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送別拼音版及註釋翻譯

山中送別拼音版及註釋翻譯

  唐詩山中送別王維帶拼音版,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一起來和小編欣賞一下唐詩山中送別王維帶拼音版,註釋及翻譯賞析吧!

  1 唐詩山中送別王維帶拼音版

  shān zhōng sòng bié

  山中送別

  wáng wéi

  王維

  shān zhōng xiàng sòng bà

  山中相送罷,

  rì mù yǎn chái fēi

  日暮掩柴扉。

  chūn cǎo míng nián lǜ

  春草明年綠,

  wáng sūn guī bú guī

  王孫歸不歸?

  2 唐詩山中送別王維註釋及翻譯

  註釋

  ⑴掩:關閉。

  ⑵柴扉:柴門。

  ⑶王孫:貴族的子孫,這裡指送別的友人。

  翻譯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後,

  夕陽西墜我關閉柴扉。

  明年春草再綠的時候,

  您能不能回來呢?

  思想感情:懷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來的思想感情。

  唐詩山中送別王維帶拼音版,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3 唐詩山中送別王維全文賞析

  這是王維的一首送別詩,該首詩與其他的送別詩有所不同:第一,一著筆,就開始對讀者道出了離別相送。沒有其他送別詩的那樣纏綿惆悵,沒有送行時的話別場面和惜別情懷,僅僅以一個看似毫無著墨的“罷”字簡單帶過,為後面的“歸不歸”做鋪墊。第二,時間跨度大,從相送到送罷,詩人跨越了一段時間直接寫入日暮時分,詩人在這段時間離別情懷剪去,給讀者留下淡然的印象,也與後面的“歸不歸”形成更長的時間段。

  眾所周知,但凡對送別有所經歷的人,都會覺得送別後的當天會有離別的惆悵之情,難以得到排遣、釋懷。就連平時經常做的極其平常的事情都會讓人有點心不在焉的感覺。而詩人正是如此,他之所以將與送別毫無聯絡的‘掩柴扉’的行為相聯絡,就是為了突出平時天天重複的“掩柴扉”與往日不同的韻味,從而寓離別於行為中,將寂寞惆悵之情顯現出來。

  第三四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是從屈大夫的辭句“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中化用而來的。這裡的王孫是指貴族的.子孫,也指前來送別的摯友。詩句的大意是春草明年再綠的時候,浮雲般的遊子啊你是否能夠歸來?詩人以“歸不歸”作為一句問話,本應在離別時提出的,可詩人卻在友人離去已久才湧上心頭,成了一個沒有問出口的自問句。至此,詩人在友人剛離別,就盼其早日歸來又怕其久不歸還中,才將送別後的內心情感加以表露,說明了詩人一直到日暮還為離別所帶來不捨、惆悵、思念所籠罩。這正是王維的詩蘊,意中有意,味外有味,匠心別運,高人一籌,善於從生活中拾取平淡無奇的素材,運用自然無雕琢的語言,彰顯深厚誠摯的感情。

  拓展閱讀

  《山中送別》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此詩寫送別友人,表達了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題材非常普遍,構思卻獨具匠心,極有特色。其最顯著的特點在於並非就“送別”二字做文章,而著墨於送別後的行動與思緒,並表達了詩中人期盼來年春草再綠時能與友人團聚的情懷。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感情深厚真摯,獨具匠心,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透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