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原文及其翻譯

《兩小兒辯日》原文及其翻譯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禦寇所編的《列子·湯問》,是一篇極具教育意義的寓言文言文。透過兩小兒爭辯太陽在早晨和中午距離人們遠近的問題,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的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兩小兒辯日》原文及其翻譯,歡迎參考~

  原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孟,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翻譯:

  孔子到東方遊歷,路遇兩個小孩兒在爭論。便問他們爭論的緣故。

  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出來的時候離人近,而太陽執行到中午時就離人遠了。”

  另一個小孩兒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太陽遠行到中午時離人近。

  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時象車的傘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的,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就感覺熱,而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兒笑著說:“誰說你知識豐富呢?”

  註釋:

  東遊:到東方遊說。

  辯鬥:辯論,爭勝負。

  故:原因,緣故。

  以:以為,認為。

  去:距離。

  車蓋:車篷,用來遮陽擋雨。

  日中:正午。

  及:至,到。

  則:就。

  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為:同“謂”,說。

  滄滄涼涼:清涼而略帶寒意。滄滄:寒冷的意思。

  兩小兒辯日

  兩小兒辯日(3)

  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湯,熱水。

  決:判定。

  孰:誰。

  汝:你。

  知:同“智”智慧。

  孰為汝多知乎:誰說你智慧多呢?為,同“謂”,說。

  兩小兒辯日

  兩小兒辯日(3)

  及其日中如探湯:其,它(太陽)

  之(本文所有):連詞不譯

  作者介紹:

  《列子》相傳是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所著。禦寇是戰國時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本來是列子(戰國初期鄭國人列禦寇)、列子弟子、列子後學著作的彙編,約在戰國 後期成書。秦始皇焚書坑儒,

  《列子》被禁。漢初崇尚黃老,《列子》得行於世。漢武帝獨 尊儒術,罷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間。漢成帝求遺書於天下,劉向將《列子》編成八篇, 藏於內宮秘府。東晉時,張湛撰《列子注》問世,《列子》得以廣泛流傳。《列子·湯問》是_列子_所輯注,裡面具有許多_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有的人也說是孔子所著,到現在還沒有定論。)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戰國前期思想家,是繼老子和莊子之後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鄭國莆田(今河南鄭州)人,與鄭繆公同時。今鄭州市東30裡圃田鄉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據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題材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