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節水灌溉專案總體實施方案(通用5篇)

高效節水灌溉專案總體實施方案(通用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寫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效節水灌溉專案總體實施方案(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效節水灌溉專案總體實施方案1

  一、總體目標

  確保全省8000萬畝小麥實現夏糧總產300億公斤。

  一要確保5080萬畝水源有保證、灌溉設施齊全、灌溉週期較短的麥田適時灌溉;

  二要採取應急措施提高1351萬畝麥田灌溉保證率;

  三要對無水源、無灌溉設施的1600萬畝麥田透過抓好雨後保墒和趁墒追肥等關鍵措施力爭少減產;

  四要解決山丘區因乾旱造成的農村居民飲用水困難問題。

  針對1351萬畝有灌溉設施但因缺乏灌溉水源、灌溉設施損壞和不配套等原因出現灌溉困難的麥田,採取在建、擬建和新建工程並舉的辦法,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建設步伐,儘快建成併發揮工程灌溉作用。

  1、加快在建的工程建設進度。加快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規劃田間工程、新增農資綜合補貼、度中低產改造、度現代農業、中央補助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省級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等專案建設進度,完成投資50.62億元,確保715萬畝灌溉工程在3月底前如期完工並投入使用。

  2、提前安排擬建的的工程專案。20xx年度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等專案23.4億元建設資金,力爭儘早發揮專案區356萬畝工程灌溉效益。

  3、抓好新建的應急工程專案。省級財政籌措3.2億元資金新建一批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的應急灌溉工程,重點用於引黃灌區清淤、灌區水毀工程應急修復、山丘區臨時飲水困難、引黃灌溉水費補助,解決279萬畝灌溉問題,其中引黃灌溉186萬畝。

  以上各項工程按照部門分工組織實施,要求在3月底前完成,確保春季灌溉需要。

  二、抗旱措施

  (一)確保現有水利設施抗旱的措施

  各級水利部門迅速組織技術人員,對本地區現有的抗旱工程和水源進行排查和分析,進一步摸清各類水源現狀和工程執行情況,督促各地加強對抗旱設施的維護保養,對引水渠、排水河溝、節制閘等各類控制設施進行全面排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老化失修的水利工程要抓緊時間修復,工程設施不配套的要儘快完善,保證水利工程和灌溉設施全面處於良好執行狀態,對引黃灌區要加大引水渠道清淤疏通力度,保證渠道暢通,使有限水資源發揮最大灌溉效益,為全面春灌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新增抗旱能力建設的措施

  投資7725億元,用於新增、改善、恢復灌溉面積1351萬畝,採取以下工程措施:

  (1)井灌區建設:主要分佈地下水埋藏淺且較為豐富區的黃淮海平原區、南陽盆地、傍河灘地等區域。新打機井64930眼,更新、維修機井37252萬眼。新增、改善、恢復灌溉面積711.49萬畝。

  (2)引黃灌區建設:主要分佈在沿黃的灌溉補源地區,安排樞紐工程、引水渠、輸水渠的清淤和整修,加大引水、輸水和儲水能力。疏挖引水渠76.8千米,清淤渠溝1280千米,延伸渠道2072千米,恢復渠道696千米,建移動泵站1930座。新增、改善、恢復灌溉面積346.78萬畝。

  (3)河庫灌區建設:主要分佈在水源可靠、有灌排設施但不完善、短期內能夠修復的灌區。清淤整修渠溝710千米,延伸渠道1539千米,恢復渠道358千米,建移動泵站830座。新增、改善、恢復灌溉面積292.85萬畝。

  (三)解決山丘群眾飲水困難的措施

  全省目前已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人畜吃水困難,這部分農村群眾居住特別分散,飲用水水源缺乏,採取工程措施解決困難大,耗時長,需要採取應急措施,保證大旱之年災區群眾有水吃,購置運水裝置,提水裝置,臨時性飲水水量供給能力,對地下水位相對較淺、具備打井條件的地區,透過應急打井、引山泉、截潛流,增加供水能力。

  (四)加大引黃灌區灌溉面積的措施

  一是對具備引水條件的引黃灌區,引水閘門要全部開啟,最大限度的加大引水量,努力擴大灌溉和補源面積。

  二是對因黃河河勢變化引起的引水口門脫離主河槽,無法引水的灌區,可採用統一調配挖泥船,疏挖延伸引水渠,以保證引黃水量。

  三是對黃河加大下洩流量後,引水量仍無法滿足灌溉水量的灌區,可購置大功率移動泵站,加大引水能力,滿足灌溉需求。

  四是對於擴大引黃灌溉、補源效益明顯、工程建設任務重的大功、馬莊引水工程請解放軍部隊參與建設。五是河務部門的引黃工程水費1000萬元由省財政統一負擔。

  (五)提高抗旱服務隊應急抗旱能力的措施

  一是選擇機構比較健全、管理比較規範、有一定應急抗旱能力的126支省、市、縣級抗旱服務隊,補充購置部分應急抗旱裝置。補助資金全部用於購置應急拉水車、打井洗井裝置和移動抗旱澆地裝置等,實施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提供抗旱裝置維修養護,並重點解決部分群眾因旱飲水困難和缺乏灌溉條件的坡崗地的應急澆地問題。

  二是按照抗旱條例要求,為提高應對乾旱災害的應急響應能力,新建1處中央級抗旱物資儲備庫,應急採購一批拉水機具、水泵、發電機組、找水打井裝置、節水灌溉裝置、輸水軟管、移動淨水裝置、淨水藥劑、化學抗旱劑等抗旱物資。

  (六)實施抗旱澆地直補的措施

  為減輕農民抗旱負擔,調動農民投入抗旱澆地的積極性,按誰澆地補給誰的原則,中央財政每畝地春灌澆水補貼10元。

  (七)加強農田水利管理體制改革的措施

  圍繞這次抗旱工程建設,要進一步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明確所有權和使用權,落實管護主體和責任,縣級財政對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護經費給於安排,採取以獎代補、獎補結合等形式給管護主體進行補助,確保小型水利工程的持續效益。

