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反思

有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反思 篇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表達了一種對友人的依依之情,同時又有一種開闊大氣的意境。

  這節課的目的,既想教給學生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又希望學生能發散思維,大膽想象。在教學設定上先讓學生逐步理解字、詞、句,再整體把握這首詩的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感情朗讀。最後把靜態的畫面更具體化,讓李白對友人說話,活躍課堂,開闊想象。

  在操作過程中,對各個環節的時間安排不夠好,在解釋字、詞、句上佔用的時間過多,有點拖沓,導致在朗讀方面的用的時間較少,想象力這一環節因時間關係而不能盡情發揮,有點草草收場的感覺。在表揚學生方面做得比較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讚揚學生的用詞比較格式化,感覺與學生還是有點距離。

  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學到很多新的教學技巧,但同時有產生一種困惑:傳統的教學重基礎缺創造,新課程重創造而底蘊不足,精於思維而表達卻跟不上。究竟這兩種教學方式是否只取一瓢,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反思 篇2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千古傳頌、膾炙人口的送別古詩,詩中描寫了送別好友時的依依惜別之情。這次之所以選擇這首古詩作為教學內容,是因為我不知道古詩要怎麼教。說實話,特別感謝年級組的姐妹們,一次次聽我試講,一次次幫我出謀劃策,讓我在這次活動中學到了太多太多。

  課堂中,我首先出示李白畫像,請學生介紹李白,並背誦學過的李白詩句,在複習回顧中引進新內容;出示詩題後,請學生談談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理解詩題中涉及到的人名、地名及其他字詞;接著引導學生把詩讀正確、讀流暢,在讀會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借用註釋、插圖、字典等資料理解詩意,在此過程中我講的很少,只在學生理解不到的地方稍作點撥,引用地圖、相關詩文等予以拓展、引導;理解詩意後,用劃朗讀節奏、重音的方法把詩讀出韻味來。為了更好地品味詩情,借用影片資源,直觀感受離別情景,從而引發想象,感情朗讀古詩;最後由這首離別詩拓展開去,回憶學過的其他送別詩,鼓勵學生蒐集更多送別詩,進一步感受友人之間真摯的情誼。

  這份設計側重從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發揮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字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遺憾得很,由於執教者的原因,許多細節處理不當,尤其在指導朗讀、品味詩情的環節,非常草率地走了下過場,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反思 篇3

  “文包詩”把學生學習古詩的難度降下來,也能讓學生樂於學習古詩,因為是在敘述一定的故事,而就因這孩子喜歡的故事,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有心去學,那就變得簡單了。課文用優美的語句,真摯的情感,精彩的對話向我們展示了李白送孟浩然的情景,文中文很美,圖也很有意境,真是圖文並茂,抓住這個特點,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是很好的教材。

  那如何處理這“文”和“詩”,孰重孰輕?這需要教師的引領。在上課伊始,匯入非常重要,因為“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讓學生很快走進課堂,走進文字,並能對文字產生興趣,這在課堂的匯入上要下一番功夫。用比賽激趣,我國有很多詩人,你知道誰?學生可能會談到李白,那你會背有關他的古詩嗎?看誰背得多?那今天我們又要來學一首李白的詩,自己來讀讀課題,你知道什麼意思嗎?文中就有答案,就請學生翻開書大聲的讀讀課文,看自己弄否弄明白這題目?學生很高興的讀課文,這樣的激趣應該是有效的。

  明白課題之後,看看這課的生字,本人認為在小學階段,紮紮實實學習識字寫字是非常有必要的.,為學生以後的語文學習打下基礎。當然,在高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可以換種教學方式,但識字寫字教學是一定要有的。可以讓在課前預習,在課堂中抓住重點字詞,讓學生來理解新字新詞,比如你在什麼時候就會這些字的說說看,對了,“生活處處都有語文”,只要細心觀察,就一定會有收穫的。

  看看這些生詞,你發現了什麼?能連起來說段話嗎?課文生字學完了,我們來讀課文,誰願意齊讀課文的,那就站起來一起來讀,不願意也沒關係,如果你想讀了,需要等大家讀完這段之後,你才能來讀。如果你讀累了,就可以坐下來休息,等想讀課文了在繼續。那下面的文字,我想當齊泯王了,一個一個來讀,誰願意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就要多讀幾遍。這麼美的文章更要多讀。說說你都讀到了什麼?說說看,那你知道本文主要寫了什麼?你能根據課題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嗎?學生描紅練字。

  在精讀課文時,讓學生默寫生字,這是很有必要的,紮紮實實的學語文。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嗎?這是讓學生對上節課內容的回顧,也為下面教學打下基礎。在體會古詩的含義時。我先從古詩入手,讓學生讀讀古詩。把詩句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邊讀邊想,在帶到全文中去思考,靜心默讀,這樣一定有收穫。讓學生交流一下,自己是如何讓把原來不懂的內容讀懂的。(結合課文內容,利用工具書)這些都是理解課文很好的方法。詩句的前兩句是寫餞行話別的情景,它與課文的哪幾節相對應?後兩句呢?小組交流,可以任意選擇一至三節或四五節為學習內容,並在小組中頭論討論1.你對文中內容印象最深刻?2.你還想提出什麼問題供大家思考?全班交流,重點引導學生讀好李白與孟浩然的對話,體會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人是有請,景也有情,課文中描寫了哪些景色?從中你感受到什麼?這叫“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因為心情不一樣,景色也在自己的心中就有不一樣的,你在以前有這樣的感受嗎?試著寫一寫。李白這是因情而動,因為離別的不捨和傷感,按耐不住內心的情感,於是寫下來這千古名詩。情動而辭發。很多文中都是內心所感所想,那就讓我們再一次來讀讀這課文,這古詩,感受那真摯的情感。

  最後齊讀古詩,能背下來嗎?我們來朗誦比賽,看看誰朗誦的有感情。課堂伊始從比賽中來,這又在比賽中去,這去來的中間,是學生情感的放飛,思維的古今的碰撞和交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教學反思 篇4

  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精粹,可以說詩中情濃,課中亦情濃。我整堂課的設計都力求圍繞一個情字。

  首先是理解詩題整體把握情。開頭音樂的渲染,地理位置的版畫,李、孟關係的瞭解都使學生對時代背景、寫作背景有個比較全面的瞭解,為後面深悟詩情奠定基礎。其次是賞析詞句深入體驗情。這一環節以李白、孟浩然關係為鋪墊,將體驗情感的過程推向高潮。再次是反覆的誦讀,最終悟詩情。這一環節“讀”佔鰲頭。激情的引讀、個性化的練讀、充滿激勵的範讀、情緒高昂的賽讀等都使師生情感得到進一步昇華。

  回顧上過的一節課,似乎總有遺憾,課上還有一些地方對學生估計不足,對教材吃得不透。有時表面看似“開放”,但學生的思維沒有真正放開;有時放得太開,收不回來;有時甚至還是老師領著學生的思維走。

  曾老師曾對我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備課有多深,上課就能走多遠。”當時不太明白話中蘊含的道理,自上了這堂課後對這句話有了新的認識。上古詩前要做大量的準備,查閱相關資料,蒐集圖片,製作課件,有時候一張圖片都要做再三的斟酌。教師教學能力的積澱會促進學生學習習慣的積澱,做一名新教師,應在生活中多積累,多觀察,多思考,用全部的精力、經驗、心血、時間來備好每一節課,使每一節課都成為精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