在18---24元/公斤,普遍降低了3---4元/公斤,降幅達16%;優質稻系列品種20__年價格28---30元/公斤,20__年一般在24----28元/公斤,普查降低了3元/公斤,降幅達10.34%。雜交玉米種子:普通雜交玉米品種20__年價格18---24元/公斤,20__年價格一般在13---18元/公斤,普遍降低了5.5元/公斤,降幅達26.19%;特別優秀的高產玉米品種20__年價格22---26元/公斤,20__年一般在20----22元/公斤,普查降低了3元/公斤,降幅達10.34%;但個別品種在個別鄉鎮由於人為操作,零售價格仍然較高。

  二、農資價格上漲的原因分析

  從上述四類農資價格上漲情況分析中,不難看出,漲幅高低順序依次排列是:化肥、農藥、農膜,農作物種子不但沒漲反而有所下降,究其價格上漲的原因有:一是成本的增加。從20__年四季度開始,化肥、農藥受原料供應偏緊,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推動,一路上揚,尤其是煤炭、石油等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迫使農資產品生產廠家不斷提高了生產成本。二是冰凍雨雪天氣的影響,導致部分生產廠家停電停產,據相關報道,西南地區的肥料生產企業因雨雪冰凍天氣的影響減產200多萬噸,貴州磷肥廠減產達50多萬噸。三是運輸費用的上漲。由於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造成汽油價格的不同程度的上漲,繼而造成國內交通運輸成本的增加,運費上漲,據調查瞭解,國內運輸市場運價上漲2元/噸?100公里。四是國家實行緊縮政策、宏觀調控政策、環境保護政策等綜合政策措施,資源配製受限等綜合因素的作用,農資生產廠家擴大生產規模受限較多。

  據筆者調查獲悉:此輪農資價格上漲中,農資經營商所得利益並不明顯,筆者在四個農業鄉鎮調查時,部分農資經營企業主介紹說:由於此輪漲價,是由於農資市場供應偏緊、運輸費用增加造成的,農資市場競爭激烈,經營商家既得利潤較20__年反而下降了,如磷肥,20__年進價0.46元/公斤,銷價是0.52元/公斤,毛利率13%;20__年進價0.68元/公斤,銷價0.72-0.75元,毛利率僅為5.9%,故此輪農資漲價與經營環節關係不大。

  三、農資價格上漲對糧食生產增產增效的直接影響

  1、糧油生產成本中農資、活勞動成本不斷增加,直接導致農民糧油生產畝收益逐年降低。

  筆者在調查過程中與白塘街道吉南村村民毛成生同志以種植1畝水稻的成本算了一筆帳:具體如下所示:

  ⑴種子成本降低7元/畝

  20__年購買的是金優527,價格為30.0元/公斤,20__年購買的是ii優602,價格為23.0元/公斤,畝種子成本降低了7.0元。

  ⑵育秧農資成本增加14元/畝

  20__年0.1畝秧田肥料費用、農膜、農藥共38.0元(不含人工勞動費用),20__年0.1畝秧田肥料費用、農膜、農藥共52.0元(不含人工勞動費用),增加了14.0元;

  ⑶大田農資成本共增加14元畝

  ①肥料費用:20__年與20__年底肥品種用量均完全相同,用複合肥1包,20__年購價是30元/包,20__年則為40元/包;

  ②農藥費用:插秧前用除草劑1瓶,20__年7.50元/瓶,20__年購買價9.50元/瓶,同樣殺蟲一次(防螟蟲),殺菌一次(防稻瘟病),20__年

  購買的是300克瓶裝蟲死三分鐘,價格為7.50元/瓶,70ml瓶裝稻瘟靈,價格為3.5元/瓶,20__年用同樣兩種農藥,購買價格分別是8.5、4.5元/瓶,增加了4元/畝。

  以上三項農資成本總支出,20__年為109元/畝,20__年則為168.5元/畝,畝增加農資成本59.5元。

  ⑷農活勞動成本畝增加支出120元,漲幅達32.9%。

  ① 犁田整田費用:租牛犁田,20__年價格65元—70元/畝,20__年漲到90—100元/畝,增加25—30元/畝;②鏟背坎、搭田坎共計1.5個工,20__年工價為20元/日,計30元/畝,20__年工價漲至35—40元,計52.5—60元/畝;③栽秧子1個工,20__年工價為20元/日,計20元/畝,20__年則要35—40元/畝;④殺蟲、施肥、田間管理三項計0.5個工,20__年計10-15元/畝,20__年則要20—25元/畝;⑤搭穀子,人工和機收綜合價格算:20__年100—120元,20__年則升至140—180元/畝(主要增加部分是人工搭谷費用,機收費用呈逐年減少趨勢);⑥運、曬穀子0.5個工,20__年計10-15元/畝,20__年則要20—25元/畝;⑦生活費用:20__年,按25元/人?天計算,總額為125元/畝,20__年,按30元/人?天計算,總額為150元/畝。

