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與轉變論文

數學教育心理學的應用與轉變論文

  第1篇:教育心理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數學教育心理學的內涵

  數學教育心理學是數學教育研究的一個基礎性的領域,在我國素質教育以及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人們對數學教育心理學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國際上,數學教育心理學的通行概念是:數學教育心理學是指以數學教學的實踐為出發點,建立自己的理論觀點及體系的研究,從認知理論的立場探究、分析和評述在數學教育中遇到的理論及實踐問題。

  數學教育心理學是獨立的研究專題或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應簡單地將其當成一般的心理學或教育心理學在數學教育中的直接應用。也就是說,數學教育心理學並不是僅僅選編教育心理學的若干觀點,也不是在教育心理學原理中新增數學例子。

  作為一個獨立學科,數學有自己的研究物件和學科特點。數學的教與學是一項特殊的活動,對於其中的心理活動過程和心理機制,一般的教育心理學無法做出詳盡的分析和得出針對性很強的結┞。如果根據普通的理論來推導數學教育心理學觀點,就可能流於一般,缺乏特殊性和適應性,從而失去具體的指導意義。

  二、數學教育心理學對於高中數學教學的意義

  1.促進數學教學整體觀念的形成

  數學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的認知過程是從整體開始的,教師應該在每一個專題開始前,將所教內容先作一個總體性的介紹。這樣就能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來龍去脈有一個大致瞭解,對可能的聯絡就更重視了。

  例如,在“解析幾何中圓錐曲線”的教學中,一開始呈現的引導材料不能為了追求概括、抽象的統一,而將離心率e=ca的三種不同情況,即橢圓的離心率01、拋物線的離心率作為統一的標準而集於一體。相反,可以在一開始就將這三種曲線作為圓錐面被不同角度的平面所截得的截線進行介紹。而後,可概括地引出三個方程的原則:到定點(或定線)有特定距離的點的軌跡。再在這個原則之下,分別按照各自要求定出推導方程的具體原則,然後分頭引出三個方程,並討論其性質,轉入細節。

  2.促進教師建構主義教學觀的形成

  數學教育心理學強調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改變原有的只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思路組織教學的方式,要設身處地地站到學生的立場上,體會他們的背景和基礎。教師應充分理解學生的認知心理、認知過程的特點,採用適當的認知模式來識別和確定數學知識的表徵,確定學生自己的操作運輸、知識儲存、組織情境的方法,順著學生的經驗和思路,用有針對性的、適宜的策略,引導和啟發學生的自我構建,並給予糾正和評價。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數學教育心理學作用

  應注意的問題

  1.關注情感因素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

  數學教育心理學認為,對於學生的數學學習問題,需要對其所學內容即數學教材進行分析,同時也要對學習的主體——學生進行分析。而在後一方面,除了研究學生對具體內容的認識、理解、應用等規律外,還要考慮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發生和表現出來的各種想法、態度等因素。這些因素一般與學習內容的認知因素沒有直接的聯絡,但起著間接的影響,這種影響在一定條件下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對於教師來講,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感覺到學生的情感因素,如動機、興趣等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但是,在對學生進行評估時,幾乎都只是評價他們的認知結果,而忽略了情感因素對認知的影響。這樣,就會有許多相關的學習問題得不到解決。

  為了更好地發揮數學教育心理學的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的情感因素引起重視,採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2.關注語言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

  從廣義上看,數學教學中的語言形式包括符號、詞語、圖形、圖象的書面表達以及口頭表達等交流手段。數學教育心理學關注的數學語言問題包括各種數學語言形式的基本特點、功能和規律以及學生問題的診斷。但是現實的問題是,數學教學不像語文教學那樣要單獨教數學語言,它一般不專門討論數學中的語言問題,常常是一帶而過,在使用中提到就算教過了。所以,教師和學生並未花足夠多的精力來注意和處理學習過程中的語言問題,似乎這是可以自然解決的,於是就可能形成一種迴圈:要弄懂語言才能理解意義,而語言又是在掌握意義的過程中學習的。這樣一來,在數學教學中,語言是內容的載體,而內容又成為語言。這個迴圈如果不打破,或者說,如果不對語言問題給以專門的、充分的關注,就不利於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發展,也不利於教師對學習問題的診斷和解決。

