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閒居寄京洛友人的翻譯賞析

京口閒居寄京洛友人的翻譯賞析

  《京口閒居寄京洛友人》作者為唐朝文學家許渾。其古詩全文如下:

  吳門煙月昔同遊,楓葉蘆花並客舟。

  聚散有期雲北去,浮沉無計水東流。

  一尊酒盡青山暮,千里書回碧樹秋。

  何處相思不相見,鳳城龍闕楚江頭。

  【前言】

  《京口閒居寄京洛友人》是唐代詩人許渾的七言律詩。該詩寫身在潤州的詩人對留居長安、洛陽親友的思念之情。首二句記敘昔日同遊的往事;三、四句是對世事變遷曲無可奈何;五、六句是詩人遠居江頭的無聊之舉,心意暗淡、功業消退的想法籠罩在詩人心頭,看不到詩人奮發進取的思想火花;末二句點明詩人的詩人的愁緒。

  【註釋】

  ①京口:唐時潤州治所在京口,即今鎮江市。

  ②京洛:洛陽。

  ③吳門:蘇州的別稱。

  ④煙月:煙花三月,泛指春景。

  ⑤並:依,傍。

  ⑥雲北去:友人遠去。

  ⑦浮沉:亦作“浮沉”,喻升降、盛衰、得失。

  ⑧青山暮:山間遲暮,天色已晚。

  ⑨碧樹秋:樹逢秋時,葉落枝疏。

  ⑩鳳城:指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

  【翻譯】

  那年煙花三月,我們一起遊吳門,那年深秋時節,火紅的楓葉,雪白的蘆花又將客舟照映。北去的雲,合又分,分又合,分和有定,東流的水,漲又落,落又漲,起伏無心。且聊飲一杯,細細品味,壺空時青山已薄暮色,更修書一封,慢慢等待,書回時碧樹也不再青。你我相思,各在何處,為何總不得相見,相見時是在京都洛陽,還是在京口江濱。

  【賞析】

  首聯敘事。核心是“昔同遊”三字,“吳門煙月”點明“同遊”之處:蘇州的風景區。“楓葉蘆花並客舟”則描繪“同遊”的具體景象。“客舟”出行乃“同遊”之事,“楓葉蘆花”是“同遊”之景。詩人透過“並”字,把“事”與“景”聯絡起來,描繪出一幅秋江月夜泛舟的的畫面:月明星稀,清風徐來,遠處煙雲輕繞,近處水明山淨,一葉小舟劃開滿江月影,逐碧波而漂流。岸旁,楓葉流丹,水邊,蘆花翻白。以舟、水之動態與楓葉、蘆花之靜態結合、映襯;並以月夜作為背景,把“吳門煙月”描繪得色彩豔麗,形象鮮明。舟中詩人及其親友,自然也一同陶醉在月光碧水、楓葉蘆花的大好秋色之中。然而這種樂趣已是昔日之往事。

  京口、京洛天闊地遙,遠隔千里,嚮往之情只能寄寓於回憶之中。於是便引起詩人一嘆:“聚散有期雲北去,浮沉無計水東流。”上句就仰視所見設喻,說白雲飄然北去,正如人生不定,離臺有期;下句從俯視所見設喻,說青水悠悠東流,恰似世事浮沉,難以自料。詩人把俯仰所見之自然景象,信手拈來,化為形象,以“北去”、“東流”暗切親友和自己的所在,並以慨嘆語氣出之。抽象的意念與具體形象和諧統一,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因分離而興起的人生感慨,情也隨之深沉起來。

  頸聯回筆反撥,落到今日之“京口”,乃全詩構思的起點詩。上句寫詩人的孤獨無友。孤獨無友,故需借酒消愁,然樽空酒盡,卻只見青山隱隱,暮藹沉沉。“盡”字寫酒已完而愁未消,“青山暮”則以暗淡的景象渲染氣氛,蘊含著“舉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懷。下句寫詩人的離群索居。離群索居,故曾寄詩書以致意,然“千里書回”,帶來的依然是不能相見的資訊。於是秋風中搖顫的“碧樹”,便成為注目的物件,詩人愁腸百結的意緒,依附於蕭瑟清冷的景象,宛轉而出。這一聯,筆隨情轉,情從景出,以對仗工穩的律句,抒寫詩人坐對青山、秋樹而產生孤獨感和失落惑。就手法來看,仍是以景寫情然而,然而,昔日同遊既不可再,他時同遊又恐難期的愁悵,卻使本來美好秀麗的“青山”、“碧樹”,足可消愁解悶的飲酒、“回書”,各自向其本來意義的反面轉化,不但與自聯同遊歡愉的場面、心境形成鮮明對照,且能在寫景敘事中,加一倍地表現自己的感情,是一組概括性強且極富感染力的句子。

  最後兩句乃全詩結穴處。“相思不相見”正是全詩中心,加上“何處”化為設問句,挑開一筆;使語勢宛轉,文氣疏宕,最後用“鳳城宮闕”與“楚江頭”平列並舉,分別點明“不相見”的兩處。就章法結構而言,今日異地分居與首聯昔日同遊呼應,使頸聯之“北去”、“東流”喻意顯豁,並點明頷聯感傷愁悵的緣由,歸結全文。從詩的構思來看,詩人一念飛馳,情牽兩地,使平地而起的“宮闕”和高樓遙遙相對,給人可供眺望的印象。然千里相隔,雲天杳杳,只能使這收攝於同一幅畫面中的景象,僅存於想象之中,思情迴環,含蓄雋永,令人產生悠然不盡的遐想幽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