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構建研究以移動裝置互動設計課程為論文

工業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構建研究以移動裝置互動設計課程為論文

  工業設計專業是一門應用型的學科,高等院校針對於工業設計的教學實踐是大力發展。近幾年,工業設計延伸出來了互動設計,目前國內高等院校針對移動裝置的互動設計基本沒有完整的體系,實踐教學更是方興未艾。構建教學的實踐環節,透過校企合作,展開移動終端的互動設計的研究是一個具有使用價值、充滿趣味性的研究方向。

  工業設計現狀

  在數字時代,工業設計的產品慢慢的走向智慧化。智慧化產品慢慢取代傳統的產品,這就是資訊時代帶來的革新。在高等院校中,工業設計應符合社會的需求,特別是應用型院校。培養的學生應該符合社會的需求,工業設計也應該向智慧化產品設計進行轉變。

  現在以人為本的國情中,產品的設計也轉向以人為本,這就從工業設計延伸出的互動設計。互動設計是使用者、環境、技術、行為方式為元素的設計與定義。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瞭解使用者在使用產品時的行為,並致力於這種行為進行設計。透過會產品的介面和行為進行互動設計,讓產品和使用者之間建立某種聯絡,從而達到使用者的目標,這就是互動設計的目的。智慧化產品也應以使用者需求為目標進行設計。

  然而,隨著產品和使用者體驗日趨複雜、功能增多,新的人工物不斷湧現,給使用者造成的認知摩擦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人們對互動設計的需求變得愈來愈顯性,從而觸發其作為單獨的設計學科在理論和實踐的呼聲變得愈發迫切。

  特別是進入數字時代,多媒體讓互動設計的研究顯得更加多元化,多學科各角度的剖析讓互動設計理論的顯得更加豐富。現在基於互動設計的產品已經越來越多的投入市場,而很多新的產品也大量的吸收了互動設計的理論。多媒體的廣泛滲入,移動裝置產品的互動設計越來越多給與使用者以創新體驗。

  移動裝置互動設計的課程改革

  數字時代的到來,帶來了智慧化產品。計算機的應用已經離不開人們的生活,智慧化的產品也結合了計算機的應用。智慧化的產品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應該從始而終,無論是概念式的互動還是實體式的互動都應以人為本,這一點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應該作為重點進行。設計過程中,無論是資料的收集、使用者調研還是概念設計,乃至模型的製作都離不開實踐調研,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概念式的`互動設計應該把使用者的行為方式考慮進去,結合使用者使用產品的愉悅情況、使用的步驟進行分析;實體式的互動應該把使用者使用產品的安全效能考慮進行。之所以要考慮就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研分析,並取證證明。這一些列可以按照企業的設計流程進行實踐操作。

  應用型大學對整個專業的設定應該圍繞實踐進行分配,然而針對於移動裝置互動設計這一門課程的實踐改革建議如下:

  1.移動裝置互動設計的應用與實踐

  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適應崗位的能力。再教學中能夠使學生學習的知識能夠跟工作崗位接軌。主要實踐體現在:

  (1)作品收集、討論,分析作品中所使用的概念設計、使用者模型、介面流程結等作品本身特徵,並作出總結;

  (2)使用者調研:透過使用者調研的手段(介入觀察、非介入觀察, 採訪等),調查瞭解使用者及其相關使用的場景,以便對其有深刻的認識(主要包括使用者使用時候的心理模式和行為模式),從而為後繼設計提供良好的基礎;

  (3)概念設計:透過綜合考慮使用者調研的結果、技術可行性、以及商業機會,為設計的目標建立概念(目標可能是新的軟體、產品、服務或者系統)。整個過程可能來回迭代進行多次,每個過程可能包含頭腦風暴、交談(無保留的交談)、細化概念模型等活動;

  (4)建立使用者模型:基於使用者呼叫得到的使用者行為模式,設計師建立場景或者使用者故事或者storyboard來描繪設計中產品將來可能的形態。通常,設計師設計使用者模型(persona)來作為建立場景的基礎。確定移動終端互動設計的使用者模型(大概3-5種,選擇3種進行實驗)、選擇合適的使用者模型進行對比分析(不少於3種);

  (5)建立介面流程:採用wireframe來描述設計物件的功能和行為。在wireframe中,採用分頁或者分屏的方式(夾帶相關部分的註解),來描述系統的細節。介面流圖主要用於描述系統的操作流程,並完成圖示設計。之後,發企業同行討論、修改;定稿後,著手開始實驗;每次APP介面設計後,附加電子問卷調查,並回收問卷;同APP設計同步評估介面設計、行為方式、結構框架的反響及可行性,及時作出修正、廢棄、繼續等決定;

  2.移動裝置互動設計的校企合作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在教學中得到實踐學習,應充分發揮校企結合,把社會資源引入到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