  綜上所述,農民種植1畝稻田總支出均在636—650元之間,因農資、工價上漲原因,農民需增加支出142—156元,漲幅達28.98—32.12%。以現行糧油市場稻穀價格1.8元/公斤稻穀平均產量按550公斤/畝計算,農民種植1畝水稻毛收益為990元,扣除生產成本636元—650元后,農民種植水稻畝收益僅為354—340,日收益2.26—2.36元,就更低了,農民辛苦幾個月下來,與外出務工的農民比較收益的確是太少了,難怪得農民不願多種多收了啊!!!

  2、糧油生產成本中農資、活勞動成本不斷增加,直接致使農民選擇成本低的種植品種,造成糧油種植面積逐漸減少。

  筆者在興橋鎮東塘村7組調查發現:由於糧油生產成本上升,導致該組不少農戶調整種植結構,將部分偏遠的良田良地改種松樹、栽竹子等植物,不再種植糧油作物,還有部分農戶由於糧油生產成本增加較快等原因,將部分良田良土一年三季熟改為了一年一熟,糧油作物種植面積逐漸減少的現象是特別嚴重的,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再過幾年,是必會造成國家糧油食品安全。

  四、提高糧油生產種植效益建議

  此輪農資價格、勞動力價格的上漲,有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為不可左右的因素,只有實行多渠道消化。筆者以為應採取以下政策措施加以糾正,使之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切實保障市場供給,滿足社會不同需求、確保糧油市場安全與穩定是第一任務。

  一是積極宣傳、不折不扣地保證國家、省(市)惠農政策的完全落實兌現,讓從事糧油生產的農民真正得到國家的實惠。特別是加大對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生產綜合補貼政策、農民購置農機具補貼政策、重大疫情防治補貼政策、生豬補貼政策、新型農民培訓、職業農民培訓、陽光培訓等系列惠農政策的宣傳力度,以穩定民心、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切實強化專案實施過程中的監督與管理,注重實效。

  二是積極推行科學種田,讓廣大農民從科學技術中受益。區農業部門在春耕時節,要多組織科技幹部深入鄉鎮、村組、農戶庭院,利用一切條件、不分場所的、不分形式地搞好農民技術培訓,特別是職業農民技術培訓,逐漸引導農民革除傳統種植習慣,逐步接受科學種田新技術、新方式、新的組織形式,當前著重於選種、育苗、栽秧、施肥、殺蟲、治病、管水等各環節指導農民、幫助農民,穩定糧油播種面積,提高糧油單位產量,實現糧油效益。

  三是採取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促進糧油生產規模種植,讓種糧油農民從退和進中雙雙受益。規模種植就是將有限的土地資源向種田能手集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降低糧油生產成本、才能激發農民從事糧油生產熱情與積極性、才能確保從事糧油生產的農民有一個穩定的收益、才能增強農業特別是糧油生產效益的提高、才能逐漸改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國家應及時出臺相關的農村承包耕地合理流轉政策,建立土地流轉機構與機制,切實強化農村承包耕地依法流轉工作的領導與管理,引導更多的農戶,將承包耕地流轉給大戶,讓流進流出的農民雙雙受益。

  四強化現代耕作機具的創新與改革,特別是推廣運用力度,讓從事糧油生產的農民真正在減輕勞動強度方面受益。綜上分析中不難看出,糧油生產成本的抬高,一定程度上還是因為機械化程度不高,勞動力價格的大幅增加因素的影響而致,有效降低活勞動、減輕從事糧油生產農民的勞動強度的方法就是要提高機械化水平,建議國家重點扶持耕犁、栽插、收割三個環節上所運用的機具創新與研發,特別注重便、輕、易機具。

  五是確保農業一線勞動力需求基礎上,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合法轉移就業,減少農村、農業人口壓力。中國13億人口,9億在農村的情況得到了有效改善,部分地方政府強化了農村勞動力轉移而忽視了職業農民的培養、培訓,致使個別地方個別村組農業生產一線勞動力睏乏現象在局面村組相當嚴重,導致耕地撂荒、糧油播種面積嚴重減少、牲畜飼養逐年遞減,糧油產量逐年遞減,建議國家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

糧食生產調研報告6

  xx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近年來,xx縣把發展壯大糧食生產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切實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實現糧食生產的快速發展,種植業面積和產量也逐年增加,為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做到了一定的貢獻。