  三、資金籌措

  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於抗旱工程的投入力度,引導群眾投資投勞,鼓勵企業和社會各界建設灌溉工程,支援全省的抗旱工作。從財政、發改、農業、水利、農開、國土等部門涉農專案資金當中統籌安排,投資在建、擬建和新建工程資金77.25億元,新增灌溉、改善、恢復灌溉面積1351萬畝,其中:

  1、在建工程資金50.62億元。包括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5.78億元、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9.3億元、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規劃田間工程6.88億元、新增農資綜合補貼6.4億元、度中低產改造7.5億元、度現代農業1.75億元、中央補助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4億元、省級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9億元,工程建設資金按原專案管理辦法進行安排。

  2、擬建工程資金23.4億元。包括20xx年度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9.35億元、農業綜合開發7.5億元、現代農業1.75億元、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4.8億元,工程建設資金按原部門、原性質、原渠道的專案管理辦法進行安排。

  3、新建工程資金3.2億元。用於引黃灌區清淤和水毀工程應急修復1.86億元、河庫灌區水毀工程應急修復0.96億元、引黃水費0.1億元、解決山丘區農村臨時性飲水困難0.3億元。資金從省土地出讓收益中籌措,由水利廳負責制定專案建設管理辦法並實施。

  四、建設任務及責任分工

  (一)加快推進在建工程建設進度

  1、全省37個大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專案,總投資5.78億元,其中:中央投資3.96億元,地方配套1.18億元。專案新增灌溉面積14萬畝,改善灌溉面積67萬畝,恢復灌溉面積12萬畝。

  責任單位:省水利廳、省發改委。

  2、度46箇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和20個專項縣專案。總投資9.3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扶持資金4.04億元,地方財政配套4.32億元。專案新增灌溉、改善、恢復灌溉面積94.73萬畝。

  責任單位:省水利廳、省財政廳。

  3、全省89個產糧大縣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田間工程,總投資9.89億元,其中:中央投資7.92億元,地方配套1.97億元;專案用於田間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資金為6.88億元。專案建設規模198.96萬畝,其中新增灌溉面積14.11萬畝,改善灌溉面積58.01萬畝,恢復灌溉面積17.33萬畝。

  責任單位:省發改委、水利廳、農業廳。

  4、全省78個新增農資綜合補貼專案。中央總投資8億元,專案用於田間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資金為6.4億元,建設規模100萬畝。

  責任單位:省財政廳、農業綜合開發辦。

  5、度中低產田改造專案,建設規模152.89萬畝。

  責任單位:省農業綜合開發辦。

  6、度25個現代農業專案,中央投資1.75億元,建設規模81.24萬畝。

  責任單位:省財政廳。

  7、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補助專案

  中央補助資金專案。總投資8.24億元,專案用於田間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資金為4億元。建設規模93.01萬畝,其中灌溉效益46.5萬畝。

  省級補助資金專案,總投資18.5億元,專案用於田間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資金為9億元,建設規模155.46萬畝,其中灌溉效益77.8萬畝

  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

  (二)抓緊組織實施20xx年計劃建設專案

  1、20xx年度46箇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重點縣專案。總投資9.3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扶持資金3.68億元,地方財政配套5.08億元。

  責任單位:省水利廳、省財政廳。

  2、20xx年度中低產田改造專案,建設規模113.9萬畝。

  責任單位:省農業綜合開發辦。

  3、20xx年度25個現代農業專案,中央投資1.75億元,建設規模78.56萬畝。

  責任單位:省財政廳。

  4、20xx年24個大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專案,總投資4.81億元,其中:中央投資3.35億元,地方配套1.46億元。

  責任單位:省水利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

  (三)實施新建的抗旱應急工程

  1、引黃灌區清淤和水毀工程應急修復。對引黃灌區閘前引水渠和輸水乾渠進行清淤,修復水毀工程。省級財政籌資1.86億元。新增、改善灌溉面積186萬畝。

  責任單位:省水利廳。

  2、河庫灌區水毀工程應急修復。修復河庫灌區水毀工程。總投資0.966億元,其中:省投資0.77億元,省轄市配套0.19億元。新增、改善灌溉面積93萬畝。

  責任單位:省水利廳

  (四)解決山丘群眾飲水困難

  解決山丘區45萬人臨時性吃水困難,省財政籌資0.3億元。

  責任單位:省水利廳。

  (五)抗旱服務隊應急能力建設

  完善126支省、市、縣級抗旱服務隊,新建1處中央級抗旱物資儲備庫,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52億元。

  責任單位:省水利廳。

  (六)抗旱澆地直補政策及引黃灌區水費

  按全省1685萬畝受旱面積,中央財政每畝地春灌灌溉補貼10元,共1.69億元。為滿足引黃灌溉和補源的需要,引黃河水10億立方米,省財政安排補助灌溉水費0.1億元。

  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水利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抗旱應急灌溉工程的領導,立足於抗大旱、抗長旱、防大災,對抗旱應急灌溉工作進行動員、部署、落實,真正抓緊、抓實、抓細、抓好。要強化責任,將抗旱應急灌溉工程任務納入年度考核指標體系,分解到市、縣(市、區)、鄉鎮、村,落實到田間地塊,工程進度、質量、成效作為“紅旗渠精神杯”先進單位評選的重要依據。各級領導班子成員要逐級分包市、縣(市、區)、鄉鎮、村,為確保抗旱灌溉工程建設提供有力的組織保證。啟動省直“百廳(局)包百縣(市、區)”活動,做到一包到底、包出成效。對急難險重的工程任務要積極爭取駐豫部隊的支援和幫助。

  (二)明確任務。抗旱應急工程要求在3月底前完成。專案建設實行政府負責制,縣級政府為責任主體,以縣級政府為平臺進行統籌運作。要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各部門涉及農田水利的在建工程實行“錢糧掛鉤”,對分解的灌溉面積負責。在建和擬建的專案按原部門、原性質、原渠道的專案管理辦法進行建設管理,新建的工程專案由水利廳負責制定專案建設管理辦法並實施。專案完成經驗收合格後要及時將專案建設總結報告和相關資料報省政府,並要將完成的專案名稱、地點、效益面積、建設內容建檔上圖,標在縣、鄉地圖上,報省政府備案。省財政、發改、國土、農開、水利等部門要有專人負責掌握本部門實施的應急灌溉工程進度和建設資訊,從2月20日起每5天將工程進度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彙總。