  第2篇:淺議數學教育中心理學的應用

  1、數學教育心理學的含義

  數學教育心理學,是數學教育研究中一門基礎性的領域,具有獨立的研究物件和學科特徵。所以,不能簡單地將它理解為一般的心理學在數學教育中的直接應用。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它具有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研究物件和學科特徵,要詳盡的推匯出其存在的心理活動過程,必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如果應用一般心理學對數學教育心理學進行研究,則所獲得的結果必將缺乏針對性和適應性,由此將失去指導意義。

  2、數學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存在的差異性

  對比兩者,數學實踐與數學科學兩者之間存在密切關係,兩者相互促進發展。在數學科學發展過程中,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斷深入探索研究,促進數學教育的進步。隨著數學教育的逐步發展,數學教育工作者也加大了對數學教育心理學的關注度,希望從中找到指導數學教育實踐或解決數學教育實踐中的許多問題。可是,因為大部分數學教育工作者是以數學專業知識結構為主,導致他們在應用心理學的理論去指導數學教育實踐時,存在一定的困難,由於數學與心理學是兩個不同的學科,它們的知識結構和許多概念性理論,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應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找出兩者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以便利用心理學相關知識理論來解決數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兩者之間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下面兩點:

  (1)兩者所研究的物件不同

  數學是著重研究數量關係、空間形式等內容的學科;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心理現象的學科。

  數學和心理學兩個學科都已存在較久,二者均蘊涵於哲學之中,共同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然而相對心理學,數學先從哲學中獨立出來,並經歷了較好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最終在人類的共同努力下,使之成為一門成熟的學科。另外,馮特在德國萊比錫於1879年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該實驗室的建成,標誌著心理學這門學科的誕生。

  所以,從研究的難易程度上看,數學這門學科會顯得好理解一些;另外,由於心理學這門學科的發展歷史相對短暫,因此,對心理現象的研究會相對更加困難。

  (2)兩者的推理方式存在差異性

  在科學推理方式上,心理學和數學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數學學科的結構具有典型的公理化特徵,屬於演繹體系形式的,數學學科的證明包含了純邏輯的和演繹的,在數學學科中,每個數學概念都應以明確的的方式進行定義,比如,在定義平行四邊形時,可以這樣子表述:平行四邊形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這個概念是沒有爭議的。有時數學家也利用歸納法對其概念進行總結,不過該種方法基本上是在數學問題提出階段進行應用的。

  3、心理學對數學教育教學產生的意義

  (1)有利於教師數學教學整體觀念的形成

  數學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點過程中,是先從整體著手進入的,因此教師在授課之前,應當將所要授課的知識點先作整體性的介紹。這樣將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東西有了總體性的瞭解,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

  比如,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關於“解析幾何中圓錐曲線”知識點的學習,在授課前,不能過於追求對整體材料概括和抽象的統一,而將離心率分成三種不同情況進行分析討論,三種情況分別是橢圓的離心率、雙曲線的離心率以及拋物線的離心率,將三種情況作為統一的標準而集於一體。與之不同的是,我們可以在開始授課前將這三種曲線作為圓錐面被不同角度的平面所截得的截線著手進行介紹。最後對三個方程的原則進行總結概括,即為到定點有特定距離的點的軌跡。最後根據該原則,分別根據實際要求制定推導方程的具體原則,然後分頭引出三個方程,進行分析討論。

  (2)有利於教師建構主義教學觀的形成

  數學教育心理學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中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應當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改變原有的固定教學方式,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背景和學習基礎。而且,教師還應對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過程有充分的理解,採用適當的認知模式來識別和確定數學知識的表徵,確定學生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根據學生的學習思路,採取具有針對性的的策略來引導和啟發學生的自我構建,並給予評價和建議,由此將有利於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4、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應用教育心理學應當注意的問題

  (1)關注情感因素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

  數學教育心理學認為,對於學生的數學學習問題,需要對其所學內容即數學教材進行分析,同時也要對學習的主體——學生進行分析。而在後一方面,除了研究學生對具體內容的認識、理解、應用等規律外,還要考慮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發生和表現出來的各種想法、態度等因素。這些因素一般與學習內容的認知因素沒有直接的聯絡,但起著間接的影響,這種影響在一定條件下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對於教師來講,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感覺到學生的情感因素,如動機、興趣等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但是,在對學生進行評估時,幾乎都只是評價他們的認知結果,而忽略了情感因素對認知的影響。這樣,就會有許多相關的學習問題得不到解決。

  為了更好地發揮數學教育心理學的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的情感因素引起重視,採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2)關注語言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