  一、xx縣農業概況

  xx縣轄10個鄉(鎮)145個行政村,境內有三個大型國營農場和森工系統8個林場,縣域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是42萬人,其中縣域人口32萬人,縣屬農業人口21.5萬人,農戶5.7萬戶,縣屬耕地面積238.4萬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是11畝,xx縣處於第二積溫帶和第三積溫帶之間,年平均氣溫3.3℃,10℃以上有效積溫20xx -2700℃年降水量550mm左右,無霜期130-150天,全年日照2513小時。農業氣侯:春季偏旱、少雨多風、蒸發量大;夏季溫熱、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秋季短促、降溫快切氣候多變;冬季漫長而嚴寒。

  二、糧食生產情況

  xx縣是全省重點商品糧生產縣份之一,近年來,xx縣始終遵循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確保總產這一宗旨和原則,特別是近三年來xx縣的糧食生產在穩定面積、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增加效益的前提下,糧食作物面積逐年增加,糧食總產穩中有升。20xx年,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6萬畝,總產53.4萬噸;20xx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99.6萬畝,總產58.4萬噸;20xx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09萬畝,總產72.8萬噸。20xx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20xx年糧食總產居全市之首。

  三、採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基地,擴規模,切實增加糧食總量

  xx縣緊緊依託地域優勢,自然條件和農民的種植經驗,不斷擴大糧食生產規模,增加糧食總量,促進了糧食產業發展。近年來,已建立了萬金山鄉、青原鎮、xx鎮、朝陽鄉水稻,七星泡鎮、朝陽鄉、夾信子鎮玉米,尖山子鄉、七星河鄉、青原鎮、七星泡鎮、xx鎮大豆,小城子鎮、龍頭鎮雜糧雜豆四條優質糧食生產產業帶,糧食生產基地面積200萬畝以上,20xx年,全縣共落實糧食生產基地209萬畝,其中水稻基地26.8萬畝,總產14.4萬噸,玉米基地63.3萬畝,總產39.5萬噸,大豆基地108萬畝,總產16.3萬噸,雜糧基地11.2萬,總產2.6萬噸。

  (二)、抓宣傳,落政策,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生產

  xx縣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縣委、縣政府成立了糧食工作領導小組,從全縣抽調100名機關幹部進駐鄉鎮、村屯開展糧食生產的宣傳和政策貫徹落實工作。縣直機關幹部帶著全縣統一印製的宣傳資料到村屯透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兩委會進行宣傳,同時,到農戶家中走訪宣傳,重點向農民講解發展糧食生產的重大意義和國家關於種糧補貼政策,教育和引導農民發展糧食生產。近年來,累計已舉辦糧食生產專題電視講座21期,透過會議、科技大集、走訪向農民發放宣傳單12萬份,印發宣傳資料彙編1.5萬冊,印發直補政策宣傳單5.6萬份,張貼宣傳標語3,500幅。在糧食生產政策落實上,三年來,累計落實糧食直補面積715.5萬畝(20xx年237萬畝的,20xx年240.1萬畝,20xx年238.4萬畝),水稻良種補貼面積74.24萬畝(20xx年21.5萬畝,20xx年25.97萬畝,20xx年26.77萬畝),大豆良種補貼面積80萬畝(20xx年10萬畝,20xx年10萬畝,20xx年60萬畝),玉米良種補貼20萬畝(20xx年20的萬畝)。此外,xx縣還根據全縣糧食生產的實際情況,謀劃了發展糧食生產工作總體思路,制定了具體工作目標,強化了各項措施,已經形成發展糧食生產的長效機制。20xx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工程,xx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打造百萬噸糧食生產縣的工作目標,並計劃到20xx年實現這一目標。

  (三)、提質量,增效益,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

  圍繞提高糧食質量,增加種糧經濟效益,xx縣採取建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培育標準化示範戶等方式,狠抓了農業投入標準,農時標準、整地標準、播種標準等關鍵環節。為提高技術到位率,縣農技推廣中心編寫了《xx縣主要農作物生產技術標準》,並印發到鄉鎮、村屯,發放到農戶手中。同時,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到村屯、農戶家中、田間地頭、對農民實行面對面指導和服務,引導農民實施標準化生產,提高糧食產量。青原鎮新城村20xx年建立的大豆高產建立核心區平均畝產達到257公斤,超過全縣完成建立指標。近年來,全縣共建的糧食作物標準化示範園區85個(20xx年20個,20xx年25個,20xx年40個)其中國家級6個,省級10個,市級25個,縣級44個,示範區農戶平均增收1,500元。為了提高糧食品質,三年來,全縣共建立糧食作物種子繁育基地30萬畝,其中大豆27萬畝,水稻3萬畝,保證了糧食生產良種需要。在糧食作物種子的應用上,大豆主推懇豐16、黑農37、黑農41、黑農44;玉米主推綏玉7、東農248、龍單13;水稻主推空育131、綏粳4、綏粳的12。糧食作物主推及專用品種推廣面積達到100%,良種應用率達到100%。