  (三)加快進度。抗旱應急灌溉工程時間緊,任務重,要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搶險救災的原則,比照12月15日省政府專題研究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度田間工程招投標工作形成的會議紀要(豫政閱〔〕15號),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的有關規定,簡化招投標手續,可以不進行招標。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加強協作,把加快建設進度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財政部門要積極籌措資金,及時撥付到位;水利部門要加強對工程建設的指導,科學排程、合理配置水源;各專案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要加快方案制定、審批的進度,合理調配施工力量,科學安排工期,確保工程如期完工。要實行工程專案進度定期通報制度,財政、發改、國土、農開、水利等部門要向省轄市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通報所實施專案的工程建設情況。

  (四)嚴格監督。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抗旱應急灌溉工程建設的督導,確保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實行陽光作業,各級財政、監察、審計部門要督促責任制的落實,對建設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全程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到位、人員到位、工作到位。

  (五)營造氛圍。新聞宣傳部門要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開闢專欄、專題,精心組織新聞宣傳報道,積極宣傳抗旱灌溉工程建設的先進典型,把方方面面力量凝聚到工程建設上來,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援、參與抗旱灌溉工程的濃厚社會氛圍,齊心協力打一場抗旱攻堅戰,為確保全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高效節水灌溉專案總體實施方案2

  打井施工工藝及注意要點:

  1、根據水井出水量要求,井孔結構設計井深、井徑,結合地層情況選好鑽探機型以及相應的輔助裝置。

  2、鑽孔之前應做好機臺調平,裝置佈置,器材堆存,塔架豎立,鑽機安放等工作。

  3、在鬆散地層中鑽探成孔,最好採用衝擊式鑽機清水水壓逐級擴孔法施工工藝。

  4、在基岩含水層中鑽孔成孔,最好採用迴轉式岩心鑽進,在鑽進過程中,應進行地下水水位和迴圈液孔內消失量等水文地質觀測。

  5、鑽探成孔的過程中,應根據技術要求進行描述、分層取土樣、取水樣、測溫等。還要保證取樣質量和數量。

  成井工藝:

  1、下井管前,應對鑽孔孔壁,孔徑、孔深進行校核,查明孔壁是否規則圓滑,發現有縮徑等不規則孔壁時必須及時修整,以保證後續工序的順利實施,並實測孔深。

  2、換漿。用稀漿或清水壓入孔底,自下而上將原成孔時的濃漿換出孔。當井內返上泥漿與壓入的稀漿水的濃度基本相同時,換漿即已完成。

  3、下管。下管必須按技術要求進行。要安裝井管找中器,焊工作業,並加焊2-4塊拉板,必要時管內須加浮板,管底必須用鋼板焊封。

  4、填礫料。將選好的礫料投入井管過濾器及孔壁之間的環狀空間內。根據地質技術要求和地層情況選用靜止投礫法,管外返水投礫法,抽水填礫法等工藝。

  5、止水。常用方法為粘土球止水法。必須保證粘土球質量,並保證分層填入,逐層填滿,填實。

  6、洗井。洗井的目的是徹底清除鑽井過程中孔內岩屑等對含水層的封堵,同時抽出濾水管周圍含水層中泥漿、粉、細砂等沉澱,以保證含水層出水通暢。

  7、井孔在驗收前,必須進行簡易抽水試驗,測定井的實際可開採水量,在開泵後30min取水樣測量含沙量和進行水質分析取樣。而後編寫鑿井工程報告。

  8、井孔驗收

  井孔驗收時必須具有的資料和技術標準

  井孔驗交單(包括井結構、施工工藝、及水量、含沙量等資料)

  井孔尺寸與驗交單一致並符合設計要求

  井的出水量100T/H

  井水中的含沙量,少於達1/20萬(體積比)

  9、回灌井的施工工藝與抽水井基本相似,對過濾器、水的回灌試驗有相應的要求,

  3、水井系統(供水、回水)

  取水井

  (1)成井設計

  根據此次空呼叫水要求,本次開鑿井的`目的,就是要達到每小時100T(單井),含砂量按國家標準,深井孔垂直度在1度之內,井深50米左右(見基岩)。井徑600mm,一徑到底,管徑300mm,按此要求設計井壁後6mm,實管暫設30m,濾管暫設20m,濾水管設定在含水層部位,井材料選用鋼板卷管而成,管與管之間均打成坡口,焊後並用4-6塊200×800×6mm拉板焊固以達到每節管頭電焊牢固。濾水管採用穿孔墊筋纏絲包網,其穿孔方法是在井管上呈梅花形圓孔,孔徑18mm,濾水管孔隙率為30%,井管底部用6mm厚的鋼板封底。濾料直徑記錄位置,保證將井孔的各部位填密實後,用直徑40-60mm 粘土球從井下20m封至地面,使成井不受地面及外界水源的汙染。成井後用活塞洗井。

  (2)施工方法

  A、深井井孔採用清水衝擊法施工,用直徑219mm抽筒鑽井一徑到底,以後每1.5mm為一加助型護孔器鑽井,達到設計孔徑600mm,深度50m左右(具體深度鑽探後確定)。

  B、鑽機到位後,鑽機絕對安裝穩定,鑽孔開鑿圓,正直,鑽孔下管時採用於扶正器下管,使井管位於所鑽鑿孔中心,鑽鑿孔施工是嚴格按照豐收250型衝擊鑽機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施工的。

  C、深井施工嚴格按甲方要求和合同施工。井管焊接接頭絕對焊接牢固,井上至地面標高0.5米。

  D、下管前我方做好了一切下管準備,儘量縮短下管成井時間,並嚴格檢查濾水管的完好,投放濾料時應沿井管外側連續均勻填入,將井的部位填密後,投放直徑40-60mm粘土球在施工下管前進入了施工現場。