  從廣義上看,數學教學中的語言形式包括符號、詞語、圖形、圖象的書面表達以及口頭表達等交流手段。數學教育心理學關注的數學語言問題包括各種數學語言形式的基本特點、功能和規律以及學生問題的診斷。但是現實的問題是,數學教學不像語文教學那樣要單獨教數學語言,它一般不專門討論數學中的語言問題,常常是一帶而過,在使用中提到就算教過了。所以,教師和學生並未花足夠多的精力來注意和處理學習過程中的語言問題,似乎這是可以自然解決的,於是就可能形成一種迴圈:要弄懂語言才能理解意義,而語言又是在掌握意義的過程中學習的。這樣一來,在數學教學中,語言是內容的載體,而內容又成為語言的載體。這個迴圈如果不打破,或者說,如果不對語言問題給以專門的、充分的關注,就不利於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發展,也不利於教師對學習問題的診斷和解決。

  5、總結

  為了使數學教育教學得到更好的發展,可以將教育心理學應用到數學教育教學中,本文首先對數學教育心理學的內涵進行了闡述,闡述了數學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兩門學科間存在的差異性,並分析了數學教育心理學對數學教學產生的意義和運用心理學在數學教育中應當注意的問題,最終表明了數學教育心理學對數學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3篇: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談數學教師的角色轉變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師要由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角色向知識文化的創新者和改革者角色轉變。而從數學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促進數學教師的角色轉變需要從最佳化數學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數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數學教師的能力、淡化數學教師的“權威”意識、增強數學教師的職業動力等方面入手。

  一、最佳化數學教師的知識結構,促進角色轉變

  數學教師的知識結構是數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數學教學是一項複雜的認知活動,數學教師教學活動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的知識結構。因此數學教師要不斷最佳化自身的知識結構,能夠以新的教育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學工作。從數學教育心理學的角度,教師知識結構包括:知識的高度、知識的廣度、知識的深度、知識的精度、知識的新度等五個方面。數學教師所具備的知識不僅要有一定的高度、深度、廣度、新度,更要在知識精度上下功夫。數學教師對本專業的知識不僅要做到科學準確,而且要進行深層加工。知識的精度是在教師反覆學習、深入思考和鑽研的基礎上獲得的。要想轉變為科研型、創新型教師,既要精於所教專業,又要精於現代教育心理學理論。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是一個典範。他既精通於專業知識,又精通於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並將二者有機融合起來。所以說數學教師只有不斷最佳化、改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才能實現角色的轉變。

  二、更新數學教師的教育觀念,促進角色轉變

  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數學教師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用“學生是否得到主動發展”、師生是否共同發展來檢驗教育教學工作的效果。而且在當今這樣一個資訊化時代裡,學生獲得教育資訊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時學生獲得的資訊可能比教師快,比教師多,數學教師在學生面前沒有了絕對的權威。因此在新課程中數學教師不能再居高臨下,而應與學生站在同一平臺上互動探究,與學生成為合作伙伴的關係。數學教師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準備,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課程觀和教學觀,才能真正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將扮演著多種角色,從多方面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教師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的楷模,教學過程的領導者,學生心理問題的心理治療者以及學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學活動是在師生雙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在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得以發揮,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是建立在學生的主體作用之上的。只有當師生之間互相作用,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才能得以激發和培養,學生才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成為組織者、引導者、解惑者,與學生是一種合作伙伴的關係。

  三、提高數學教師的能力,促進角色轉變

  數學教師的能力包含:數學能力、教育教學能力、自我意識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等。數學教師的數學能力是數學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如果一個數學教師自己的數學能力沒有得到提高,那麼就不可能對數學有深刻的理解,也不可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關鍵,也影響著教師的角色轉換,制約著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數學教師的自我意識能力直接影響教學行為和方式,從而影響教學效果。數學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往往被數學教師自己忽視,認為教師只要能教出成績優異的學生就是專家或能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可見,透過教育科研活動,能促使教師自覺地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提高進行科學分析的能力和技巧,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從能幹的“教書匠”轉向科研型、創新型的新型教師。

  新課程需要新型的教師,數學教師要適應數學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就必須正確認識自己在新課程實施中的角色定位問題,找到自身與新課程要求之間的不足,切實轉換以往形成的傳統角色觀念,把自己塑造成為具有多種角色的綜合型教師,以此推動數學教學工作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