  (四)、強農藝、興科技、積極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

  xx縣在發展糧食生產上,始終堅持科技興糧戰略,堅持農機農藝、良種良法相結合,大力推廣模式化栽培,發展科技生產增效作用。一是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培訓工作。全縣每年舉辦科技培訓班都在350期以上,培訓農民在6萬人次以上,投入科技培訓經費三年累計達到200萬元。透過培訓農民科技素質普遍提高,每戶都有一個種田明白人,加快了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二是推廣先進的糧食生產技術。近年來全縣在發展糧食生產上重點推廣的大豆壟三栽培、大壟密植、小壟密植、深窄密,玉米通透性栽培,水稻機插深施肥、神魚生態除草、三超栽培,小麥模式化栽培,農業技術到位率達到100%。三是積極應用糧食增產技術。重點是應用秋季深松整地和水稻大棚育秧技術。每年整地面積都在90萬畝左右,深松面積在50萬畝以上,透過整地不但改善了土壤結構,而且產量顯著增加,增產幅度在15%左右。20xx年透過對朝陽鄉曙光村

  的一塊1500畝大豆畝產百斤左右的地塊實施深松整地,20xx年,大豆產量經過實測,畝產達到165公斤,增產幅度達到60%以上。水稻育秧上重點推廣大棚育苗,每年新增大棚面積都在20萬平方米左右,20xx年秋季新增育秧大棚92萬平方米。20xx年在青原鎮興旺村建了一個佔地2. 5萬平方米的育秧小區,並建立了一個3,000畝的水稻高產栽培示範區,20xx年,水稻畝產平均達到650公斤,個別地塊畝產達到700公斤以上。水稻大棚育秧拉動全縣水稻單產平均達到600公斤以上。四是努力提高糧食品質,在優良品種的選用上堅持按照適宜區種植,避免了越區種植,加快了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步伐,實現了xx縣區域內品種的統一化、專用化和優良化。

  (五)增投入,打基礎,努力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xx縣在財政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制定了糧食生產扶持政策,重點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秋季農業三項重點工作,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三年來,縣財政累計投入糧食生產扶持資金950萬元,其中20xx年150萬元(深松整地10萬畝,畝補貼5元,合計補貼50萬元,秋季水利工程補貼60萬方,每方補貼1元,合計補貼60萬元,水稻育秧大棚補貼8萬平方米,每平方米補貼5元,合計40萬元)。20xx年280萬元(深松整地12萬畝,每畝補貼10元,合計補貼120萬元,秋季水利工程補貼70萬方,每方1元,合計補貼70萬元,水稻育秧大棚補貼10萬平方米,每平方米補貼9元,合計補貼90萬元)。20xx年520萬元(深松整地補貼12萬畝,每畝補貼10元,合計補貼120萬元,秋季水利工程補貼80萬方,每方補貼1元,合計補貼80萬元,水稻育秧大棚補貼32萬平方米,每平方米補貼10元,合計補貼320萬元)。三年累計完成秋整地260萬畝,實現了三三輪耕目標,完成水利工程300萬方,新建水稻育秧170萬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六)抗災害,奪高產,確保大災之年糧食總產不減

  近年來,xx縣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春季低溫乾旱,夏旱和秋旱,特別是20xx年的夏旱最為嚴重,全縣受災面積192.6萬畝,其中嚴重乾旱面積104.2畝,瀕臨絕產面積13.4萬畝。災情發生後,xx縣委、縣政府向全縣發出了“全縣人民總動員,眾志成城抗夏旱”的號召,並確定了“保糧食作物、保水田、保種子田、保科技示範園區”的工作思路,透過採取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抗旱資金投入、組織科技人員下村指導、搶修灌溉工程、應用節水灌溉技術等措施,集中全縣力量開展抗旱救災工作。在抗旱期間,全縣3,038眼抗旱機電井全部啟動,每天出動抗旱人員平均達1.8萬人次,車輛1.2萬餘輛,澆灌總面積達到145萬畝。在資金投入上,共投入1,605萬元,其中縣財政投入510萬元,農民自籌890萬元,縣內龍頭企業幫扶50萬元,全縣職工幹部捐款55萬元,縣直部門幫扶100萬元。利用抗旱資金全縣共維修抗旱機電井1,500眼,新打抗旱水源井915眼,購買人工增雨火箭彈和防雹彈1,050枚,下襬抗旱柴油500噸。透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xx縣的抗旱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糧食總產達到58.4萬噸,比20xx年增加了5.4%,從而實現了受災不減產的工作目標,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四、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抗災能力差,制約糧食生產發展。近年來,由於村集體和農民投入能力嚴重不足,搞水利工程建設籌資難的問題一直未能解決,導致水利工程欠帳較多,遇有災害農民損失慘重。

