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史原文及翻譯

新安史原文及翻譯

  《新安吏》是 唐代偉大詩人 杜甫的作品。此詩與《 石壕吏》、《 潼關吏》統稱“ 三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新安史原文及翻譯 ,歡迎閱讀。

  新安史原文及翻譯

  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

  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我軍取相州,日夕望其平。豈意賊難料,歸軍星散營。

  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

  翻譯

  有旅客在去新安的路上走過,聽到人聲喧譁,原來是吏役在村裡點名徵兵。旅客便問那些新安縣裡派來的吏役:新安是個小縣,人口不多,連年戰爭,還會有成丁的青年可以入伍嗎?吏人回答說:昨夜已有兵府文書下達,規定點選中男入伍了。旅客說:啊,中男還是短小的青年,怎麼能讓他們去守衛東都啊?

  肥胖的青年大概家境還不壞,他們都有母親來送行。瘦弱的青年大多來自貧戶,他們都孤零零的,無人陪送。時候已到黃昏,河水東流而去,青山下還有送行者的`哭聲。旅客看到如此景象,覺得只好對那些哭泣的人安慰一番。他說:把你們的眼淚收起吧,不要哭壞了眼睛,徒然傷了身體。天地終是一個無情的東西啊!官軍進攻相州,本來希望一二天之內就能平定,豈知把敵人的形勢估計錯了,以致打了敗仗,兵士一營一營地潰散了。

  伙食就在舊營壘附近供應,訓練也在東都近郊。要他們做的工作是掘城壕,也不會深到見水。牧馬也是比較輕的任務。況且這一場戰爭是名正言順的正義戰爭,參加的是討伐叛徒的王師。主將對於兵士,顯然是很關心撫養的。你們送行的家屬不用哭得很傷心,僕射對兵士仁愛得象父兄一樣。

  賞析

  《新安史》記述了詩人經過新安時的所見所聞所言所感。“三史”、“三別”是詩聖的千古名篇,既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揭露了統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罪愆,又旗幟鮮明地肯定 平叛戰爭正義的一面,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複雜情感。

  創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冬,郭子儀收復 長安和洛陽,旋即,和 李光弼、 王思禮等九節度使乘勝率軍進擊,以二十萬兵力在鄴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陽)包圍了 安慶緒叛軍,局勢十分可喜。然而昏庸的唐肅宗 李亨對郭子儀、李光弼等領兵並不信任,諸軍不設統帥,只派宦官 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使諸軍不相統屬,又兼糧食不足,士氣低落,兩軍相持到次年春天, 史思明援軍至,唐軍遂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保東都洛陽,其餘各節度使逃歸各自鎮守。安慶緒、史思明幾乎重又佔領洛陽。幸而郭子儀率領他的朔方軍拆斷河陽橋,才阻止了安史軍隊南下。這一戰之後,官軍散亡,兵員亟待補充。於是朝廷下令徵兵。杜甫從洛陽回華州,路過新安,看到徵兵的情況,寫了這首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