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譯·賞析

《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譯·賞析

  【原文】

  次北固山下——[唐]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註釋】

  《次北固山下》:次,停宿,這裡指船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三面臨江,形勢險固,因以為名,與金山、焦山合稱“京口三山”。

  客路青山外:行客要走的路還遠在青山之外。客路,旅途。青山,指北固山。

  行舟綠水前:遠行的船卻在近前的綠水之上。綠水,指長江。連上兩句,大意是說,旅途舟行於青山綠水之間。這裡的“客路”和“行舟”運用的是互文見義的修辭手法。

  潮平兩岸闊:潮水上漲,與兩岸齊平,使江面開闊起來。

  風正一帆懸:船兒順風而往,遠遠望去,開闊的江面上一葉輕舟,船帆好像懸掛在空中。

  海日生殘夜:海上一輪紅日剛剛生起,夜色*還沒有完全退去。還日,指長江下游寬闊滿面上升起的太陽。殘夜,指夜將盡但還未盡之時。

  江春入舊年:江上春來早,一年還沒有過完,春天的腳步已經邁進了“舊年”的門檻指江春,江上景物萌動的春意。入舊年,是說春意在舊年未盡就先新年而來了。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家書要送到哪裡?想託北歸的大雁帶回洛陽。鄉書,指寄往家鄉的書信。歸雁,指北歸的雁,傳說雁能傳書。

  【翻譯】

  行客要走的道路呀,就在青青的北固山之外,碧波盪漾的長江之上。江水潮漲,漫平兩岸,江面變得浩浩蕩蕩,遼闊無邊;順風的白帆,遠遠望去,好像懸掛在碧藍的空中。紅日從東海上冉冉升起,衝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大江瀰漫著溫煦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拜託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賞析】

  王灣(6一93~751),唐代詩人,字號不詳。喻守真在《唐詩三百首詳析》中說:“王灣,洛陽人,先天中進士,開元中分校秘書,終洛陽尉。”曾經兩次參加朝中校理群書工作,後任洛陽尉。王灣成名很早,往來於吳、楚之間,著述很多。公元712年中進士,次年(唐玄宗開元元年)出遊吳地,由洛陽沿運河南下瓜州,後乘舟東渡大江抵京口(今鎮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著東行去蘇州,此詩當作於此時。這是一首寫風景的詩,作者就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愁,即所謂的即景生情。在旅途中,有感於江南春早,舊年將盡,遠行未歸,觸發思鄉情懷的一首抒情詩。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山青了,水綠了,天暖了,春來了,飄流他鄉的遊子舟行於“青山”之外,揚帆於“綠水”之前,清新而又明快,令人賞心而又悅目。詩人以平實之筆開篇,描繪一幅如詩如畫的青山綠水畫卷,與下聯的“兩岸”、“一帆”對水陸的描寫有著密切的聯關係,為抒情言志創設出收縮自如的揮灑空間,也為後文觸發詩人的鄉愁設下了埋伏的一筆。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一聯完全是寫景,積雪融化,彙集了千山萬壑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此而愈發寬廣,再加高高掛起船帆,使得江面愈加遼闊。遼闊的江水襯托著“一帆”,勾勒出一幅鮮明壯美的大江行船圖畫。“平”、“闊”、“正”、“懸”堪稱為詩眼。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此聯為即景生情之關鍵,北固山是揚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詩人舉目東望,只見江天一色*,一輪紅日從東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線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卻見西邊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一夜之間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預示著新的一年正在開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腳步,悄悄渡江北上走進了舊年。“生”和“入”的選用,把一個晝夜更替的壯觀景象與新舊相接的時光荏苒描繪的傳神入化,給人開闢出自一由想象的無限空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鄉做客日久,自然引起歸鄉愁思,詩人把濃濃的鄉情巧妙地融入於“海日”、“江春”之中,在此晝夜更替、新舊相接之時萌發思鄉之情是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的,因此自然地引出尾聯的盼望託雁傳書。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詩人看著眼前的“平潮”、“懸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發出一個美好的願望,那就是借鴻雁傳書以寄託無盡的歸鄉情思。這一聯是中間兩聯景物描寫所觸發的思想之情,即景生情,也是對首聯的照應,使作品中所描寫的客觀景物通通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作品不僅清新流暢,容情於景,即景生情,同時又具有極其鮮明合理的層次性*,詩中的任何兩聯之間都有著鮮明的邏輯順序,不可隨意調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