  (二)農機裝備落後,缺少大型農機具,耕作水平較低。目前農民使用的農用拖拉機大部分是在30馬力以下,在整地上缺少大機械,現有大機械馬力不足,達不到標準化深松整地要求,影響到整地效果。

  (三)農民種糧收入減少,投入相對不足,形成惡性迴圈。由於農資價格的上漲和糧食價格的下調,形成了投入和收入剪刀差,使農民種糧效益逐年下滑,農民種糧積極性嚴重受挫。

  (四)農民素質差,種田水平低,先進技術沒有實施到位。部分農民仍然沿襲陳舊的耕作方式,雖然縣、鄉多次舉辦培訓班、電視技術講座。但是有些農民就是不接受,有些應用了但是因為到位率較低,沒有發揮出先進技術增產增收的作用。在推廣水稻大棚育秧和深松整地上,有些農民就有牴觸情緒,不接受。

  (五)龍頭企業小,帶動能力差,市場拉動力弱。在糧食市場價格波動起伏大的情況下,龍頭企業的作用尤為重要,縣內的龍頭企業加工規模小,除了水稻外,其它糧食品種只能原字號出售,並且除市場價,沒有價格保障。

  五、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努力提高現代農業物質裝備水平

  (一)加強農機化建設。以國家實施農機補貼政策為契機,積極向上爭取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大力發展農機作業合作社,服務公司。透過發展農機化,推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同時,加快現代農業作業區建設,抓好北崗現代化農業試點工作,帶動全縣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20xx年農機合作社要發展到10個,農機作業率達到95%以上,完成秋耕整地90萬畝,其中深松整地60萬畝。同時,紮實推進水稻育秧大棚建設,增加育秧總量,擴大機插面積,提高耕作水平。

  (二)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積極爭取中央、省級扶持資金,增加縣級財政投入,重點在水源建設、改造中低產田、節水灌溉和保障農村飲水安全上加大力度,建設一批控制性水源工程,增強水資源控制能力,完善農業生產條件。20xx年,全縣新增水田2萬畝,新增改善除澇面積5萬畝,新增農田灌溉機電井1,000眼,新增農村人飲安全深水井10眼,完成水利農民自籌1,500萬元。

  (三)加強土地肥力建設。大力實施沃土工程,鼓勵農民多積、多造、多施農家肥,加大秸稈根茬還田力度,實施保護性栽培。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範圍,提高施肥水平。20xx年,全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擴大到100萬畝。

  二、大力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優質糧食產業,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也是實施全省千億斤糧食產量工程和xx縣百萬噸糧食生產縣規劃的一項重大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縣要圍繞建設安全優質糧食生產基地,突出抓好糧食產業。一是建立優質糧食生產基地。按照增加玉米、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大豆種植面積的“兩增一穩”工作思路,面向市場和企業需求,最佳化糧食生產結構,在提高單產和品質上下功夫,保持糧食生產的穩定增長。20xx年,全縣優質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要達到210萬畝,二是依託龍頭企業發展專品種生產。依託宏達生物、北大荒米

  業、七星米業、天龍米業、羅麥生物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優質玉米、水稻、大豆等品種生產,全縣糧食作物專品種生產面積要達到100%。三是建立標準化糧食生產基地。重點要在良種應用、深松整地、精量點播等方面下功夫,引導農民按照農業標準化組織糧食生產,全縣糧食作物標準化率要達到100%。四是加大防災減災力度。以抓好防汛抗旱和主要病蟲害防治為重點,加強預報預測,及早謀劃落實防災減災措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向減災要產量、要效益。

  三、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強力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

  一要抓基地建設。依託現有的宏達、北大荒、羅麥等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圍繞構築“大豆、玉米、水稻、雜糧等糧食產業鏈,加快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建設,促進糧食產業發展。二要抓龍頭企業。樹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思想觀念,進一步加大對現有龍頭企業技術改造和市場開發的扶持力度,促使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依託豐富的糧食資源,大力引進新上一批糧食精深加工企業,努力完成群龍共舞的糧食產業化格局。三要抓利益連結。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採取簽訂購銷合同和保護價收購等各種形式與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連結機制,帶動基地和農戶發展。同時,引導企業、農民組建糧食生產協會,發揮協會和農村經紀人在糧食產業化經營中的組織生產、開拓市場、簽訂訂單、保障農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20xx年,糧食作物訂單面積要達到播種面積的90%以上,全縣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60個。四要抓品牌。鼓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整合優勢品牌,組建企業集團,使我縣知名品牌借龍頭做大做強,基地和企業借品牌增量增效。全縣重點培育和打響“益香禾”大米品牌,提升產品知名度,擴大市場份額,拉動產業發展。