  回水井

  (3)設計

  本次開鑿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使用後的水源回灌於地下,保持地下水資源的動態平衡,減少對周圍建築物的影響,按此要求設計回灌井深50m ,井徑700mm(增大回灌的滲透面積),進壁管15m,井濾管350m,(增大滲透面積),井管口徑300mm井管材料選用鋼板卷管而成,管與管之間均打成坡口,焊後並用4-6塊200×800×6mm拉板焊固以達到每節管頭電焊牢固。濾水管採用穿孔墊筋纏絲包網,其穿孔方法是在井管上呈梅花形圓孔,孔徑18 m濾水管,孔隙率為30%(詳見圖2-1,2-2)井管底部採用6mm厚的鋼板封底。濾料直徑記錄位置,保證將井孔的各部位填密實後,用直徑40-60mm粘土球從井下20 m封至地面,使成井不受地面及外界水源的汙染。成井後用活塞洗井。用水回灌,確定回灌效果。

  (3)回灌井採用成井設計工藝和施工方法及佈署,區別成井是增大回灌井徑(ф700mm),增加濾水管長度,因地層在13m下有較強滲透係數,且承壓水頭越向上承壓水頭越小。

  回灌井從熱交換率能充分發揮地下水溫度場當年能得以平衡以及環境影響等方面考慮,採取抽水井與回灌井分離的原則。圖書館東側佈置深抽水井,夏天供水;圖書館西側佈置較淺回灌井,夏季作回灌。兩類井的宏觀間距在100-150m之間,圖書館東側稱為冷庫區,圖書館西側稱為熱庫區。無論是冬季或夏季回灌井均應布在抽水漏斗之內。

  井孔位置:由於回灌試驗未作,回灌井的數量也不能最終確定,根據其它工程比擬,按40m3/h回灌量的經驗值,回灌井需佈置6口。分佈在圖書館的西側綠化區一帶。待下一步成井時,安排一次聯合試驗,取得回灌第一手資料後,再和設計單位共同研究確定具體井數和井群位置以及切換執行等問題。

  4、石沙處理方式

  至於砂石控制,只要在成井施工中嚴格控制成井施工標準,達到試驗井含砂1/20萬的標準。水源系統中的砂石基本可不考慮。但為保護水井系統使用壽命和保護系統裝置,在井水進板式換熱器進水管前加裝一80目Y型過濾器。

  5、水垢處理方式

  根據業主提供的抽水井報告,當地地下水質量為碳酸鈣鎂型水,PH為7.1,為中性水。硬度為9.72毫克當量/升,極硬水。CL-+SO42-為59.9毫克/升。對鋼管結構具有弱腐蝕性,極易使系統結垢。因此我公司在板式換熱器前加裝全程水處理儀。

  6、對主機採取的保護措施

  根據業主提供的抽水井報告,當地地下水質量為碳酸鈣鎂型水,PH為7.1,為中性水。硬度為9.72毫克當量/升,極硬水。CL-+SO42-為59.9毫克/升。對鋼管結構具有弱腐蝕性,因此該水質極差,如進入機器極易使系統結垢,並且對裝置產生腐蝕,造成熱交換器老化或損壞,無法長期使用。雖然採用化學辦法可以減少這部分不利因素。但效果較差。如果要處理到合乎使用標準。就差不多要建一個小型的水處理站,投資很高,而且執行費用極貴。因此,設計採用了在系統上加設板式熱交換器的閉式迴圈系統,採用板式熱交換器間接換熱。井水不進主機,能量由板式換熱器進行交換後,井水直接回灌,保證了的使用壽命及機組安全。

  鎮域總面積9937.3公頃,大約70%為山區,30%為平原和丘陵。林地面積6.4萬畝,林木綠化率2008年達到77.2%,高於全縣平均水平。鎮域具有豐富的地形地貌和動植物資源,東南部群山連綿,生態優良,地勢險峻,八達嶺長城風景名勝區、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鎮域範圍內

  1.3自然條件

  1.3.1地形地貌

  延慶縣地處燕山沉降帶西端、延懷盆地東部,地形複雜,地貌型別多樣,主要分山地和盆地兩大部分。山區面積佔總面積的72.8%;平原面積佔總面積的26.2%;水域面積佔總面積的1%。

  全境北、東、南三面環山,向西朝向官廳水庫,形成向西南開放的環抱地勢。延慶盆地是四周高中間低的緩傾斜沖積平原,地勢開闊平坦。媯水河由東北向西南穿越,古稱“媯川”,這裡集中了全縣80%以上的耕地。盆地內區域性地區有島山分佈,外圍群山連綿,有80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處為張山營境內的海坨峰,海拔2241米,為北京市北部第二高峰,山地與平原之間的過渡地帶形成洪積扇及洪積扇群。

  1.3.2工程地質

  延慶縣地震地質環境屬於冀北山地內部新生代強烈下陷的北東—西南向展布的延懷斷陷盆地,盆地邊緣多有斷層,與山地截然分開,界線清晰,見右圖。

  延慶盆地是典型的山間盆地,第四系堆積物的粒度從山前至盆地中部有粗變細,,透水性由強逐漸變弱。山前洪積扇發育完好,連線成帶,以古城、康莊、西撥子、大榆樹、井家莊、張山營等地洪積扇較大,南部山前有較厚的次生黃土堆積。

  1.3.3氣候水文

  延慶縣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屬溫帶與中溫帶、半乾旱與溼潤帶的過渡連帶,冬季寒冷,春季多風乾旱,夏季多雨,秋季涼爽少雨。多年平均氣溫8.5℃,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27.3℃,年無霜期平原區為152-175天,凍土1米左右。延慶縣是北京的上風區,多年平均風速2.6米/秒,主導風向為西南西風,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康莊地區是北京市風口之一。

  延慶縣多年平均降水量493毫米,年際變化大,主要集中在6-8月份,大約佔全年總降水量的72%。陸面蒸發量400毫米/年,水面蒸發量1666.2毫米/年。

  延慶縣總屬海河流域,分屬於潮白河、永定河、北運河水系上游,屬獨立水系。境內有四級以上河流18條,三級河流2條。潮白河水系分成白河干流和白河支流,白河干流是北部山區的主要過境河流,入境水量為2.24億立方米,較大支流黑河的入境水量為1.20億立方米。永定河水系分成媯水河干流河支流,媯水河發源於東北部山區,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18億立方米。主要水利設施有官廳水庫、白河堡水庫、古城水庫(即龍慶峽)、佛峪口水庫以及白河南乾渠、白河北乾渠。

