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態環境實習報告

關於生態環境實習報告

  炎炎夏日,流火歲月。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我迎來了第一個暑假。為了更好的學以致用,全面瞭解當代農村的現狀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九人組成的“赴贛南農村生態環境調研暑期社會實踐團”開始了我們的行程。滿懷著對家鄉的美好憧憬和對鄉土的眷顧,我的心激動不已。

  這次我們為期一週的社會調研我們走訪了龍南的多個生態農業示範點和一些建設較好的新農村示範村,同時也親自與當地的農民進行了有關交流,細緻的聽取了當地有關部門的建設經驗以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透過我們實地走訪和詢問得到的資料我就我們的成果進行了總結,得到了贛南較為普遍的也是發展較好的幾種生產模式。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畲族風情園,在那裡最為主要的也算是普遍的生產模式是“豬—沼—果”模式。所謂的“豬—沼—果”模式就是以果園為主,栽種一或多種果樹,配合果園有自己的豬圈或說是豬場,此外一般也會有一口池塘,還有就是家裡會建一個沼氣池。這就是此種模式的主要硬體裝置。該模式的執行方式是以果園經營為主,豬場是為了為沼氣池提供發酵物——豬糞,沼氣池中的沼氣液用於果園的施肥,沼氣用於家裡的烹飪、照明等。此外果園定期的整枝也可為沼氣池提供發酵物——幼苗。這樣一來該模式的能量便可以迴圈利用,既沒有能源的浪費也不會對環境產生汙染。

  據瞭解,由於這邊地處農村,與市區距離較遠一般情況下很少有蟲害,因此果樹噴灑的農藥很少,由於豬場的存在果園幾乎不需要使用化肥,因而土壤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根據實際瞭解得知,每戶農家大概只要有六七十畝的果園就可以達到戶年收入幾十萬元。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生產模式是可行且具有無限前景的發展方向,同時它也符合當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第二種生產模式是:“礦山—廢水精煉—淨水”,這種模式我主要透過一個走訪的例項進行簡單說明。這是一個主要正對稀土原礦開採過程中排出的水進行進一步的淨化提煉的小型工廠,它不僅可以通過出售提煉出的稀土半成品獲得利潤,更重要的是它起到了汙水處理的作用。這樣的工廠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生態經營模式。在中國很多的礦藏重鎮汙染問題都很嚴重,其中不少就是因為開採時沒有注意到其廢水的處理導致河流水體受到了嚴重的汙染。如果將這種“礦山—廢水精煉—淨水”的模式推廣,不僅可以減少一些開採商的治汙投入,還可以充分利用資源,最重要的是保護了周邊的生態環境。今日我們走訪的那家工廠雖然規模並不很大,卻很好的對河流汙水進行了處理還從中得到了一定的經濟效應,實地觀察並沒有在廠房旁邊發現因汙染死亡的動植物,事實說明這樣的模式是確實可行也是具有推廣意義的。

  第三種生產模式是:“雞—糞—果”。這種模式跟第一種模式有很大的相似點,只不過經過實踐表明,雞糞是不適合作為發酵物的,它的發酵產物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沼氣,不能作為家用燃料,所以產生了這種新的生產模式。這裡只是把沼改成了糞,就是因為不把糞用於發酵而是作為一種商品進行出售,主要買給一些專種果樹的農家。據瞭解,如果常年自家的雞的數量在八千左右,一年便可以透過賣糞便掙一萬多塊錢,基本足夠一戶農家一年的開支。如此一年就可以輕鬆掙個五六萬了,對於一個農村家庭來說這已經足夠奔小康了。由於農村有廣闊的土地,特別是較為偏遠的山村,更是山外山,如果充分利用這廉價的條件,發展這種模式是十分容易且十分掙錢的方法。為了更好地推廣這種方法,因地制宜可以養鴨,養鵝,放牛,放養。只要自己在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和分析,相信致富不是問題,希望廣大的農村可以積極響應學習此類先進的`致富方法,早日走上小康生活。

  第四種生產模式是:“林—遊—果”。為了更好地響應國家新農村建設和退耕還林的發展政策,林業部門努力做好生態保護工作,這種模式可以說是雪中送炭。過去,政府為了達到上級下達的綠化要求,強制百姓把自家的幾畝救命田種上了楊樹、楓樹,不但苦了百姓,結了很多民怨,也因政府瞎指揮沒有充分考慮當地氣候、土質條件樹苗成活率極低。而近年由於新農村建設的浪潮一輪高過一輪,不少地方政府對綠化急於求成,不願千里搬運半成樹導致成本上升了幾千倍,綠化質量卻日漸變差。此外這種閃電式的綠化方式純屬剜肉補瘡之舉,拆了東牆補西牆,缺乏全域性性和長遠性。這裡介紹的這種生產模式是指:有關林業部門配合當地農戶對原來質量差,產出率低的林地有計劃,有目的地改造為經濟林地。這樣不但滿足了政府的綠化要求,還備受百姓的,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此外配合當地的一些古城、古建築、古文化,有計劃的改建、修復一些旅遊景點,在果樹成熟時期果園開放售果與當地的旅遊相互刺激,相互帶動。

  農村建設利在百姓,功在千秋,希望政府不要過於急躁,也希望廣大的農民們能夠更好因地制宜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發展模式。

  八月流火,伴著此起彼伏伏的蟬鳴和萬里無雲的明淨藍天,我度過了人生中第一個充滿著溫馨和關愛,洋溢著熱情與愛心的富有意義的暑假。“艱辛如人生,實踐長才幹”,作為大學生,我們最終要走入社會,融入社會。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透過參加這次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和認識。為期一週的暑期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身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年齡段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視野,增長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才之路和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教堂,在那個廣闊的天地裡,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