  四、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科技支撐

  (一)創新農業科技體系。抓好與黑龍江農業職業學院的院縣合作共建工作,構建我縣與高等院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新型農業科技體系,及時將院校的人才、技術和科技成果引進、消化和吸收,增加我縣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推動我縣傳統農業技術全面升級。

  (二)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探索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有效機制和力法,真正建立起科技指導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技推廣新機制。大力推廣大豆大壟密植、小壟密植、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水稻缽體育苗栽培等先進技術。抓好科技示範工程建設,加快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和普及步伐。

  (三)實施良種化工程。加快糧食作物良種的選育、引進、繁育和推廣工作,加快糧食作物品種的更新換代,挖掘良種的增產增收潛力。20xx年,全縣落實糧食種子繁育基地面積8萬畝,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四)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抓好標準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工作,全面普及糧食作物標準化生產技術,完善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組織農民按標準進行生產。抓好標準化示範區建設,縣、鄉、村都要有糧食標準化示範區、高產建立示範田,村屯要有示範戶,透過示範帶動把先進科技成果、高新技術和管理經驗應用到糧食的生產實踐中,發揮示範區的輔射帶動作用。20xx年,全縣糧食作物標準化實施面積佔總播種面積100%以上。

  (五)加快培育新型農民。按照“圍繞主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發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和專業培訓機構,採取集中培訓、現場指導和技術服務等方式,對農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全面普及農業標準化知識,提高農民實施標準化的能力。培養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20xx年,全縣計劃培訓農民6.5萬人次。

  (六)抓好社會化服務。根據農村的新情況、新變化,教育引導縣、鄉、村幹部,創新工作方法,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為發展糧食生產提供各種有效服務。重點從農民最切身、利益最直接、受益最明顯的農業技術,農業植保、農業資訊、糧食購銷、農村金融等方面做起,踏踏實實為農民辦實事、做好事,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謀發展、抓落實、促和諧的合力,為發展糧食生產提供保障。

糧食生產調研報告7

  糧食問題事關國計民生,事關經濟發展全域性,促進糧食生產持續、穩定發展是一項永續性工作。近年來,同全國一樣,經過30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四區一線”發展戰略的提出,我市的產業結構悄然發生變化,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這對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及保證糧食安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必須清醒地看到,農業投入不足、基礎脆弱的狀況並沒有徹底好轉,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制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多種因素依然存在,保證糧食產業發展好勢頭的任務任非常艱鉅。本文就我市糧食生產的現狀及新形勢下促進糧食穩定發展等問題進行探討。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

  (一)糧食生產情況:20__年,我市糧食生產扭轉了連續減產的局面,出現了多年來止跌回升的好勢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達到19.77萬畝,糧食總產量12.87萬噸,其中小麥種植面積9.13萬畝(冬麥1.44萬畝,春麥7.69萬畝),比上年增加63.2%,小麥總產量3.35萬噸。同時依靠科技推廣,引進良種良法,小麥單產量也有所提高,由上年的平均畝產300公斤,提高到平均畝產350公斤;玉米種植呈現恢復性增長,20__年玉米麵積達到8.92萬畝,比20__年增加2.85萬畝;20__年玉米種植9.57萬畝,比上年增加7.3%,玉米總產量8.52萬噸;水稻種植面積1.2萬畝,比上年增加20%,產量0.9萬噸。

  (二)糧食消費情況:20__年,全市總人口21.5萬人,根據社會糧食調查,全市平均每人每天消費口糧400克左右,全年每人消費口糧在160公斤左右,全市人口年消費小麥約近35000噸。按全市每年消費量35000噸,仍有20__噸糧食缺口。但我市處在糧食產銷結合區,外來小麥製品(主要是__、__麵粉)及大米(東北、江蘇大米)進入我市糧食市場。預計20__年我市糧食市場將趨於平衡。

  (三)糧食種植收益情況:

  小麥種植效益分析:按每畝計算,翻地費:28元;切地費:16元;播種費:12元;收割費:30元;磷酸二銨:15公斤(260元/袋、每袋50公斤)計78元;尿素:20公斤(75元/袋、每袋40公斤)計37.5元;麥種:25公斤/畝(3元/公斤)計75元;水費:75元;(用高價水,水費150元/畝);“兩工”款(二輪承包土地):50元(國有土地承包費為100元/畝)。按二輪土地種植小麥的投入計算,每畝總投入為401.5元。