  扣除重複計算部分,全縣水資源總量達3.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0億立方米,地下水0.90億立方米。

  另外延慶是北京市四個地熱帶之一,地下熱水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分佈於縣境西部。已知的地熱點有塘子廟溫泉松山熱水井、西胡家營熱水井、東五里營熱水井、西五里營熱水井、三里河熱水井。

  1.3.4土壤植被

  延慶縣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17%,養分較高。土壤分成五個土類:山地草甸土、棕壤、褐土、潮土、水稻土,以褐土、棕壤為主。山地草甸土主要分佈在海拔1800米以上地帶,宜於牧業利用;棕壤主要分佈在陽坡1000米以上,陰坡800米以下的山地,部分褐土分佈在低山丘陵,適宜於林、牧業;分佈在平原區的褐土以及水庫、河流兩岸的潮土和水稻土,農、牧、林均適宜。

  延慶縣屬於暖溫帶針闊混交林的過渡植被型別,受地形地貌、氣候以及土壤等因素的影響,植物種類繁多,植被型別豐富。天然林主要分佈在海拔800-1000米陰坡,人工林主要分佈在海拔600-1000米地區以及山川交匯地帶的果樹。

  植被與地貌相關性明顯。中山植被保護較好,恢復較快;淺山和丘陵區破壞嚴重,大部分陽坡植被稀疏,覆蓋度很小,在石灰岩山地以及坡度35度以上陡坡岩石裸露,少灌無草,水土流失嚴重。

  森林資源豐富,植被保護完整,森林覆蓋率達60%。由於地處暖溫帶,受地理位置和特殊氣候影響,形成的地帶性植被為暖溫落葉闊葉林、針葉林。植物群落有大果榆次生疏林亞群叢,暴馬丁香次生疏林亞群叢,山杏次生灌叢亞群叢,蒙古櫟次生闊葉林亞群叢,雜木次生闊葉林亞群叢,雜木次生、人工針葉林亞群叢,黑樺次生闊葉林亞群叢,油松次生針葉林與針闊混交林亞群叢,白楊次生闊葉林亞群叢9類。共有植物700餘種,資源植物總計有412種,佔應保護植物總數的57.8%,其中有3種以上用途的植物達64種。但是延慶縣林分質量低,材質差,幼林多,單位面積林地的蓄積量僅為11.09立方米/公頃,遠遠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78.06立方米/公頃。

  問題分析

  處於北京的上風上水地區,生態與環境保護將一直是延慶的第一要務。

  從水系上看,延慶縣域內有三大流域,分屬於川區及西部北部中部流向官廳水庫,屬永定河水系。該水系主要供給北京石景山地區,作為工業用水;東部及北部流向密雲水庫,屬潮白河水系,是北京飲水水源地;南部區域性地區流向十三陵水庫,向南流入溫榆河。

  從氣流方向上看,自康莊至南口河谷是北京西北的最大風廊。

  2.發展癥結分析

  2.1保護與發展的矛盾是以往制約延慶發展的最大問題

  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在各地經濟發展中都普遍存在,但在發展的方式上,無論是“先汙染後治理”式的發展道路,還是排汙總量控制下的“三同時”發展選擇,都給了工業一定的發展空間。在延慶,由於要確保北京的水源供給,工業發展空間很受限制,造成延慶目前經濟發展落後的局面。於是,尋找另外的發展道路是延慶的必然選擇,這一發展模式必須強調對環境的絕對保護,還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對於工業發展而言,產業選擇的型別受到限制、標準和條件相應地提高,吸納產業的難度加大。

  同一保護政策下,北京北部各區縣所受影響不一,與同為北京北部、東北部、西部山區地帶的密雲、平谷、房山、懷柔、昌平相比,這些區縣的主體部分都在山前地帶,保護政策對這些地區有影響,但其影響主要在水源地附近,是這些區縣中的山地等欠發達地區。而延慶的主體部分處於延慶盆地,是北京的上風上水地區,保護政策對延慶的發展限制是首位的。這些因素是使延慶的經濟增長速度相對緩慢的根本原因。

  2.2特殊的區位使延慶難以實現與北京的空間直接對接

  延慶縣城作為北京的衛星城,是延慶城鎮發展的主體部分。延慶縣城到北京中心城的距離為78公里。由於有山體的阻隔,延慶與北京的空間聯絡就不如這些地區通暢,與北京主體城區的聯絡不可能形成空間上的整體。昌平、密雲、懷柔、房山等能夠在空間上與北京城區進行對接,而延慶不能。

  故延慶在發展策略的選擇上,不具備與相似於其它區縣傳統產業的發展優勢,而應成為北京大都市功能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北京最有特色的區域來錯位發展其獨特的優勢資源。

  2.3經濟基礎薄弱與外部拉動乏力是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延慶在行政管轄上曾屬河北省,1956年後才劃歸北京市,歷史上一直是農業大縣,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總量小,難以實現規模總量的突破和經濟質量的提升。

  延慶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外力拉動,但由於不處於北京的重點發展地帶,又受到環境保護的限制,外來投資少,沒有強大的外部機遇,缺乏強有力的外部拉動,是發展速度慢的重要原因。

  2.4優勢資源的粗放開發阻礙了延慶支柱產業的強化

  延慶特殊的區位使其擁有北京其它區縣所沒有的塞外異域環境,形成了延慶獨特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優勢。然而,一方面,因為對這些優勢資源的開發過於簡單和粗放,品質和深層產業鏈挖掘不夠,使延慶獨特資源的優勢沒有充分發揮,造成以旅遊服務業為支柱的延慶經濟一直相對落後;另一方面,優勢資源的開發不利促使延慶產業發展重點搖擺不定,造成延慶產業一、二、三齊頭並進但都不突出的現狀,沒有形成強有力的支柱產業。

