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十三首(其五)》《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對比閱讀答案

《南園十三首(其五)》《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對比閱讀答案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①。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南園十三首(其五)

  李賀

  男兒何不帶昊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②,若個③書生萬戶侯?

  [注]鉤:一種彎刀,屬於武器。 何當:何日。金絡腦:飾金的馬籠頭,借器具的貴重象徵馬受重用。踏清秋: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

  [注]吳鉤:吳地所產寶刀。關山五十州:指當時唐朝廷不能控制的黃河南北一帶。凌煙閣:在長安,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在閣上繪開國功臣24人畫像以示表彰。若個:哪個。

  (1)這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相同之處?抒情的方式有什麼不同?(4分)

  (2)“馬詩”是怎麼樣運用“比興”手法的?“南園”詩由兩個問句組成,收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兩問任選一問作答)(4分)

  參考答案

  (1)兩首詩都表達了制敵平叛、建功報國的雄心熱望。但《南園》是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馬詩》則用比興間接抒情,顯得婉曲而耐人尋味。(4分,答對思想感情的相同和抒情方式的不同各給2分。)

  (2)《馬詩》開篇以雪喻沙、以鉤喻月,是比;全詩借馬喻人,借詠馬及其命運,來抒寫志士的遠大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感慨、憤懣,通篇是比。開篇兩句從富有沙場特徵的景色寫起以引發馳聘疆場的豪情,這是起興。(開頭兩句將背景推向遙遠的邊地,那平靜的畫面後閃動著刀光劍影。由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狀,含有思想戰鬥之意。“燕山”一說即當年竇憲追擊匈奴、刻石紀功的燕然山;一說作者處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之時,“燕山”一帶又是藩鎮肆虐最久、最烈的地帶。攝此物象是為套上金絡腦的駿馬馳騁疆場張目。所寫戰場景色雖悲涼蕭殺,但對志在報國者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全詩抒發了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的鬱悶。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

  《南園》第一問是反問,也是自問。用反問語氣,增強了詩句傳情達意的力量,寫出了詩人面對烽火連天、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局面焦慮萬分的心境和投筆從戎收拾破碎山河的激昂之情、奮然之氣。(李賀早已詩名遠揚,但以才學入仕晉身之路被“避父諱”的禮教教條無情堵死,“何不”又多少出於無奈,用反問語氣,也突出表現了詩人的憤激不平之情)第二問繼續用反問,從反面有力襯托投筆從戎的必要性,同時亦使詩人懷才不遇的哀怨之情溢於言表,牢騷的意味更加濃郁。(4分。本題兩問任選一問作答。答對了《馬詩》的“比”和“興”,各給2分;或說明了《南園》詩每一個問句的表達效果,各給2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