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計算器探索規律》數學教學反思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數學教學反思

  師:我想繼續和大家玩一個遊戲,願意嗎?這個遊戲叫“我的特異功能”。我需要小助手和我配合一下。(學生上臺,教師出示下表)

  因數因數積積的變化

  師:(對一生)這是一張表格,你的任務就是根據老師的要求來填表、回答問題。其他同學幫忙看,注意看、注意聽。

  師:(背朝學生)小助手,請在表格第一行任寫一個乘法算式,如果因數比較大,可以用計算器計算積。小助手,請告訴我,積是多少?

  (小助手回答)

  師:小助手,第二行的第一個因數不變,第二個因數任意乘一個數,告訴我,第二個因數乘了幾?

  (小助手回答)

  師:同學們,雖然我不知道原來的兩個因數是多少,但我知道現在的積是多少,是××。不相信,你們算算看。

  師:相信老師有特異功能嗎?(不相信)那你們猜猜老師是怎麼算出現在的積的?

  生:我也能算出來,用上一行的積去乘6。

  師:是嗎?大家算算看。

  (學生計算,表示同意)

  師:我想採訪一下這位同學,你怎麼想到用上一行的積乘這個數的?(指第二個因數乘的數

  )生:因為這個算式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6,所以積也同時乘6。

  師:那如果乘7呢?

  生:積也乘7。

  師:如果乘99呢?

  生:積也乘99。

  師:這個同學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認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板書)。大家同意他的說法嗎?(同意)我可有點半信半疑。這個說法我們可以稱之為猜想,究竟對不對需要進一步來驗證。思考一下,如何驗證?

  生:可以把這個猜想用到實際中。

  師:對,事實勝於雄辯,咱們可以舉些例子。

  (學生舉例。一組學生用因數乘因數算出積是多少,另一組學生用猜想的方法算出積,並比較結果)

  因數

  因數

  積

  積的變化

  29

  46

  1334

  -

  29

  46×6

  8004

  1334×6

  29×80

  46

  106720

  1334×80

  29

  46×10

  13340

  1334×10

  29×20

  46

  26680

  1334×20

  師:同學們,咱們任意舉了幾個例子,請大家仔細觀察整張表格,你發現了什麼?

  生:剛才那位同學說的猜想是正確的。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同樣乘幾。

  師:看來在29×46=1334這個乘法算式中,這個猜想是成立的,那麼在其他乘法算式中,這個猜想是否還成立呢?

  生:是成立的。

  師:口說無憑,咱們還是得用事實說話。

  (學生自主舉例,並在小組裡交流)

  師:有沒有哪位同學舉的例子不符合猜想的,請舉手!(無人舉手)看來,在所有的乘法算式裡,這個猜想都是成立的。其實老師在

  開始的遊戲中說有特異功能,只不過想考考大家。你們真不簡單,我提議大家為自己的表現鼓鼓掌。

  師:在所有的乘法算式裡,其實都存在這樣一個規律,這個規律是什麼?

  (學生齊答)

  [反思]

  教材在引導學生探索“積的變化規律”時,主要的意圖是讓學生透過具體豐富的例項,運用不完全歸納法,總結“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乘幾”的規律。雖然教材在此前的教學內容中為“積的變化規律”進行了大量的鋪墊和準備,但學生對規律的感知和認識仍然要經歷逐步清晰的過程。為此,教師設計了教師有“特異功能”的遊戲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具體情境中喚起學生已有的經驗,從而作出猜想。在此基礎上的驗證環節,努力體現研究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教師先引導學生重點研究在29×46=1334這道乘法算式中猜想成立,再在其他的乘法算式中進行驗證,這樣的設計凸顯了不完全歸納法的要求。另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都得到了恰到好處的發揮

最近訪問