  因此,充分發揮延慶優勢、明確支柱產業發展方向並強化資金、技術的投入,造就強有力的支柱產業體系拉動延慶經濟整體增長,是延慶經濟振興的當務之急。

  高效節水灌溉專案總體實施方案3

  為完成我縣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任務目標,經縣委、縣政府同意,申報了xx年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農村灌溉水源置換專案,該專案已經石家莊市水利局批覆實施。為加快前期土地徵收佔地青苗補償工作,確保專案建設順利實施,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規定,結合專案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徵收補償實施範圍

  專案涉及後塔底、前塔底、村10894畝農田、229眼機井,鄉村2106畝農田、37眼機井,泵站佔地2.96畝,坑塘佔地30.3畝,鋪設泵站與各機井連線管道施工臨時佔地560畝,其中:球墨鑄鐵管道長10946米,佔地按10米寬,PE管道長43901米,佔地按6米寬。

  土地徵收及拆遷補償範圍為:泵站及坑塘內涉及到的土地及地上所有建築物、構築物、附著物;泵站與各機井連線管道鋪設範圍涉及到的青苗等臨時佔地。

  二、實施主體

  水利局

  三、實施單位

  1.財政部門儘快落實徵佔遷費用,並安排對樹木、青苗等地上附著物的評估評審工作。

  2.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按照地類性質安排對泵站及廢舊坑塘進行邊界的測定,並辦理相關佔地手續及樹木採伐證。

  3.供電部門。配合電力設施的架設及相關手續的辦理。

  4.、南樓鄉是本次工程的受益鄉鎮,積極配合做好前期徵佔遷及群眾的協調工作,依據補償標準和評估、評審結果簽訂補償協議和兌付補償資金,確保按時開工和順利施工。

  5.縣水利局負責完成公共設施(電力通訊天然氣等)拆遷。依據評審或審計結果,與公共設施改遷施工單位簽訂拆遷協議、撥付拆遷資金,協調專案建設相關工作,依法依規履行設計、招標、施工、監理、安全生產等基建程式,為順利施工和按時竣工提供基礎保障。

  四、徵地賠償及施工期限

  1.徵地賠償期限:xx年3月1日-xx年4月15日

  2.施工期限:xx年3月15日開工,xx年12月30日竣工

  五、評估機構確定

  由財政局從評估入圍機構選定一家作為該專案的合法評估機構。

  六、佔地、青苗及拆遷補償

  地上附著物、全部樹木、青苗按照石政辦函〔xx〕6號文評估、評審並給予補償。

  建築物、構築物有合法手續的按照石政辦函〔xx〕6號文,無合法手續的按照正政〔xx〕39號文進行評估、評審並給予補償。

  七、簽訂協議的規定

  政府、南樓鄉政府要依據評估評審結果訂立完備的佔地拆遷補償手續,及時足額兌付補償費用,不得擅自或變相提高補償標準,不得截留、擠佔、挪用佔地拆遷、青苗補助資金,確保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依法合規、安全高效。

  被徵收戶在簽訂徵收補償協議後,之後土地上所有建築物、構築物、附著物均由水利局處置,被徵收人不得干預。

  八、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予補償:

  (一)其他不當增加補償費用的行為;

  (二)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非法佔用土地進行建設,或者違反村(鎮)規劃進行建設的;

  (三)其他因當事人有違法行為不應當給予補償的。

  九、組織領導

  為確保專案建設各項工作順利進行,縣政府成立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農村灌溉水源置換專案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高效節水灌溉專案總體實施方案4

  根據省、市、區要求,按照“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方針,為了切實做好20xx年街道防汛工作,確保街道安全渡汛,保持街道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結合街道實際情況,提早動手,紮實準備,現將20xx年防汛方案通知如下: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一)成立街道防汛領導小組。組長由主任擔任,副組長由部長擔任,其他站辦所長為成員。

  (二)成立村、社群級防汛領導小組,組長:由村、社群書記主任擔任,成員:由村、社群兩委幹部委員及村、社群小組組長擔任。

  (三)成立街道、村、社群兩級防汛搶險隊。

  (四)暢通訊息。各村、社群小組確定預警人員、監測人員、轉移人員、出現汛情及時向村、社群防汛領導小組彙報,由村、社群上向街道防汛領導小組上報。

  (五)加強防汛值班。汛期實行領導帶班制,帶班領導全盤負責,值班人員具體負責,值班人員必須按時到崗到位,保持電話24小時暢通。

  二、重點工作

  (一)認真開展防汛安全檢查和汛前準備工作。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街道防汛領導小組安排本轄區村、社群及各成員單位進行汛前培訓和相關防汛部署工作。

  (2)街道社群及各村要對庫存防汛物資進行一次全面清點,並組織好20xx年防汛物資,按防洪防汛應急預案的要求,確保儲備數量充足、質量合格的防洪防汛物資(落實好石材、木材等搶險物資的充足供應及取得的靈活性)。

  (二)做好防汛宣傳和思想工作,採取有效方式方法大力宣傳防汛工作,提高全民防汛意識,走群防群策之路,深入開展街道防汛工作。

  (三)做好汛前、汛期、汛後檢查工作。街道防汛領導小組組織有關人員對轄區內的防汛工作分階段進行檢查工作,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處理,一時無法處理的要落實責任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四)開展汛期危房排查登記工作。各村各社群要對轄區記憶體在較大安全隱患的危房,在有較大雨情時堅決予以撤離,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五)加強本轄區內的水庫、淤地壩、滑坡體、尾礦庫、學校等人員密集場所及危險區域進行定期不定期巡查監測,健全組織機制、完善防汛制度;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街道防汛領導小組並同時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域。

  三、搶險措施

  (一)大雨或暴雨持續2小時以上,全體街道幹部(含公益性崗位人員)在街道辦公室集中待命,村、社群幹部必須在自己轄區內待命,隨時準備參加防洪搶險工作。

  (二)大雨或暴雨持續3小時以上,全體街道、村、社群幹部聽從街道防汛指揮部命令,到各負責的區域進行防洪防汛搶險工作。

  (三)防汛期間街道、村、社群幹部24小時保持通訊暢通,一旦接到命令無條件迅速趕到要求現場,如因監控不力,措施不到位,不服從安排未及時到崗到位造成重大災害的要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四)發生洪災時一切服從搶險工作,防汛所需物資和相關材料必須及時得到調配,以確保人力、物力、財力的保障。