  國家對小麥種植每公斤價外補助0.2元,小麥產量按350公斤/畝計算,農民得到價外補助每畝70元,自治區對小麥種植每畝綜合補貼94元,農民共得到補助164元/畝。20__年小麥單產350公斤/畝,按收購價1.6元/公斤計算,農民每畝收入在560元,加上164元/畝補助款,每畝收入724元,加上麥草收入50元/畝,實際每畝毛收入774元,減去總投入401.5元,每畝小麥純收入372.5元。由於小麥種植管理簡單,宜種宜收,風險低、省勞力,相信有國家自治區及地方優厚的補貼政策,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將逐步提高。

  玉米種植效益分析:玉米種植在__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__北疆地區玉米種植的大市和高產區。我市玉米產量一般在750—1000公斤/畝,玉米價格按1.3元計算,畝毛收入在1000—1300元,去掉成本500元,畝純收入為500—800元。從比較效益分析,近三年由於__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進入,我市玉米市場收購價格由20__年的0.75元/公斤,提高到20__年的1.36元/公斤,20__年的1.4元/公斤,預計20__年達到1.45元/公斤,平均純收入高於棉花純收入200—350元/畝,農民對玉米種植有很高的積極性,為龍頭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我市糧食生產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目前,我市農業基礎設施仍很薄弱,突出表現在耕地灌溉用水緊張,這樣造成農業抗風險能力較差,遇到突然的乾旱天氣使農作物產量大幅下降。據調查,全市98.8萬畝耕地有三分之一處於缺水狀態,每年我市因缺水造成農作物減產15%--25%。

  2、糧食增產技術創新乏力。調查中我們發現,由於農民受知識、資訊、技術等方面的侷限,大多數自己不能解決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在糧食品種調優、病蟲害防治、機械化耕作方面,步子邁得不大,限制了收益的增加。而農業技術推广部門由於經費不足及推廣體制的制約,目前農村現有的技術培訓和指導方式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糧食增產新技術、新品種不多,能夠提供的服務與農民的要求相差較遠,已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發展。因此,農業科技普及程度還需提高,農業生產服務指導有待加強。

  3、農資價格漲幅較大,加大種糧生產成本。近幾年農資價格均呈上漲趨勢。據調查,20__年,二銨(進口)、二銨(國產)、尿素的市場平均零售價格分別為5.04元/公斤、4.24元/公斤、1.95元/公斤,較20__年分別上漲了61.54%、51.43%、8.3%;棉花、玉米、小麥種子的平均市場價格分別為6.8元/公斤、5.6元/公斤、3.3元/公斤,較20__年分別上漲了30.77%、9.8%、37.5%;地膜平均市場價格為14.7元/公斤,較20__年上漲了13.16%;農用柴油銷售價格為5.7元/公斤,較20__年上漲了18.75%,農資價格上漲,提高了種糧成本。

  4、糧食規模化生產能力不足,轉化增值能力弱。全市糧食生產的品種佈局不規範,一鄉一村一個品種的局面比較普遍,優良品種生產基地建設還沒有形成優勢,糧食產品轉化增值數量有限,龍頭企業及各種中介組織拉動能力不強。

  5、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比較,亟待改善。目前,全市糧食儲備庫總倉容量為56000噸。但大部分倉庫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因年久失修,無法使用,現實際有效倉容量為35000噸。隨著小麥和玉米麵積的不斷擴大,現有倉儲容量遠遠不能滿足糧食倉儲的需求。

  6、農民科技培訓有待加強。農民接受新知識的意識不強,大多數農民還存在著憑經驗種地的習慣,必須加強農民技術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科技素質。

  三、確保糧食穩定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提高耕地產出率

  一是多途徑籌集資金,狠抓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著力搞好田間排灌、高新節水灌溉和干支渠道防滲工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消除水利隱患,提高整體抗旱保收能力。同時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新機制、新辦法。二是改造中低產田,提高土地利用率。積極爭取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和以工代賑等專案進行低產田地的改造,建設高產穩產農田。三是實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質量。切實加強耕地土壤養分跟蹤監測,重視地力培養,推行測土配方施肥,秸杆還田和旱地覆蓋含量,改良土壤結構和理化性狀,培肥地力,提高耕地整體質量,提高農田的高產出率。

  (二)調整種植結構,增加糧食種植面積

  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目標,採取宣傳教育、示範帶動、扶持引導等多種形式,強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產和高效農業。進一步加大對農民的扶持力度,落實各項扶持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和擴大糧食播種面積。建議國家、自治區進一步加大糧食補助力度,改變補貼方法,取消按種植面積補貼的模式,提高糧食賣給國家部分的補貼標準,增強價格槓桿作用;在種植的良種購買環節實行良種補貼,從而保證糧食種植面積的增加和國家糧食收儲公司的收購數量。20__年,我市糧食種植面積20.06萬畝,糧食總產量為12.71萬噸;到20__年,糧食種植面積預計達到31.7萬畝,糧食總產量21.9萬噸;20xx年,糧食種植面積達到34.2萬畝,糧食總產量24.39萬噸; 20xx年,糧食種植面積達到43.7萬畝,糧食總產量34.19萬噸。

