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教案

人教版《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柳宗元的生平 ,理解詩歌內容。

  ②賞析詩歌,領會獨特的藝術美。

  2.過程與方法

  朗讀、點撥、背誦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詩人在詩中表現出來的複雜的情感,樹立積極向上人生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1.詩歌中獨特的藝術美

  2.深入理解詩中的情感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和背景簡介。

  1.作者簡介:

  柳宗元,字子厚。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唐朝安史之亂後,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土地兼併日漸嚴重,社會生產破壞嚴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對這種社會現實極為不滿,他積極參加了王叔文領導的“永濟革新”,併成為這一運動的中堅人物。他們革除弊政,打擊權奸,觸犯了宦官和官僚貴族利益,在他們的聯合反撲下,改革失敗了,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又出為柳州(今屬廣西)刺史,政績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於任所。被貶期間,得以接解到下層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窮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較強的人民性和現實主義精神。南方人士頗有向他求學問業者。

  柳宗元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於國於民有利,切實可行。他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須有益於世。他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指出寫作必須持認真嚴肅的態度,強調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兩漢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經典及《莊子》、《老子》、《離騷》、《史記》、等學習借鑑,博觀約取,以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詩歌理論方面,他繼承了劉勰標舉“比興”和陳子昂提倡“興寄”的傳統。與白居易《與元九書》中關於諷喻詩的主張一致。他的詩文理論,代表著當時文學運動的進步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於詩。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於戰鬥性,如《南霽雲睢陽廟碑》等,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如《永州八記》等。哲學著作有《天說》、《天時》、《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儲存下來,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

  2.背景簡介:

  公元八0五年,唐德宗李適死,太子李誦(順宗)即位,改元永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於保守勢力的反撲,僅五個月,“永貞革新”就遭到殘酷鎮壓。王叔文、王伾被貶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員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分別謫降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二王八司馬”事件。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等五人才奉詔進京。但當他們趕到長安時,朝廷又改變主意,竟把他們分別貶到更荒遠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連州為刺史。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時寫的。

  二、朗讀詩歌,引導學生理解字面意義,初步掌握詩歌內容。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1.釋“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接:看見,目接。

  大荒:指荒僻的邊遠地方。詩中是指友人被貶的邊地,所以望大荒者,實望被貶之友人也。

  海天愁思正茫茫:形容愁思正如海天一般茫茫無邊,寫出了愁思之深廣。

  2.此聯哪一個字定下了全詩的情感基調?

  “海天愁思正茫茫”中的“愁”字。所以“茫茫”一詞一寫喻體“海天”之寬廣無邊,二寫愁思如海深廣無邊。

  3.此聯的意境如何?

  遼闊荒涼。

  5.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技巧?作用如何?

  A.比喻的修辭手法。情景交融的表達技巧。達到了寓情於景,實化愁緒的作用,將無邊愁緒寫得具體可感。

  4.聯絡下文說說詩人海天愁思是什麼?(此題可放在最後解決。)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1.釋“驚風”“亂颭”“密雨”“斜侵”

  風而曰驚,雨而曰密,颭而曰亂,侵而曰斜,足見客觀事物已被詩人投入了情感,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詩句。

  2.詩中的.“風”“雨”的本體是什麼?

  臨水芙蓉、覆牆薜荔,本有天然之態,乃密雨驚風,橫加侵襲,致嫣紅生翠,全失其度。風雨,喻讒人之高張,也就是讒邪的保守勢力。

  3.詩中的“臨水芙蓉”和“覆牆薜荔”你怎樣理解?

  如屈原一樣,用象徵和比喻的手法,實際上是象徵賢能之人。

  4.“驚”“密”“亂”“斜”寫出了讒邪的保守勢力怎樣的特點?

  兇猛、殘酷。他們對賢能之士的無情打擊,是作者愁思之一。

  5.此聯所寫景物與下聯所寫景物,在角度上有何不同?

  此處為近景,故著意鋪陳,用了賦的手法,渲染讒邪小人對賢能之人的殘酷迫害。頸聯是遠景。

  6.總結此聯:

  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賦中之比興,有如水中著鹽,不見痕跡。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迴腸。

  1.此聯寫遠景,因近景而起,我處已是驚風密雨,友人之處又如何呢?

  2.此聯寫景也有層次,請同學們說說看,是從哪兩上層次來寫的?

  一高一低,一仰一俯,錯落有致。

  3.如何理解“江流曲似九迴腸”?

  詩人融情入景,將內心對友人掛念、擔憂之百結愁腸融入千折百回的江流之中,江流之曲亦是愁情之百結。

  4.此聯上下句在邏輯上具有怎樣的聯絡?

  因果關係,之所以愁腸百轉,直接原因是“嶺樹重遮千里目”所致。故而,屬於流水對。

  5.詩人要想與友人互通訊息,大家看看有什麼障礙?

  “嶺遮”“江曲”,音信難通。

  共來百粵文身地,猶是音書滯一鄉。

  1.教師講解“沉鬱頓挫”之“頓挫”。

  “共來百粵文身地”用頷聯解讀,已是殘酷打擊,著一“猶是”,將同貶邊地又不得互通訊息的愁緒寫得愈進一層,此謂沉鬱頓挫。此可謂愁思之二也。

  三.總結。

  這是柳宗元寄給難友的抒情詩。首聯寫登樓縱目,映入眼簾的是莽莽大荒,海天遼闊,因而感物起興,引起心頭的茫茫“愁思”。這裡點明瞭題意。次聯寫眼前的盛夏景物,感傷“芙蓉”、“薛荔”正被風雨摧殘。“芙蓉”、“薛荔”,象徵品格的芳潔,與上聯“愁思”映襯。第三聯轉寫遠望友人貶所,重樹障目,江流紓曲,更加深了“愁思”。尾聯從上聯生髮出來。意謂山長水曲,地迥天高,互訪固然難以如願,就連寫封書信,也都無法送到,所以結尾也貫穿了“愁思”二字。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對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憤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