  (五)街道和各村、社群要組建好本轄區搶險隊伍,與街道各站辦所人員一起,要聽從街道防汛指揮部統一調派。

  高效節水灌溉專案總體實施方案5

  一、防汛抗旱工作總的要求

  20xx年我省防汛抗旱工作總目標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立足於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確保在規定防洪標準內主要河道堤防不決口、大中型水庫不垮壩、平原排水暢通、大中城市安全度汛、主要交通幹線正常通行、工礦企業正常生產,遇超標準洪水時有應對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計滿足生產和生態用水需求,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

  (一)水庫防汛。

  對大型和重點中型水庫,各地要嚴格執行《xx省大型及重點中型水庫20xx年汛期排程運用計劃》。對中型及重點小型水庫,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安全責任制,落實地方行政首長防汛責任制。對小型水庫特別是位置重要的病險小型水庫,汛期必須有專人看管,落實通訊、預警措施,制定險情發生時及時搶護和安全轉移群眾的預案,做好隨時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對正在建設和進行除險加固的水庫,由水庫所在地省轄市防汛部門制定度汛方案並嚴格執行。各級政府和防汛部門要認真排查並逐項消除各類水庫存在的隱患,針對隱患和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度汛方案。

  (二)河道防汛。

  要在規定防洪標準內確保河道安全,遇超標準洪水全力搶險,必要時經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批准,相機破堤分洪,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

  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淮河、洪汝河、沙潁河、衛河共產主義渠、惠濟河、渦河、伊洛河、唐白河等主要防洪河道,要嚴格按照《xx省主要河道20xx年防洪任務》要保證平原地區各級排水溝河暢通,做到設計標準內降雨不成災,遇超標準降雨時及時搶排、提排。要組織群眾及時清除溝河內的路埂、堵壩及其他阻水建築物,保證排水出路暢通。對排澇溝河上修建的各類設施要認真檢修,保證涵閘等啟閉靈活。

  (三)城鎮防汛。

  進一步加強對城鎮防汛工作的領導,城鎮的行政首長是防汛責任人,對整個城鎮的防汛工作負全面責任。各城鎮汛前要對防汛除澇設施、防洪道路、交通車輛、通訊和預警器材、搶險物資和工具進行全面檢查,解決存在的問題;對城市河道、排澇溝、排水管道、進出水口要進行全面疏挖,確保暢通。要保證設防城鎮在設計洪水標準內不成災,遇超標準洪水時有應急保安措施,保證能源、交通等重要生活設施正常執行和居民正常生活。

  (四)鐵路、交通防汛。

  鐵路、交通運輸部門要在汛前對橋涵、路基及山坡等重點地段進行檢查,對影響安全的要抓緊整修處理,並將防汛責任落實到單位和個人;汛期要堅持晝夜巡查,隨時監測和報告情況,做到在設計洪水標準內保證安全通行,遇超標準洪水時有迂迴通行方案和應急搶修措施。一旦遭遇洪水威脅和破壞,要及時向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報情況,通力合作,全力搶險,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搶修任務,儘快恢復正常通行。

  (五)工礦企業防汛。

  工礦企業防汛工作由其主管部門具體負責,主管部門和企業要成立防汛組織,建立健全防汛制度和體系,制定完善防汛方案;汛前要認真檢查防汛安全設施,落實責任到人,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避免惡性事故發生,保證職工人身安全和生產安全。工礦企業一旦遭遇洪水威脅和破壞,除按正常的行業管理渠道上報情況外,要及時向省及當地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報情況。

  (六)山洪災害防禦。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災害危險點的監測,制定預警、防禦預案,把防禦山洪災害的責任制落實到鄉鎮、村、組。一旦發生山洪災害,要全力做好預警和群眾安全轉移工作,儘量避免人員傷亡。

  (七)抗旱工作。

  抗旱工作堅持全面規劃、城鄉統籌、以防為主、防抗結合的方針;堅持開源、節流和保護並重,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各地要加強抗旱設施建設,最佳化資源配置,大力推廣節水先進技術,積極推行節約用水的生產生活方式;堅持滿足生活用水與生產用水需求相結合,統一管理,科學排程,優先保障生活用水,協調生產生態用水,努力提高抗旱水源利用效率。

  二、認真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製為核心的各項防汛抗旱責任制

  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按照《xxx省防汛抗旱指揮部關於印發xx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的通知》要求,認真抓好落實。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切實承擔對本地防汛抗旱工作的檢查督促和組織指揮職責。

  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真正做到組織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堅決執行抗洪搶險和抗旱救災指令,確保完成任務。

  三、安全度汛和抗旱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投資力度,確保防汛抗洪需要。

  各級政府要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加大投資力度,進行河道治理和水庫除險加固,提高抗禦洪澇災害能力。對影響度汛安全的問題,要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在汛前予以解決。各地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國務院令第441號)規定,將所需正常防汛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保證防汛工作正常開展。

  (二)做好工程檢查、整修,確保安全度汛措施落實。

  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認真組織汛前檢查,積極整修防洪排澇工程設施。水行政主管部門主要檢查水庫、河道、滯洪區、涵閘、提排站等工程設施;城建主管部門主要檢查市區排水溝、下水道、泵站、涵閘等工程設施;鐵路、交通運輸部門檢查橋涵、路基、站場等工程設施;工礦企業主管部門檢查礦山、油田及工業企業自身的防洪設施。其他有防汛任務的部門、行業要按照職責分工搞好汛前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薄弱環節,要提出切實可行的處理措施,限期解決,保證安全度汛。

  (三)抓緊完成度汛應急工程,確保工程質量。

  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按計劃完成重點防洪工程。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優先安排工程資金,加強監督檢查,管好、用好資金。水利部門要強化專案建設管理,加強施工質量監督,確保工程質量。對正在施工的沙渦河、燕山水庫及正在除險加固的石山口、鯰魚山、南灣、宋家場、薄山、窄口等各類水利工程,要制訂安全度汛方案,落實度汛措施,確保安全度汛。