  (三)做好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提高糧食倉儲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維修工作。要以企業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投入的力度。透過規劃引導、重點扶持等方式,進一步最佳化糧食倉儲設施的區域佈局,建設和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糧食物流中心,適應糧食流通形勢的變化要求。在做好新倉建設的同時,也要重視舊倉的維修改造工作。舊倉改造的重點是倉房密閉改造、保溫隔熱改造以及其他影響糧食儲存安全的改造,來不斷完善糧食倉儲設施功能,提高糧食流通效率。建設城市糧食應急成品庫,保障全市居民糧食緊急狀態時期的糧食安全。20__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預計達到20.9萬噸,需要倉儲容量為7.08萬噸,現有實際倉儲容量為3.5萬噸,要緩解我市糧食倉儲緊張的現狀,需新建 10個3500噸的標準化庫房及輔助設施裝置,估算總投資為20__萬元。到20xx年,預計需要新建19個3500噸的標準化庫房及輔助設施裝置,估算總投資3080萬元。

  二是積極推動糧食產業化園區的建設,藉助糧油加工企業退城近郊的機會,多渠道吸引資金,強力推進重點專案建設,形成以倉儲為基礎,以工業加工為龍頭,以物流為中心,功能配套的產業叢集。建議加快建設__市糧食鐵路專運延伸線專案,專運線長度3000米及站臺,估算投資約7000萬元;建設與鐵路專用線相配套連結的裝卸貨場專案,面積約為2萬平方米,估算投資約5000萬元;麵粉廠擴建專案,年生產麵粉7萬噸生產線,估算總投資20__.86萬元;萬康油脂廠搬遷、擴建和技改專案,生產能力擴大到1萬噸,估算投資約9000萬元;玉米精粉年加工玉米5萬噸專案,估算投資8000萬元;搬遷和擴建糧食烘乾塔專案,估算投資約5000萬元。

  (四)實施優質糧產業工程,提高糧食競爭力

  加快糧食發展,必須因地制宜,發揮本地資源優勢,搞好區域佈局,不斷最佳化品種、實施優質糧基地建設。一是科學佈局,推進糧食生產的區域化。重點抓好西大溝鎮、甘河子鎮、百泉鎮、四棵樹鎮、吉爾格勒特鄉等糧食主產區的工作,使之形成一個集引、繁、育、推為主的結構調整新格局,引導推動全市農業向“兩高一優”( 高產量,高效率,優質產品)方向發展;二是最佳化糧食品種結構,推進糧食生產的優質化。三是堅持糧食生產無害化。建立健全糧食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由農業、環保、工商部門實施對農藥殘留檢測和農產品質量檢測。加強作物病蟲鼠害綜合防治,強化測報一體化,積極利用電視廣播播報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最大限度的實現減災增收。

  (五)要加大科技投入,增強科技創新,為增產增收提供科技保障

  一是繼續實施良種工程,穩步發展雜交小麥、雜交玉米,擴大優質小麥、優質玉米麵積,結合市場需求引進和推廣適銷對路的優質糧食品種;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發揮全市農業科技力量和農技推廣站的作用,加強糧食增產技術創新和推廣,並結合新型農民培訓和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的實施,透過開展高產優質技術培訓和示範,積極推廣應用農業科技。三是透過加強標準良田、新型農機具引進、病蟲害防控、糧食加工轉化等的建設,進一步改善糧食生產條件,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六)突出加工增值能力的提高,積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

  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是開拓市場,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進一步發揮現有企業規模,透過多種渠道,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按照“建基地、強龍頭、連農戶、闖市場”的原則和“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到田間地頭”的思路,快速形成棉花產業鏈、玉米及加工產業鏈、番茄及加工產業鏈、小麥及加工產業鏈、中草藥及油脂、飼料、奶製品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體系。如__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年產10萬噸玉米澱粉生產線專案,到20__年澱粉生產能力將達到20萬噸,年加工玉米量達40萬噸;新建__玉米精粉加工專案,建成後年加工玉米量5萬噸。以上2個專案建成投產後,年消耗玉米量在45萬噸以上,可輻射帶動我市周邊縣市以及__、__、博樂等地25萬戶農戶種植玉米,面積50萬畝以上。今後,我市將成為玉米的主要消費地區和精深加工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