  (四)抓緊清除河道阻水障礙和工程管理範圍內的違章建築,確保行洪安全。

  各級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部要加強河道安全檢查,確保河道行洪安全。要把本轄區內的河道亂挖河砂、破堤種植、行洪灘地植樹等行為和阻水障礙作為重點進行檢查,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明確清障責任人,限期組織清除,並嚴格禁止修建新的違章建築。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河道、水庫管理範圍內進行開發和修建各種工程設施,都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號)和《水利部國家計委關於頒發河道管理範圍內建設專案管理的有關規定的通知》《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要求,報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河道採砂要嚴格按照批准的開採範圍和作業方式進行。要嚴厲打擊非法採砂活動,確保河道工程安全。

  (五)進一步落實防禦超標準洪水措施,認真做好蓄滯洪區和洪水淹沒區的遷安救護工作。

  各省轄市、縣(市、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要落實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下發的水庫、河道防禦超標準洪水預案,對分洪運用的組織領導、技術措施、器材準備及分洪後的可能淹沒範圍、安全轉移等作出詳細周密的部署。在淮河干流、洪汝河、沙潁河、衛河、唐白河、伊洛河、渦河及惠濟河,遇超標準洪水時,要嚴格落實防洪預案中關於處理超標準洪水的措施。

  需要啟用蓄滯洪區或爆破分洪時,要及時組織群眾撤退轉移,並妥善安排群眾的生活和防疫問題。蓄滯洪區按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命令運用後,所在地的縣級政府應當及時組織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核查蓄滯洪區居民損失情況,按照規定的補償標準提出補償方案,經省水利、財政、統計部門核實後由省政府上報國務院。

  (六)加強軍民聯防,確保防洪安全。

  各地防汛部門要加強與當地駐軍的聯絡,主動搞好銜接,共同搞好抗洪搶險。出現重大險情,確需解放軍或武警部隊支援的,當地防汛部門要及時報告、請示,認真做好後勤服務工作。

  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在黃河防汛中主要擔負重點堤段和防洪工程的搶護、分洪爆破、灘區和滯洪區群眾的遷安救護等任務,在淮河防汛中主要擔負堅守重點圩區圍堤和部分河道險工、分洪爆破、機動搶險、搶救受災群眾等任務,在其他內河、水庫防汛中主要擔負大壩和重點堤段的搶護、分洪爆破、搶救受災群眾等任務。

  解放軍、武警部隊防汛佈防由省軍區統籌安排部署。

  (七)加強防汛搶險隊伍建設,備足備好防汛搶險物資。

  各級政府要研究建立有效的機制,引導農村青壯年勞力在汛期回鄉參加抗洪搶險,組織落實以民兵為骨幹的群眾防汛搶險隊伍,做到定領導、定任務、定人員,針對可能發生的險情種類和出險地段對防汛搶險隊伍進行抗洪搶險技術培訓和演練,不斷提高搶險水平。要加強防汛機動搶險隊的建設和管理,充實搶險機具,並進行專業訓練和實戰演練,把防汛機動搶險隊建設成為熟悉情況、掌握技術、裝備優良、紀律嚴明、反應快捷和遇險時拉得出、搶得上、守得住的隊伍。

  各級政府、各部門要按照防汛物資儲備及經費管理辦法,落實經費,備全備足防汛搶險、救護物資,做到存放有序、排程靈活。省和各省轄市儲備的防汛物資要按規定登記造冊,實行專庫、專人管理,完善調運管理辦法,嚴格調運程式。有關部門儲備的物資,要服從同級防汛抗旱指揮部的呼叫。群眾儲備的梢秸料、編織袋等,由縣(市、區)、鄉鎮政府採取“號料登記、備而不集”的辦法儲備,並向群眾講清呼叫、結算辦法,多層次、多渠道備足備好抗洪搶險物資。

  (八)加強防汛通訊、汛情預報和測報工作,確保資訊暢通。

  通訊管理部門要確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與各省轄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及各大型水庫、主要防洪河道、行滯洪區的通訊暢通。要確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領導在抗洪搶險時的行動通訊需要。防汛部門要檢查、檢修自建的防汛通訊網,保證暢通。中小型水庫、河道和其他防洪工程所需通訊報汛設施,由當地政府組織有關部門負責解決。防汛部門要與通訊管理、電力、公安、廣電等部門加強銜接,保證傳遞汛情資訊,必要時利用電視、廣播發布汛情通報和排程命令。氣象、水文部門要及時提供氣象、水情預報,尤其要做好較大範圍內降雨的短期預報和大型水庫、主要防洪河道的洪水預報、測報工作,充分利用現有科技手段,努力提高預報、測報速度和精度。

  (九)做好山洪災害防禦工作。

  各地要進一步修訂完善防禦山洪災害預案,汛前按照預案落實各項措施,明確預警標準和“防、搶、撤”的範圍、地點、方式,進行必要的宣傳和演練,提高防禦山洪災害預案的可操作性。要切實抓好群測群防工作,發動群眾對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危險點進行普查和監測,增強群眾的防災和主動避災意識。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山洪災害多發區的管理和山區城鄉建設的指導,堅決防止人為誘發山洪災害。

  (十)抓好抗旱工作。

  要加大抗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完善抗旱工程體系。要加快抗旱應急水源建設,保證山丘區群眾飲水安全,確保城鄉居民生活用水,保障生產用水。要加強對抗旱設施、水源的管理和保護,搞好水庫、閘壩等水利工程的科學排程,合理利用洪水資源,儘可能多攔多蓄,增加抗旱用水。要進一步最佳化完善抗旱服務組織體系,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組建具有多種功能的防汛抗旱應急服務隊伍,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要加強抗旱減災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提升綜合抗旱能力。要加快抗旱指揮系統建設,加強對旱情監測、分析、預警、會商和評估,提高抗旱決策能力。

  (十一)做好災情統計工作。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洪澇乾旱災情統計、減災效益分析和防汛抗旱評價工作,嚴格按照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關於印發水旱災害統計報表制度的通知》要求,明確災情統計工作的領導和責任人,對統計報表實行嚴格執行審查、籤批制度,確保災情上報不漏、不錯、不虛,做到及時、準確、可靠。災情發生後,要及時深入災區,核實災情,並進行減災效益分析和防汛抗旱評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